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一級建造師《建設工程經濟》知識點講解(三)

字號:

lZl01053 熟悉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lZl01053 熟悉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資決策前 , 對項目有關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等各方面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 對各種可能擬定的建設方案和技術方案進行認真的技術經濟分 析與比較論證 ; 對項目建成后的經濟效益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價 , 并在此基礎上 , 綜合研 究、論證建設項目的技術先進性、適用性、可靠性 , 經濟合理性和有利性 , 以及建設可能 性和可行性,為項目決策部門對項目投資的最終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
    二、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內容
    1. 項目興建的理由與目標
    2. 市場分析與預測
    3. 資源條件評價
    4. 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
    5. 場 ( 廠 ) 址選擇
    6. 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7. 原材料和燃料供應
    8. 總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
    9. 環(huán)境影響評價
    10. 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消防
    11.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12. 項目實施進度
    13. 投資估算
    14. 融資方案
    15. 財務評價
    16. 國民經濟評價
    17. 社會評價
    18. 風險分析
    19. 研究結論與建議。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作用
    1. 作為投資主體投資決策的依據(jù)
    2. 作為向當?shù)卣虺鞘幸?guī)劃部門申請建設執(zhí)照的依據(jù)
    3. 作為環(huán)保部門審查項目對環(huán)境影響的依據(jù)
    4. 作為編制設計任務書的依據(jù)
    5. 作為安排項目計劃和實施方案的依據(jù)
    6. 作為籌集資金和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依據(jù)
    7. 是編制科研試驗計劃和新技術、新設備需用計劃以及大型專用設備生產預安排的依據(jù)
    8. 作為從國外引進技術、設備以及與國外廠商談判簽約的依據(jù)
    9. 與項目協(xié)作單位簽訂經濟合同的依據(jù)
    10. 作為項目后評價的依據(jù)。
    四、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要求
    1. 應能充分反映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 , 內容要齊全 , 結論要明確 , 數(shù)據(jù)要準確 , 論據(jù)要充分 , 要滿足決策單位或投資人的要求
    2. 選用主要的設備 , 參數(shù)應能滿足預訂貨的要求 , 引進技術設備的資料應滿足合同談判的要求
    3. 重大技術經濟方案 , 應對兩個以上的方案進行比選
    4. 確定的主要工程技術數(shù)據(jù) , 應滿足初步設計依據(jù)的要求
    5. 投資估算深度應滿足投資控制準確度要求
    6. 構造的融資方案應能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信貸決策的需要
    7. 應反映在可行性研究中出現(xiàn)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納的理由 , 以供委托單位或投資人權衡利弊進行決策 ;
    8. 應附有評估、決策審批所必需的合同、協(xié)議、意向書、政府批件等。
    五、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批與項目建議書的審批相同
    1Z101060 設備更新分析
    lZlOl061 掌握設備磨損的類型及補償方式
    一、設備磨損的類型
    設備磨損分為兩大類 , 四種形式。
    ( 一 ) 有形磨損 ( 又稱物理磨損 )
    1.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實體產生的磨損、變形和損壞,稱為第一種有形磨損
    2. 設備在閑置過程中受自然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實體磨損,稱為第二種有形磨損
    上述兩種有形磨損都造成設備的性能、精度等的降低,使得設備的運行費用和維修費用增加,效率低下 , 反映了設備使用價值的降低。
    ( 二 ) 無形磨損 ( 又稱精神磨損、經濟磨損 )
    1. 設備的技術結構和性能并沒有變化,但由于技術進步,設備制造工藝不斷改進,社會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 , 同類設備的再生產價值降低,致使原設備相對貶值。這種磨 損稱為第一種無形磨損。
    2. 第二種無形磨損是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創(chuàng)新出結構更先進、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耗費原材料和能源更少的新型設備,使原有設備相對陳舊落后,其經濟效益相對降低而發(fā)生貶值。
    兩者是相同點:有形和無形兩種磨損都引起機器設備原始價值的貶值。
    不同的是,遭受有形磨損的設備,特別是有形磨損嚴重的設備,在修理之前,常常不能工作;而遭受無形磨損的設備,即使無形磨損很嚴重 , 其固定資產物質形態(tài)卻可能沒有磨損,仍然可以使用,只不過繼續(xù)使用它在經濟上是否合算,需要分析研究。
    二、設備磨損的補償方式
    設備有形 磨損的局部補償是修理,設備無形磨損的局部補償是現(xiàn)代化改裝。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的完全補償是更新
    lZl0l062 掌握設備更新方案的比選原則
    一、設備更新的概念
    設備更新是對舊設備的整體更換,就其本質來說,可分為:
    原型設備更新
    新型設備更新
    二、設備更新方案的比選原則
    1. 不考慮沉沒戚本。沉沒戚本是既有企業(yè)過去投資決策發(fā)生的、非現(xiàn)在決策能改變( 或不受現(xiàn)在決策影響)、已經計入去投資費用回收計劃的費用。由于沉沒成本是已經發(fā)生的費用,不管企業(yè)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 , 這項費用都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 , 因此決策對它不起作用。
    例如 , 某設備4年前的原始成本是 80000 元,日前的賬面價值是 30000 元,現(xiàn)在的凈殘值僅為 15000 元。在進行設備更新分析時 , 4 年前的原始成本為 80000 元是過去發(fā)生的而與現(xiàn)在決策無關 , 因此是沉沒成本。目前該設備的價值等于凈殘值 15000 元。
    2. 逐年滾動比較。
    lZlOl063 掌握設備更新方案的比選方法
    一、設備壽命的概念
    分為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
    ( 一 ) 設備的自然壽命
    設備的自然壽命,又稱物質壽命。它是指設備從投入使用開始 , 直到因物質磨損嚴重而不能繼續(xù)使用、報廢為止所經歷的全部時間。它主要是由設備的有形磨損所決定的。設備的自然壽命不能成為設備更新的估算依據(jù)。
    ( 二 ) 設備的技術壽命
    設備的技術壽命就是指 設備從投入使用到因技術落后而被淘汰所延續(xù)的時間 , 也即是指設備在市場上維持其價值 的時間 , 故又稱有效壽命。技術壽 命主要是由設備的無形磨損所決定的 , 它一般比自然壽命要短。
    ( 三 ) 設備的經濟壽命
    設備從開始使 用到其年平均使用成本最小 ( 或年盈利 ) 的使用年限 No 為設備的經濟壽命。所以 , 設 備的經濟壽命就是從經濟觀點 ( 即成本觀點或 收益觀點 ) 確定的設備更新的時刻。
    ( 四) 設備壽命期限的影響因素
    其中主要有 :
    1. 設備的技術構成
    2. 設備成本
    3. 加工對象
    4. 生產類型
    5. 工作班次
    6. 操作水平
    7. 產品質量
    8. 維護質量
    9. 環(huán)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