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例題]
甲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將一建筑物對外出租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租期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500萬元。
(1)出租時,該建筑物的成本為28000萬元,已提折舊500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3000萬元,尚可使用年限為20年,公允價值為18000萬元。
(2)2007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18500萬元,
(3)2008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18200萬元,
(4)2009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18100萬元,
(5)2010年1月5日租賃期滿,將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地產投入行政管理部門使用。當日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18300萬元。
要求:編制甲公司上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營業(yè)稅稅率為5%,假定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
[例題答案]
2006.12.31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18000
累計折舊 5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0
貸:固定資產 28000
2007.12.31
借:銀行存款 15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75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5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2008.12.31
借:銀行存款 15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75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300
2009.12.31
借:銀行存款 15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75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2010.1.5
借:固定資產 183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180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
[例題總結與延伸]
1、如果2006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22000萬元,轉換日應如何做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22000
累計折舊 5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0
貸:固定資產 28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00
2、如果2009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后,公司將該建筑物出售,收到18200萬元。該如何處理?
借:銀行存款 182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82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91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91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8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180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借:其他業(yè)務收入 1900(2000-500+300+1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900
3、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1)非投資性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時,轉換日,因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金額不進行納稅調整;因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2)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會計上雖然不計算折舊了,但是稅法上還是需要計算折舊的,那么在每年底都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會計上不計算折舊,稅法上要求扣除,那么這里形成的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3)稅務處理中,不確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因此會導致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因此,應對會計處理中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進行納稅調整。
如果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下降的: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如果是公允價值上升的相應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甲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將一建筑物對外出租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租期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500萬元。
(1)出租時,該建筑物的成本為28000萬元,已提折舊500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3000萬元,尚可使用年限為20年,公允價值為18000萬元。
(2)2007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18500萬元,
(3)2008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18200萬元,
(4)2009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18100萬元,
(5)2010年1月5日租賃期滿,將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地產投入行政管理部門使用。當日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18300萬元。
要求:編制甲公司上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營業(yè)稅稅率為5%,假定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
[例題答案]
2006.12.31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18000
累計折舊 5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0
貸:固定資產 28000
2007.12.31
借:銀行存款 15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75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5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2008.12.31
借:銀行存款 15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75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300
2009.12.31
借:銀行存款 15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75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2010.1.5
借:固定資產 183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180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
[例題總結與延伸]
1、如果2006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22000萬元,轉換日應如何做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22000
累計折舊 5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0
貸:固定資產 28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00
2、如果2009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后,公司將該建筑物出售,收到18200萬元。該如何處理?
借:銀行存款 182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82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91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91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8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180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借:其他業(yè)務收入 1900(2000-500+300+1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900
3、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1)非投資性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時,轉換日,因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金額不進行納稅調整;因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2)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會計上雖然不計算折舊了,但是稅法上還是需要計算折舊的,那么在每年底都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會計上不計算折舊,稅法上要求扣除,那么這里形成的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3)稅務處理中,不確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因此會導致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因此,應對會計處理中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進行納稅調整。
如果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下降的: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如果是公允價值上升的相應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