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分享沖刺體驗:學習效率決定成敗b

字號:

學習效率決定成敗
    毋庸置疑,學習效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區(qū)分大家的學習水平,而在這里我想要重點強調的,分別是聽講效率,做題效率和復習效率。
    全身心投入聽講
    放在高三復習的整體大環(huán)境里來說,我認為上課認真聽講是非常重要的。究其原因,首先,聽講占據了我們學習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我們何不抱著“既然花費了時間,不如去全身心投入”的心態(tài)來聽講;其次,在課堂上老師會再三強調主要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所以聽講有助于我們加固知識主干,填補知識漏洞;另外,即便是自己會做的題,也會從老師的講解中收獲更清晰和多樣化的思路。
    聽講的作用尤其體現(xiàn)在文綜知識的學習上。要有意識地跟著老師的思路,可以自己先一步在腦海中調出相應的知識點以契合老師的講解內容;也可以按照老師的講解隨手寫下知識脈絡和自己不清楚的要點,以便在下課后加強記憶。對于自己比較熟悉的內容可以隨意一點,但是不能過度走神以至于難以回到課堂中去。
    做題要又快又準
    在高考時,做題的速度對臨場心態(tài)和考后情緒都有比較大的影響,這一點需要平時著重訓練。做題效率,就是既要快速又要準確率。
    在經歷了高三之后,我覺得所有的試題都有自己的標準解題思路,只要思路正確,效率就能得到保證。
    比如,語文詩歌鑒賞中分析一句詩詞,簡單說,就是翻譯加作用。首先需要我們準確的翻譯出這句話的意思,接下來只要結合整首詩詞的內容以及詩詞的主旨來說明詩句的作用即可。久而久之,就會發(fā)現(xiàn)在語文的各種閱讀理解題中一般都要結合主旨來作答。又如地理中考查一個地區(qū)的工業(yè)區(qū)位,只需要記住關鍵詞,比如“原料、動力、交通、市場、科技、勞動力”等等,套用適合的條件即可。
    而要做到這些,首先需要大家能將考題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某一個知識點會怎么考,考查時它會怎么問?都是需要掌握的。
    復習不能干瞪書本
    那種整天只抱著一本書,看到頭昏眼花的復習方法是不可取的。比如語文的基礎知識,干瞪著眼睛怎么看也不如平時抽空和同學們互相提問有成效。相互提問是一種很好的檢測學習效果的方式,在交流中學習,可以掌握兩倍甚至更多的知識和快樂。
    同樣,在復習初期,或者在更早的高一高二階段里就應該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當時老師要求我們的做法是專門有一個語文基礎知識積累本,把自己平時看到的基礎知識分門別類,比如語音、字形、近義詞、成語和熟語、古漢語詞匯等等的歸納整理,抽空識記,堅持就會有效果。
    而對于歷史,特別是像古代史這種極富有規(guī)律和順序性的知識內容,可以脫離參考書及資料,自己對著課本歸納知識結構和重點。我個人總結的方法有,按照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民族等各方面,可以綜合起來為一個朝代進行概括;也可以單從一個方面出發(fā),將各個朝代與之相關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比如從土地制度入手,從開始的井田制到清朝的逐漸變化就是考查的重點;更可以進行不同朝代之間的比較,比如我在當時就看著書,把秦朝和隋朝,漢朝和唐朝,宋元和明清的各個方面作了詳細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