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高血粘癥
高粘血癥是以血液粘稠度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理綜合征,血液粘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動緩慢致組織血液灌注量顯著減少而使心腦等器官產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現(xiàn),如胸悶、胸痛、頭痛、眩暈、耳鳴、視覺障礙、四肢麻木、腫脹等,嚴重者形成血栓,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一系列嚴重疾病。所以需要及早治療。
二、高血粘癥病因病理
高血脂癥是人體內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
三、高血粘癥癥狀
高粘血癥(高血粘癥)的分型及其特點
(一)、血細胞壓積增高型
此型的血液流變學特征:一般主要表現(xiàn)為血細胞比容增高,對某些疾病也出現(xiàn)白細胞數(shù)量顯著增多。血細胞比容增高的常見疾病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高山病、先天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癥、燒傷、脫水、肺心病、慢性肺病患者等。
(二)、血細胞聚集增強型
此型的血液流變學特征:表現(xiàn)為紅細胞聚集增強或血小板聚集增強或兩種細胞聚集都增強的血液高粘滯狀態(tài)。此型的常見病有: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病、纖維蛋白增多癥、糖尿病、創(chuàng)傷履骨折等。
(三)、紅細胞則性增強型
此型的血液流變學特征:表現(xiàn)為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即剛性增強。紅細胞變形性是影響血液流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對微循環(huán)更為重要。此型的常見病有:溶血性疾病,如鐮狀紅細胞貧血、血紅蛋白C??;缺血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1型糖尿病、缺血性腦中風,腎衰、休克等;還有其他疾病,如酸中毒、缺氧癥、高滲血癥等。
(四)、血漿粘度增高型
此型的血液流變學特征:表現(xiàn)為血漿粘度增高。這可能是由于血清粘度增高或血漿纖維蛋白原等蛋白含量增高所致。此型的常見病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白血病、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球蛋白增多癥、纖維蛋白原增多癥、惡性腫瘤、慢性肝炎、肺心病等。
四、高血粘癥治療方法
控制飲食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血液粘稠度增高是高脂血癥的一個主要特征,但不少正常人也存在這種現(xiàn)象。血液粘稠度增高,可導致血液流動不暢,長期發(fā)展就有可能誘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踐證明,長期堅持飲食控制及食物療法,對預防和治療這種病癥是完全有效的。
飲食控制總的原則是:控制葷食,少食肥膩厚味食物,多采用含纖維多的清淡素食??赏ㄟ^食用豆制品、適量的魚肉、瘦牛羊肉、雞肉等來補充蛋白質,食用油可采用豆油、菜油、麻油等植物油。同時還應提倡“淡食”,進食不要太咸。這些對“凈化血液”均有益。
一般來說,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每日主食控制在250~300克,并且細糧搭配,瘦肉、豆制品均為50~100克,雞蛋或鴨蛋1個,乳制品250克,蔬菜500克,水果100~150克。這樣既可保證身體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求,也可防止血液粘滯因素的升高。
高粘血癥是以血液粘稠度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理綜合征,血液粘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動緩慢致組織血液灌注量顯著減少而使心腦等器官產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現(xiàn),如胸悶、胸痛、頭痛、眩暈、耳鳴、視覺障礙、四肢麻木、腫脹等,嚴重者形成血栓,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一系列嚴重疾病。所以需要及早治療。
二、高血粘癥病因病理
高血脂癥是人體內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
三、高血粘癥癥狀
高粘血癥(高血粘癥)的分型及其特點
(一)、血細胞壓積增高型
此型的血液流變學特征:一般主要表現(xiàn)為血細胞比容增高,對某些疾病也出現(xiàn)白細胞數(shù)量顯著增多。血細胞比容增高的常見疾病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高山病、先天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癥、燒傷、脫水、肺心病、慢性肺病患者等。
(二)、血細胞聚集增強型
此型的血液流變學特征:表現(xiàn)為紅細胞聚集增強或血小板聚集增強或兩種細胞聚集都增強的血液高粘滯狀態(tài)。此型的常見病有: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病、纖維蛋白增多癥、糖尿病、創(chuàng)傷履骨折等。
(三)、紅細胞則性增強型
此型的血液流變學特征:表現(xiàn)為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即剛性增強。紅細胞變形性是影響血液流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對微循環(huán)更為重要。此型的常見病有:溶血性疾病,如鐮狀紅細胞貧血、血紅蛋白C??;缺血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1型糖尿病、缺血性腦中風,腎衰、休克等;還有其他疾病,如酸中毒、缺氧癥、高滲血癥等。
(四)、血漿粘度增高型
此型的血液流變學特征:表現(xiàn)為血漿粘度增高。這可能是由于血清粘度增高或血漿纖維蛋白原等蛋白含量增高所致。此型的常見病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白血病、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球蛋白增多癥、纖維蛋白原增多癥、惡性腫瘤、慢性肝炎、肺心病等。
四、高血粘癥治療方法
控制飲食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血液粘稠度增高是高脂血癥的一個主要特征,但不少正常人也存在這種現(xiàn)象。血液粘稠度增高,可導致血液流動不暢,長期發(fā)展就有可能誘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踐證明,長期堅持飲食控制及食物療法,對預防和治療這種病癥是完全有效的。
飲食控制總的原則是:控制葷食,少食肥膩厚味食物,多采用含纖維多的清淡素食??赏ㄟ^食用豆制品、適量的魚肉、瘦牛羊肉、雞肉等來補充蛋白質,食用油可采用豆油、菜油、麻油等植物油。同時還應提倡“淡食”,進食不要太咸。這些對“凈化血液”均有益。
一般來說,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每日主食控制在250~300克,并且細糧搭配,瘦肉、豆制品均為50~100克,雞蛋或鴨蛋1個,乳制品250克,蔬菜500克,水果100~150克。這樣既可保證身體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求,也可防止血液粘滯因素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