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完畢前
-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北京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13頁,共300分??荚嚂r間15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
1. 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2. 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填寫姓名、準考證號,然后再用2B鉛筆將與準考證號對應
的信息點涂黑。
3. 答題卡上第Ⅰ卷必須用2B鉛筆作答,將選中項涂滿涂黑,黑度以蓋住框內字母為準,修改時用橡皮擦除干凈。第Ⅱ卷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未在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或超出答題區(qū)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以下數(shù)據(jù)可供解題時參考: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i 28 P 31 S 32
第Ⅰ卷(選擇題 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題,每小題6分,共1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 在植物細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經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 色氨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
C. 吲哚乙酸是一種具有調節(jié)作用的蛋白質
D. 過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2. 細胞膜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細胞膜的糖被在細胞間具有識別作用
B. 細胞膜對膜兩側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性
C. 細胞膜內外兩側結合的蛋白質種類有差異
D. 載體蛋白是鑲在細胞膜內外表面的蛋白質
3. 真核生物進行有性生殖時,通過減數(shù)分裂和隨機受精使后代
A. 增加發(fā)生基因突變的概率
B. 繼承雙親全部的遺傳性狀
C. 從雙親各獲得一半的DNA
D. 產生不同于雙親的基因組合
4. 小麥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隨外界CO2濃度的變化而變化(如右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小麥的CO2固定量與外界CO2濃度呈正相關
B.CO2濃度在100mg•L-1時小麥幾乎不固定CO2
C.CO2濃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濃度CO2
5.化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劑和防腐劑
B.白磷著火點高且無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級脂肪酸鈉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D.用食醋去處水壺中的水垢時所發(fā)生的事水解放應
6.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鐵表面鍍鋅,鐵作陽極
B.船底鑲嵌鋅塊,鋅作負極,以防船體被腐蝕
C.鋼鐵夕陽腐蝕的正極反應:
D.工業(yè)上電解飽和和食鹽水的陽極反應:
7.W、X、Y、Z均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總數(shù)之比為7:17;X與
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數(shù)是W和X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質焰色反映
為黃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金屬性:Y Z B 氫化物的沸點:
C.離子的還原性: D 原子及離子半徑: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 通入 溶液中至飽和,無沉淀產生;再通入 ,產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 固體,銅粉仍不溶解
C.向 溶液中滴加氨水,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溶液,沉淀消失
D.純鋅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氨氣的速率較慢;再加入少量 固體,速率不改變
9.已知 有相同容積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
入 和 各0.1mol ,乙中加入HI 0.2mol,相同溫度下分別達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
平衡濃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濃度,應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溫度 B 甲中加入0.1mol He,乙不改變
C.甲降低溫度,乙不變 D 甲增加0.1mol ,乙增加0.1mol
10. 甲、乙、丙、丁4中物質分別含2種或3種元素,它們的分子中各含18個電子。甲是
氣態(tài)氫化物,在水中分步電離出兩種陰離子。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A.某拿酸溶液含甲電離出的陰離子,則該溶液顯堿性,只能與酸反應
B.乙與氧氣的摩爾質量相同,則乙一定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C.丙中含有2周期IVA族的元素,則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質量比相同,則丁中一定含有-1價的元素
-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北京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13頁,共300分??荚嚂r間15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
1. 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2. 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填寫姓名、準考證號,然后再用2B鉛筆將與準考證號對應
的信息點涂黑。
3. 答題卡上第Ⅰ卷必須用2B鉛筆作答,將選中項涂滿涂黑,黑度以蓋住框內字母為準,修改時用橡皮擦除干凈。第Ⅱ卷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未在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或超出答題區(qū)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以下數(shù)據(jù)可供解題時參考: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i 28 P 31 S 32
第Ⅰ卷(選擇題 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題,每小題6分,共1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 在植物細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經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 色氨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
C. 吲哚乙酸是一種具有調節(jié)作用的蛋白質
D. 過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2. 細胞膜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細胞膜的糖被在細胞間具有識別作用
B. 細胞膜對膜兩側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性
C. 細胞膜內外兩側結合的蛋白質種類有差異
D. 載體蛋白是鑲在細胞膜內外表面的蛋白質
3. 真核生物進行有性生殖時,通過減數(shù)分裂和隨機受精使后代
A. 增加發(fā)生基因突變的概率
B. 繼承雙親全部的遺傳性狀
C. 從雙親各獲得一半的DNA
D. 產生不同于雙親的基因組合
4. 小麥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隨外界CO2濃度的變化而變化(如右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小麥的CO2固定量與外界CO2濃度呈正相關
B.CO2濃度在100mg•L-1時小麥幾乎不固定CO2
C.CO2濃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濃度CO2
5.化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劑和防腐劑
B.白磷著火點高且無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級脂肪酸鈉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D.用食醋去處水壺中的水垢時所發(fā)生的事水解放應
6.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鐵表面鍍鋅,鐵作陽極
B.船底鑲嵌鋅塊,鋅作負極,以防船體被腐蝕
C.鋼鐵夕陽腐蝕的正極反應:
D.工業(yè)上電解飽和和食鹽水的陽極反應:
7.W、X、Y、Z均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總數(shù)之比為7:17;X與
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數(shù)是W和X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質焰色反映
為黃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金屬性:Y Z B 氫化物的沸點:
C.離子的還原性: D 原子及離子半徑: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 通入 溶液中至飽和,無沉淀產生;再通入 ,產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 固體,銅粉仍不溶解
C.向 溶液中滴加氨水,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溶液,沉淀消失
D.純鋅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氨氣的速率較慢;再加入少量 固體,速率不改變
9.已知 有相同容積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
入 和 各0.1mol ,乙中加入HI 0.2mol,相同溫度下分別達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
平衡濃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濃度,應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溫度 B 甲中加入0.1mol He,乙不改變
C.甲降低溫度,乙不變 D 甲增加0.1mol ,乙增加0.1mol
10. 甲、乙、丙、丁4中物質分別含2種或3種元素,它們的分子中各含18個電子。甲是
氣態(tài)氫化物,在水中分步電離出兩種陰離子。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A.某拿酸溶液含甲電離出的陰離子,則該溶液顯堿性,只能與酸反應
B.乙與氧氣的摩爾質量相同,則乙一定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C.丙中含有2周期IVA族的元素,則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質量比相同,則丁中一定含有-1價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