中西醫(yī)結合助理醫(yī)師《西醫(yī)診斷學》總結筆記(一)

字號:

第一單元 癥狀學
    熱型
    1、稽留熱:體溫持續(xù)于39-40以上,24小時波動范圍<1
    見于肺炎鏈球菌性肺炎,傷寒,斑疹傷寒
    2、弛張熱:體溫在39以上,24小時溫差>2度。
    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化膿性炎癥
    3、間歇熱:高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xiàn)。
    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
    4、回歸熱:體溫驟然升至39以上,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
    見于回歸熱,霍奇金病,周期熱
    5、波狀熱:體溫逐漸升高達39,后逐漸下降至正常
    見于布魯菌病
    6、不規(guī)則熱: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三單元 檢體診斷
    1、傷寒可見面容為:無欲貌
    2、核黃素缺乏可見:地圖舌
    3、頸靜脈搏動見于:二尖瓣關閉不全
    4、可引起頸靜脈怒張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縮窄性心包炎,上腔靜脈梗阻;心包積液。
    5、肺實變最早出現(xiàn)的體征:支氣管語音
    6、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適合聽診:舒張期雜音
    7、胸骨左緣第1、2肋間及其附近區(qū)聽到連續(xù)性雜音見于:支脈導管未閉。
    8、心臟的絕對濁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產(chǎn)生的機理主要是:兩個半月瓣關閉時的震動。
    10、可使二尖瓣狹窄的雜音更為清晰體位:左側臥位
    11、中樞性癱瘓可出現(xiàn):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動脈瓣狹窄時雜音形成的機理:血流加速
    13、肺動脈高壓:第二心音分裂多見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張期奔馬律多見
    15、洋地黃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頻發(fā)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黃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纖顫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關閉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動脈瓣關閉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現(xiàn):點頭運動
    20、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可出現(xiàn):二尖瓣開放拍擊音
    心臟:
    周圍血管征――頭部隨脈搏呈節(jié)律性點頭運動、頸動脈搏動明顯、毛細血管搏動征、水沖脈、槍擊音與杜氏雙重雜音。――常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發(fā)熱、貧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狹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動向左移,心尖部觸及舒張期震顫;
    心濁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擴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進,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可伴開瓣音,P2亢進;
    2、二尖瓣關閉不全: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常呈抬舉性;
    心尖部S1減弱,心尖部有3/6級或以上較粗糙的吹風樣全收縮期雜音,范圍廣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傳導。
    3、主動脈瓣狹窄: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呈抬舉性,主動脈瓣區(qū)收縮期震顫;
    心尖部S1減弱,A2減弱或消失,可聽到高調、粗糙的遞增-遞減型收縮期雜音,向頸部傳導。
    4、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顏面較蒼白,頸動脈搏動明顯,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且范圍較廣,呈抬舉性,可見點頭運動及毛細血管搏動征;
    有水沖脈;心腰明顯呈靴形;
    心尖部S1減弱,A2減弱或消失,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嘆氣樣遞減型舒張期雜音,可向心尖部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