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油!”用英語怎么說?1

字號:

幾天前,在下寫了一篇關(guān)于“加油”英譯的文章(參見:《老外眼中最?!爸袊亍本故莾蓚€漢字》),得到太多人的關(guān)注與厚愛。
    《時代》駐北京記者西蒙·愛勒根特給出了的,恐怕也是最貼切的英譯文,“Zhongguo jiayou! Go China!” 也就是說,最準(zhǔn)確的譯文應(yīng)該是兩個:一個是拼音“jiayou”,另外一個叫“Go China”。換言之,這是兩個譯文,解說著同一個“加油”的意思。我們既可以只喊“jiayou”(拼音發(fā)出來的聲音),也可以用英文喊“Go China”。這讓我這個學(xué)習(xí)了二十幾年英語(Q吧)的人,心中稍微有些釋懷。畢竟,我們得到了最準(zhǔn)確的英譯文。至于其他中國人的翻譯,甭管是“中式英語”,或什么式英語,都顯得不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中國人看到“加油”不可翻譯成英文,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與性,并與我一樣,為這種獨特性與性感到無限驕傲。事實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實在太大,也正因為這種巨大的文化差異,才有我這種人的存在的價值與必要:為中西文化搭建一座浮橋,也只能是浮橋,而不會是具有堅實橋墩的橋梁,也只是起到讓東西方文化簡單碰面的作用,而不可能使兩種文化深入交融。
    從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詩句的英譯,您就可以明白我的意思了。在中國人,哪怕是中國小學(xué)生的眼中,都知道李白的“三千尺”不過是個虛數(shù),是一種比喻,是一種氣勢磅礴的比喻,并不具備用尺丈量的實際功效。但也正是這種“虛數(shù)”,這種“氣勢磅礴”,這種“不具備實際功效”的詩句,卻在整個西方引起不小的誤解。西方人認為,如果是三千尺的話,那一定不是三千一百尺,而只能是三千尺。他們的這種小兒科式的一句話,立馬會引起我們中國人的嘲諷與感慨:怎么,連“飛流直下三千尺”都不能理解,還要把三千尺真理解為實際上的三千尺?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向我們這些所謂的英語大家問道,怎么,難道連這么有名的詩名都不能準(zhǔn)確地翻譯到英語中去?是的。是不能傳神地翻譯過去的。有太多的文人墨客已經(jīng)嘗試過N次了,但都失敗了。也就是說,這種極具中國文化的東西太多,在洋人面前,卻成了一堆垃圾,至少成了一堆不可理解的東西被無情拋棄。
    由此看來,我們也就沒有什么理由責(zé)怪“中國加油”不能被準(zhǔn)確地翻譯成英語的事情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我們終于看到,連純粹的老外,純粹的漢語通的老外,也開始關(guān)注中國文化的向外傳播了。他們看到“加油”不能被很好地翻譯過去,于是,親自上陣,用“拼音”加“英語”,把“加油”翻譯成了英語。呵呵,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國文化符號,中國文化現(xiàn)象,幾乎沒有什么可能被全面翻譯到英語中去的。也因此讓我想到,又怎么能指望著洋人從真正意義上理解我們的文化,及我們的以文化為依托的整個舉止行為呢?
    不理解也罷,但老外們的所謂強勢文化,卻一再地對中國文化進行入侵,同化。以至于我們看到,年輕一代已經(jīng)對洋文化產(chǎn)生一種依賴,產(chǎn)生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悲乎!事實上,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眾多只懂得皮毛的老外們永遠不能理解與掌握的,只因為我們中國一些文化人的英語水平極度低下,才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