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考化學試題談課改

字號:

新課改后的第中考后,有些學生反映化學太難考了,題目怎么那么陌生?看起來容易得分的題目,怎么答起來就是很費勁……
    試題是否真的很難?學生心目中的“難”的尺度是什么?化學分數會很低嗎?筆者在見到試卷時,感嘆試題的靈活新穎之余,靜心回味,整份試卷其實除了化學用語和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之外,都旨在體現課改理念: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主動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注重實驗。學生所謂的“難”很大程度上是相對于“做過的、熟悉的”即是“容易的”來講的。當然這也反映了學生對于新教材要求的勤于思考、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等綜合素質水平方面的欠缺,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整個教育改革大潮中與時俱進。以下是本人由中考試題聯想到的課改問題的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商討。
    一、試題較新,知識點穩(wěn)定
    試題的“新”,幾乎從頭貫穿到尾,成品題幾乎見不到,即使是極少數舊題也進行了新包裝或改造,滲透了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思想。例如:選擇題第6題,簡單的鐵絲燃燒的現象也滲透了哲學觀點,看起來似曾相識,答案倒不難確定。而第14題、第24題“新”得使學生有點不知所措。其實第14題,只要熟悉基本知識點──分子的性質和氨基酸來源,即可用排除法確定A為正確答案。第29題是一個開放性題目,重點在于考查學生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提出問題的能力,題目答案給予學生發(fā)揮的空間很廣,而且是從熟悉的水和水溶液入手,看起來題目并不陌生。但長期的模式教學,使學生習慣于你問我答的思維方式,缺乏主動探索、設計實驗的勇氣和能力。學生思想上膽怯,自然做起來就底氣不足。很多學生會想到水污染問題、水是否是萬能的溶劑、如何鑒別硬水和軟水等,這些課題有的顯得過于寬泛,有的研究價值不是很大。而對于后面的問題──“研究計劃”,許多學生更是不知所云。這些都說明了學生在科學研究時科學素養(yǎng)的欠缺,這方面能力的提高雖然取決于眾多因素,但在教學中,教師如何為學生構建一種科學的、自主的、探究的、民主平等的學習模式,仍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試卷溢滿了課改理念的氣息,徹底摒棄了舊的教與學模式
    1.試卷體現了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學會生存”“學會關心”。
    粗略統(tǒng)計,近50%的考查內容直接與生活相關。這些題目不再是以知識為單純的考查對象,而是以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為宗旨,使學生能充分認識到化學與生命、健康、能源、材料、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深刻體會到化學發(fā)展對人類社會進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于一體,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學以致用。其中,鼓浪嶼淑莊花園垃圾箱的第23題等能說明這一點。這些題目圖文并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又不太熟悉。例如:第23題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垃圾分類的知識,還涉及化學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的意識,并且時時關注科學發(fā)展的新動向,認識到化學在社會、科學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
    2.試卷體現了主動探究、開放創(chuàng)新的課改主題。
    此類題目在試卷中基本散布于每一題的若干個問句中(包括選擇題第16題~第20題),這也時時提醒我們主動探究、開放創(chuàng)新是初三化學學習的精髓。
    倡導探究性學習,重要的一點是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這在第18、19、27、28題中都有重點體現。例如第27題,雖然實驗已經做過,但由于學生對“對比”的實驗方法不求甚解,在分析實驗的不足和用礦泉水瓶證明實驗發(fā)生時,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會忘記使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從而造成失分。
    倡導探究性學習,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強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初步理解科學本質,樹立科學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在第24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此題不但巧妙地將燃燒的條件及信息方程式考查穿插其中,又使學生在未知的幾大星系中敞開思維,盡情探究和設想,其中解決空間站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huán)問題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很多學生會利用生物中的光合作用來解決,還有的會想到研究新物質……
    但對于思維不夠開放的、“膽小”的學生,據說要交卷時才能寫上幾個字。
    3.試卷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實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
    本卷實驗分值約占近30%,第26、27、28題尤為突出。其中第26、27題把初三畢業(yè)化學動手能力考查和卷面考查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親身觀察、操作體驗去感受科學理念,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關于“石蕊可以退休了”的說法,做過自制酸堿指示劑實驗的學生有的會發(fā)現自制的指示劑放置久了以后,指示酸堿的顏色就不明顯了,說明了自制酸堿指示劑的不穩(wěn)定性。如果學生有過這些認識,那么此題就會迎刃而解。
    綜上分析,此份試卷立足基礎知識,強化了探究學習、開放創(chuàng)新思維,突出了學科特點,充分聯系實際,加強了科學與人文知識的滲透,為我們今后把教學改革進一步引向實效、深入起到了導向作用,徹底摒棄了估題、猜題的舊觀念,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指導思想,使學生以不變應萬變,達到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