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管理師咨詢實務復習質量責任分析

字號:

質量責任制是一種管理制度和手段,是穩(wěn)定提高質量的措施。質量責任制的核心在于明確職責并落實責任。建立質量責任制時應注意:內容健全、形成文件、培訓支持、人員保證、獎懲結合與貫標結合等。
    (一)質量責任概述
    1.作業(yè)崗位的質量責任
    作業(yè)崗位指直接或間接在產品上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和操作的崗位人員,包括產品設計、工藝設計、采購、加工、銷售、檢驗、維修和倉庫保管等崗位。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分布在產品形成的全過程里,產品都是經過他們的直接或間接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產品質量是在他們手中形成的。這里檢驗、維修、倉庫保管等崗位是為直接生產人員提供服務的輔助生產人員?!」芾碜稍儙煂毜洌?BR>    (1)從崗位質量評價來看作業(yè)崗位的質量責任
    作業(yè)崗位僅僅承擔本崗位作業(yè)應負的質量責任,即完成本崗位的正確操作,達到預期的質量要求,不承擔產品加工到本崗位為止的累積質量責任(從過程開始到目前為止整體質量)。
    為解決工序間質量責任不清的現象,許多企業(yè)采取了一些措施。即便如此,也還是不能完全消除或區(qū)分此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隱患。
    (2)從本崗位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來看,有些問題是本崗位能夠解決的,有些都是本崗位難以解決的。
    2.管理(領導)者的質量責任
    管理者崗位包括企業(yè)總經理,各項業(yè)務主管副總經理,各,生產車間主任和工段長等崗位。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在產品質量形成過程中不親手參與生產。
    3.專職管理崗位的質量責任
    從事質量管理的專職管理崗位,例如:企業(yè)質管部工作人員。其主要任務是向企業(yè)管理(領導)者和相應業(yè)務部門提供及時、準確、完整的質量信息和質量建議,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該部門不直接承擔產品生產的質量責任,但擔負有過程監(jiān)督檢查和其他相關責任。
    (二)質量責任分析內容
    1.分別了解企業(yè)操作人員、管理人員和質管部人員應當承擔哪些質量責任,為什么承擔這些責任,針對所承擔責任工作的計劃進行評價分析。
    2.分別了解企業(yè)在質量事故處理時,如何認定各方的質量責任及認定的依據和理由。
    3.在分析對比的基礎上找出企業(yè)在質量責任規(guī)定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進一步尋找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并加以落實。
    例題:以下崗位僅需承擔本崗位作業(yè)應負的質量責任,不承擔產品加工到本崗位為止的累積質量責任的有()。
    A.物資采購員
    B.倉庫保管員
    C.生產車間主任
    D.業(yè)務部門經理
    E.企業(yè)質管部工作人員
    答案:AB
    三、質量管理基礎工作分析
    質量管理基礎工作是指建立開展質量管理必備條件的工作。這些條件一般包括標準化工作、計量工作、質量信息工作和質量管理制度等。
    (一)標準化工作考
    1.標準化工作內容
    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活動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頒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tǒng)一,以獲得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的活動。標準化的主要內容:制定、修訂、貫徹標準。企業(yè)質量方面的標準內容包括:產品質量標準、原輔材料質量標準、工藝規(guī)程標準、檢驗檢測標準等。對于企業(yè)來說,離開標準,產品的質量管理將無從談起。
    標準化工作主要指制定標準、組織實施標準和對實施效果進行監(jiān)督檢查。標準化的作用是衡量產品和工作質量的尺度,是生產技術活動和經營管理認可的依據。
    2.標準化工作的特點
    (1)權威性;(2)科學性;(3)群眾性;(4)連貫性;(5)明確性。
    3.標準化工作的分析要素
    (1)標準化體系的建立是與合理和科學。制定的標準內容是否齊全和適用。
    (2)標準體系是否完整,所采用的技術標準值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國際國內技術發(fā)展要求,各類標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在質量管理中標準是否得到有效采用。
    (4)每項標準是否及時進行修訂、補充與更新。
    (5)在找出上述存在的問題之后,進一步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應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并加以落實。
    (二)計量工作
    1.計量工作內容
    計量是對一個未知量測定其量值的活動。計量的結果是維持正常生產和正確評價產品質量和過程質量的依據。
    計量工作內容包括:計量管理流程的建立、計量點的設置、計量方法的選擇、計量器具配備、計量器具準確性校驗和計量器具準確性修復等。
    2.計量工作的要求
    (1)量具和化驗分析儀器必須配備齊全,做到完整無缺。
    (2)建立計量器具鑒定制度,保證計量器具符合準確度要求。
    (3)量具和儀器修復校驗應及時。
    (4)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正確的測量計量方法。
    3.計量工作的分析要素
    (1)計量管理流程的建立與運行。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計量器具配備是否齊全。
    (2)已有的計量器具是否確定了合理的計量鑒定周期,是否嚴格按制度進行檢測,并有相關管理記錄。
    (3)計量器具使用是否正確,使用環(huán)境條件能否得到保證。
    (4)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是否得到及時地修復和保管。
    (5)是否開展了計量方法和工具的改革,實施的計量方法和手段現代化。
    (6)在找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對策和措施。
    4.計量檢測設備的管理要點
    (1)計量檢測設備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對產品和過程符合性的判定
    (2)選擇適宜的檢測設備
    (3)按規(guī)定周期進行檢定和校準,標志應清晰  (
     4)明確檢測點和檢測要求
    (5)使用和搬運時確保其安全性和準確性
    (三)質量信息工作分析
    1.質量信息工作的內容
    質量信息工作是指對反映產品質量、過程質量和管理質量的企業(yè)內外部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傳遞、加工、處理、分析、存檔和反饋等的活動。
    2.質量信息工作的要求
    (1)根據質量管理工作的需要,健全質量信息系統(tǒng),使質量狀況一目了然。
    (2)認真做好反映質量的原始數據的采集工作,保證原始記錄的準確性并及時上報。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3)及時進行質量數據的整理、傳遞、加工、處理、分析、存檔和反饋等工作。
    (4)積極推廣計算機在質量信息活動中的應用,使質量信息達到及時、準確和完整的要求。
    3.質量信息工作的分析要素
    (1)質量信息系統(tǒng)是否完善、高效和科學。
    (2)原始記錄的采集能否保證及時、準確和完整
    (3)對質量數據的整理、傳遞、加工、處理、分析、存檔和反饋等工作,是否做到及時、準確、有序地進行。
    (4)質量信息在質量管理活動中是否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
    (5)是否建立了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網絡,是否實現了信息的共享。
    (6)在找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對策和措施力以實施。
    例題:標準化工作的特點包括()。
    A.權威性
    B.明確性
    C.具體性
    D.經濟性
    E.科學性
    答案: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