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的一般治療:
(1)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慢性腎炎的方法,原則上是對癥治療,包括休息,少量吃鹽,適當限制蛋白質(zhì)食物,利尿減輕水腫;降低高血壓,預防治療心力衰竭等,不使用有腎毒性的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藥等,應給予有效的利尿、降壓藥物,必要時可用激素和其他藥物治療。適當使用營養(yǎng)保護腎臟的藥物,如肌苷、ATP、細胞色素C等。利尿,降低高血壓,預防心、腦并發(fā)癥,是治療的重點。
(2)控制慢性腎炎病人的高血壓:
①鈣離子拮抗劑,慢性腎炎時,剩余的和(或)有病變的腎單位處于代償性高血液動力學狀態(tài),全身性高血壓則會加重這種病情,導致腎小球進行性損傷,故對慢性腎炎患者應積極控制高血壓,防止腎功能惡化。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研究結果證實,多數(shù)學者已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作為一線降壓藥物。不少的臨床研究證實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吡啶、尼卡地平等治療高血壓和延緩腎功能惡化有著比較肯定的療效。研究認為,鈣離子拮抗劑盡管有輕微擴張入球小動脈的作用,但因它有明顯降低全身血壓的作用,故可使未受累或者僅部分受累的腎小球高血液動力學、高代謝狀況得到改善;此外,鈣離子拮抗劑減少氧消耗,抗血小板聚集,通過細胞膜效應減少鈣離子在間質(zhì)沉積和減少細胞膜過度氧化,從而達到減輕腎臟損害及穩(wěn)定腎功能作用。臨床報道,短期(4周)使用或長時間(1~2年)使用鈣離子拮抗劑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腎炎患者,未發(fā)現(xiàn)任何腎小球損傷作用,證明它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有十分相似的延緩腎功能惡化的療效。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不同處在于,它一般無降尿蛋白作用。
②β-受體阻滯劑,如美多心安、氨酰心安,對腎素依賴性高血壓療效較好。β-受體阻滯劑有減少腎素作用,該藥雖降低心排出血量,但不影響腎血流量和GFR,故用于治療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但應注意,某些β-受體阻滯劑,如氨酰心安和萘羥心安,脂溶性較低,通過腎臟排泄,故腎功能不全時應注意調(diào)整劑量和延長用藥時間。
③擴血管藥物,如肼苯噠嗪也有降壓作用,它與β-受體阻滯劑聯(lián)合應用,可減少擴張血管藥物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引起的副作用(如心跳加快、水鈉潴留),并可提療效。肼苯噠嗪一般每日200mg,但須警惕該藥誘發(fā)紅斑狼瘡樣綜合征的可能。
④對有明顯水腫者,若腎功能好,可加用噻嗪類利尿藥;對腎功能差者(血肌酐>200μmol/L),噻嗪類藥物則療效差或無效,應改用髓袢利尿劑。應用利尿藥物時應注意體內(nèi)電解質(zhì)的紊亂情況,并要注意有加重高脂血癥、高凝狀態(tài)的傾向。
⑤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近年來通過大量動物試驗和對腎炎患者的臨床觀察已證明,該藥物除有肯定的降壓療效外,還可降低腎小球內(nèi)壓,延緩腎功能的惡化,降低尿蛋白(20%~40%)和減輕腎小球硬化的作用。臨床上常用的有巰甲丙脯酸,一般劑量為25~50毫克/次,每日3次;不含巰基的依納普利,作用時間長,常用劑量為5~10毫克/次,每日1次。該類藥降低球內(nèi)壓,保護和穩(wěn)定腎功能的機理為:擴張腎小球動脈,出球小動脈擴張較入球小動脈擴張更為明顯,故而降低球內(nèi)壓,改變腎小球高血液動力學狀態(tài);血管緊張素Ⅱ可刺激近端腎小管銨的產(chǎn)生,而該類藥物可降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和升高血鉀而降低銨的產(chǎn)生,有利于減輕腎臟肥大和避免銨過多產(chǎn)生后通過旁路途徑激活補體而誘發(fā)腎小管間質(zhì)病變。應用該類制劑時應注意其可引起高血鉀(特別是腎功能不全者),和其他的副作用如皮疹、瘙癢、發(fā)熱、流感樣癥狀、味覺減退和較少見的粒細胞減少癥。
(3)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藥物: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藥物對某些類型腎炎(如IgA腎?。┑呐R床長期隨訪和動物實驗腎炎模型研究,顯示有良好的穩(wěn)定腎功能、減輕腎臟病理損傷的作用。有人認為有明確高凝狀態(tài)和某些易引起高凝狀態(tài)病理類型(如膜性腎病、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可以較長時間的應用。
(4)激素和細胞毒藥物:國內(nèi)外對慢性腎炎是否應用激素和(或)細胞毒藥物尚無統(tǒng)一看法,一般不主張應用。但也有學者認為,如患者腎功能正?;騼H輕度受損,腎臟體積正常,尿蛋白≥2.0g/24h,病理類型為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輕微病變等,如無禁忌癥,可試用激素和細胞毒藥物,無效者逐步撤去。
(1)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慢性腎炎的方法,原則上是對癥治療,包括休息,少量吃鹽,適當限制蛋白質(zhì)食物,利尿減輕水腫;降低高血壓,預防治療心力衰竭等,不使用有腎毒性的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藥等,應給予有效的利尿、降壓藥物,必要時可用激素和其他藥物治療。適當使用營養(yǎng)保護腎臟的藥物,如肌苷、ATP、細胞色素C等。利尿,降低高血壓,預防心、腦并發(fā)癥,是治療的重點。
(2)控制慢性腎炎病人的高血壓:
①鈣離子拮抗劑,慢性腎炎時,剩余的和(或)有病變的腎單位處于代償性高血液動力學狀態(tài),全身性高血壓則會加重這種病情,導致腎小球進行性損傷,故對慢性腎炎患者應積極控制高血壓,防止腎功能惡化。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研究結果證實,多數(shù)學者已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作為一線降壓藥物。不少的臨床研究證實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吡啶、尼卡地平等治療高血壓和延緩腎功能惡化有著比較肯定的療效。研究認為,鈣離子拮抗劑盡管有輕微擴張入球小動脈的作用,但因它有明顯降低全身血壓的作用,故可使未受累或者僅部分受累的腎小球高血液動力學、高代謝狀況得到改善;此外,鈣離子拮抗劑減少氧消耗,抗血小板聚集,通過細胞膜效應減少鈣離子在間質(zhì)沉積和減少細胞膜過度氧化,從而達到減輕腎臟損害及穩(wěn)定腎功能作用。臨床報道,短期(4周)使用或長時間(1~2年)使用鈣離子拮抗劑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腎炎患者,未發(fā)現(xiàn)任何腎小球損傷作用,證明它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有十分相似的延緩腎功能惡化的療效。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不同處在于,它一般無降尿蛋白作用。
②β-受體阻滯劑,如美多心安、氨酰心安,對腎素依賴性高血壓療效較好。β-受體阻滯劑有減少腎素作用,該藥雖降低心排出血量,但不影響腎血流量和GFR,故用于治療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但應注意,某些β-受體阻滯劑,如氨酰心安和萘羥心安,脂溶性較低,通過腎臟排泄,故腎功能不全時應注意調(diào)整劑量和延長用藥時間。
③擴血管藥物,如肼苯噠嗪也有降壓作用,它與β-受體阻滯劑聯(lián)合應用,可減少擴張血管藥物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引起的副作用(如心跳加快、水鈉潴留),并可提療效。肼苯噠嗪一般每日200mg,但須警惕該藥誘發(fā)紅斑狼瘡樣綜合征的可能。
④對有明顯水腫者,若腎功能好,可加用噻嗪類利尿藥;對腎功能差者(血肌酐>200μmol/L),噻嗪類藥物則療效差或無效,應改用髓袢利尿劑。應用利尿藥物時應注意體內(nèi)電解質(zhì)的紊亂情況,并要注意有加重高脂血癥、高凝狀態(tài)的傾向。
⑤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近年來通過大量動物試驗和對腎炎患者的臨床觀察已證明,該藥物除有肯定的降壓療效外,還可降低腎小球內(nèi)壓,延緩腎功能的惡化,降低尿蛋白(20%~40%)和減輕腎小球硬化的作用。臨床上常用的有巰甲丙脯酸,一般劑量為25~50毫克/次,每日3次;不含巰基的依納普利,作用時間長,常用劑量為5~10毫克/次,每日1次。該類藥降低球內(nèi)壓,保護和穩(wěn)定腎功能的機理為:擴張腎小球動脈,出球小動脈擴張較入球小動脈擴張更為明顯,故而降低球內(nèi)壓,改變腎小球高血液動力學狀態(tài);血管緊張素Ⅱ可刺激近端腎小管銨的產(chǎn)生,而該類藥物可降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和升高血鉀而降低銨的產(chǎn)生,有利于減輕腎臟肥大和避免銨過多產(chǎn)生后通過旁路途徑激活補體而誘發(fā)腎小管間質(zhì)病變。應用該類制劑時應注意其可引起高血鉀(特別是腎功能不全者),和其他的副作用如皮疹、瘙癢、發(fā)熱、流感樣癥狀、味覺減退和較少見的粒細胞減少癥。
(3)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藥物: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藥物對某些類型腎炎(如IgA腎?。┑呐R床長期隨訪和動物實驗腎炎模型研究,顯示有良好的穩(wěn)定腎功能、減輕腎臟病理損傷的作用。有人認為有明確高凝狀態(tài)和某些易引起高凝狀態(tài)病理類型(如膜性腎病、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可以較長時間的應用。
(4)激素和細胞毒藥物:國內(nèi)外對慢性腎炎是否應用激素和(或)細胞毒藥物尚無統(tǒng)一看法,一般不主張應用。但也有學者認為,如患者腎功能正?;騼H輕度受損,腎臟體積正常,尿蛋白≥2.0g/24h,病理類型為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輕微病變等,如無禁忌癥,可試用激素和細胞毒藥物,無效者逐步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