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助理各科目筆記總結(jié)要點(diǎn)--藥理學(xué)(五)

字號:

第二十二單元 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
    短效:氫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潑尼松、潑尼松龍、氫化潑尼松
    長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作用: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對血液成分的影響
    用法:大劑量突擊療法→中毒性菌痢
    一般劑量長期療法→
    小劑量替代療法→垂體前葉功能減退
    隔日療法→腎病綜合征??杀苊夥答佇砸种拼贵w-腎上腺皮質(zhì)軸機(jī)能。
    用途:不可用于鵝口瘡
    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強(qiáng),幾乎無鈉潴留
    去氧皮質(zhì)酮――幾乎無抗炎作用,潴鈉潴水作用強(qiáng)。
    不良反應(yīng):高血壓、高血糖、低血鈣、低血磷
    第二十三單元 抗甲狀腺藥
    一、硫脲類?。蜓踵奏ゎ?;咪唑類)
    作用: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不影響碘的攝取和已合成的甲狀腺激素的釋放作用。咪唑類〉硫氧嘧啶類
    卡比馬唑―在體內(nèi)轉(zhuǎn)化成甲硫咪唑才產(chǎn)生抗甲狀腺作用。
    作用機(jī)制:
    1、抑制過氧化酶
    2、抑制單碘酷氨酸和雙碘酷氨酸綜縮合T3、T4
    3、丙基硫氧嘧啶還能抑制T4在周圍組織中脫碘轉(zhuǎn)變?yōu)門3
    藥物起效慢――待已合成的甲狀腺激素耗竭后才能生效。
    用途:甲亢治療。
    不良反應(yīng):粒細(xì)胞減少(最重)
    二、碘及碘化物
    三、放射性碘
    四、b受體阻斷藥――用于不宜用抗甲狀腺藥、不宜手術(shù)治療的
    甲狀腺激素的作用:調(diào)控生長發(fā)育。幼兒期缺乏→呆小病
    第二十四單元 降血糖藥
    一、胰島素
    作用:1、降低血糖;
    2、促進(jìn)脂肪合成和抑制其分解;
    3、促蛋白質(zhì)合成,抑制其分解;
    4、降低血鉀
    用途:1、糖尿病
    2、糾正細(xì)胞內(nèi)缺鉀和治療高血鉀癥
    3、重病恢復(fù)期增加食欲
    4、治療精神分裂癥
    不良反應(yīng):長期注射易造成注射部位肌肉萎縮。
    二、口服降血糖藥
    (一)磺酰脲類?。妆交嵌‰澹然潜?,格列本脲)
    作用:刺激胰島b細(xì)胞釋放胰島素。
    氯磺丙脲能促進(jìn)抗利尿素(ADH)的分泌→抗利尿
    格列本脲――有利尿作用。
    用途:1、糖尿病
    2、尿崩癥――氯磺丙脲
    不良反應(yīng):粒細(xì)胞減少及肝損傷;過敏;胃腸反應(yīng);N系統(tǒng)
    (二)雙脲類?。ū揭译p脲,二甲雙胍)
    作用:作用時(shí)間短,血漿蛋白結(jié)合率低。
    用途:輕中型糖尿病,適用于肥胖者。
    不良反應(yīng):乳酸血癥,酮血癥,低血糖,胃腸癥狀。
    第二十五單元 合成抗菌藥
    一、氟喹諾酮類
    作用機(jī)制:抑制細(xì)菌DNA螺旋酶了,阻礙DNA復(fù)制。
    (一)諾氟沙星(氟哌酸)
    作用: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作用較強(qiáng)大。
    用途:泌尿道感染,胃腸道感染及淋病
    禁忌:腎功能不全,孕婦,哺乳期,青春期兒童
    (二)培氟沙星(甲氟哌酸)
    作用:對大多數(shù)G-和G+葡萄球菌
    (三)氧氟沙星
    ――抗菌活性強(qiáng)。對G-菌作用為諾氟沙星的2-4倍
    (四)環(huán)丙沙星
    ――對G-菌和G+菌較前藥增強(qiáng),對厭氧菌綠膿桿菌都有效
    二、磺胺類
    作用機(jī)制:與細(xì)菌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
    作用:G+菌中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
    G-菌中腦膜炎球菌、淋球菌及沙眼衣原體、放線菌
    對病毒和立克次體無效。
    用途: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首選磺胺嘧啶
    全身性感染;泌尿系感染;腸道感染;局部感染等
    不良反應(yīng):腎損害;過敏;造血(再障貧)
    三、甲氧芐氨嘧啶(TMP)
    作用:競爭抑制細(xì)菌二氫葉酸還原酶→阻斷四氫葉酸合成
    與磺胺類合用――抗菌作用↑↑↑
    復(fù)方新諾明:(SMZ+TMP)――致葉酸缺乏癥
    增效聯(lián)磺片(SD+SMZ+TMP)
    四、硝咪唑類?。紫踹颍嫦踹颍?BR>    抗厭氧菌、陰道滴蟲和阿米巴原蟲的首選藥物
    五、硝基呋喃類
    1、呋喃唑酮(痢特靈)――用于腸炎,菌痢
    2、呋喃妥因(呋喃坦啶)――用于泌尿感染。不用于全身感染。
    第二十六單元 抗生素
    一、青霉素類
    (一)芐青霉素(青霉素G)
    作用機(jī)制:阻礙細(xì)菌細(xì)胞壁的基礎(chǔ)成分――粘肽的合成。
    主要用于大多數(shù)G+菌、G-球菌、螺旋體和放線菌感染。
    特點(diǎn):抗菌作用強(qiáng),療效高和毒性低。
    治療敏感菌感染的首選藥。
    用途:溶血性鏈球菌、敏感葡萄球菌、氣性壞疽、淋病、梅毒、鼠咬熱首選
    草綠色鏈球菌和腸球菌引起的心內(nèi)膜炎首選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鄰氯青霉素,苯唑西林)
    特點(diǎn):抗菌譜同上,抗菌強(qiáng)度弱于芐青霉素。用于金葡菌
    耐酸
    苯唑西林――不易產(chǎn)生耐藥的青霉素
    2、廣譜青霉素
    (1)氨芐青霉素
    作用:對G-菌桿菌作用較強(qiáng)。
    對綠膿桿菌無效,對多數(shù)耐芐青霉素的金葡菌無效。
    (2)羥氨芐青霉素
    作用:對肺炎球菌與變形桿菌作用較氨芐青霉素強(qiáng)。
    (3)羧芐青霉素(羧芐西林)
    作用:抗綠膿桿菌感染的廣譜青霉素代表藥
    用途:用于全身性綠膿桿菌感染
    二、頭孢菌素類
    ――抗菌譜廣,殺菌力強(qiáng),對胃酸及b-內(nèi)酰胺酶穩(wěn)定,過敏少。
    第一代:頭孢氨芐,頭孢噻吩,頭孢唑啉,頭孢拉定
    第二代:頭孢孟多,頭孢呋新
    第三代:頭孢噻肟,頭孢哌酮,頭孢他定
    作用:1、抗G+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2、對各種b-內(nèi)酰胺酶穩(wěn)定性:三代>二代>一代
    3、抗G-菌:三代:對腸桿菌和綠膿桿菌均有強(qiáng)效。
    體內(nèi)過程:第二代頭孢呋新和第三代能透過血腦屏障。
    用途:第一代: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其它敏感菌所致的呼吸者、軟組織、泌尿感染
    第二代:大腸桿菌,克雷白氏菌,吲哚陽性變形桿菌
    第三代:綠膿桿菌,新生兒腦膜炎和腸桿菌,腦膜炎
    不良反應(yīng):第一代大劑量→腎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