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重點解析

字號:


    一、會計政策變更
     (一)會計政策的概念:指的是企業(yè)在會計核算中所遵循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和具體原則。
     (二)會計政策的采納和運用所具有的特點:1.企業(yè)在國家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規(guī)定的會計政策中選擇適用的會計政策。在給定的會計政策中,選擇會計政策應考慮三個方面:謹慎、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2.會計政策涉及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
    3.會計政策是會計核算的基礎。4.為了保證一貫性,前后期的會計政策應保持一致。
     (三)會計政策變更
     1.概念:應重點把握是同一業(yè)務前后政策的不一致。
     2.變更條件:(1)法律或國家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等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要求;(2)會計政策的變更可以使會計信息變得更相關、更可靠。
     3.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1)當期發(fā)生與以前有本質區(qū)別的全新業(yè)務采用新的會計政策;(2)初次發(fā)生業(yè)務采用新的會計政策;(3)的確是同一業(yè)務前后所用的會計政策不一致但這一業(yè)務不是重要業(yè)務,按重要性原則的要求,可以不視為會計政策變更來處理。
     4.會計處理:(1)方法歸類。①追溯調整法。該方法的思路是:視同該業(yè)務從一開始就是有用的新政策,并依此思路將以前政策下的所有會計核算指標進行“翻新”。②未來適用法。該方法的思路是:新的會計政策僅適用于當期及以后各期業(yè)務,對以前的業(yè)務無需調整至新會計政策口徑。(2)方法的選擇。①企業(yè)依據法律或國家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等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要求變更會計政策,分別以下情況處理:a.國家如果明確規(guī)定了處理方法的則照規(guī)定去作即可;b.國家未作明確規(guī)定的,按追溯調整法來處理。②由于經濟環(huán)境、客觀情況的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以提供更相關更可靠的會計信息的,按追溯調整法處理。③如果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無論不何種情況都只能用未來適用法。(3)追溯調整法的處理步驟:①計算會計政策累計影響數。所謂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是指假設與會計政策變更相關的交易或事項在初次發(fā)生時即采用新的會計政策,而得出的變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有的金額之間的差額,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是對變更會計政策所導致的對凈損益的累積影響,以及由此導致的對利潤分配和未分配利潤的累積影響金額,但不包括分配的利潤或股利。a.根據新的會計政策重新計算受影響的前期交易或事項;b.計算兩種會計政策下的差異;c.計算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需考慮所得稅影響的條件
     第一:所得稅核算方法是:納稅影響會計法;第二:基于會計政策的變更產生了新的時間性差異。除此之外,一般不用考慮所得稅影響。這是因為會計政策的變更通常是會計行為而不是稅務行為,所以并不影響應交所得稅額,所謂的影響也僅局限于“遞延稅款”的影響。由此推論:在應付稅款法下,根本不用考慮所得稅影響。d.確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稅后差異;e.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在實務操作中,為了能夠明晰地對比出兩種會計政策的差異,可以同時列示出兩種會計政策下的業(yè)務處理,通過直接對比的方式來發(fā)現業(yè)務處理的差異并找出調整分錄。②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③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a.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應包括在當年的會計報表的期初留存收益中;b.對于比較會計報表諸項目也應按新的會計政策口徑來調整。常見的影響項目是:比較會計報表期間的期初留存收益和當年的利潤分配和期末留存收益。④會計報表附注說明。
     【例解1】A公司2004年初執(zhí)行新企業(yè)會計制度,開始對閑置設備補提折舊,假定2003年應補提折舊40萬元,2003年以前年度應補提折舊60萬元。A企業(yè)的盈余公積提取比例為15%,其中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10%計提,公益金按凈利的5%計提。所得稅率為30%。請按以下要求進行追溯調整處理。
     第一種情況:A企業(yè)采用了應付稅款法進行所得稅處理:①解析過程及會計分錄:
    解析過程
    會計分錄
    1.以前年度少提折舊100萬元;
    2.以前年度利潤多計100萬元;
    3.以前年度不存在多交所得稅情況;
    4.以前年度所得稅不會因此政策變更而調整;
    5.以前年度凈利潤多計100萬元;
    6.以前年度盈余公積多提15萬元;
    7.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潤多計85萬元。
    1.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
    貸:累計折舊     100
    2.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
    將上述分錄合并后即為正式分錄: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00
    貸:累計折舊        100
    將以前年度多提的盈余公積進行反沖:
    借: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10
    ――法定公益金  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
    ②報表修正
                  資產負債表        2004年12月31日
    資產
    年初數
    負債
    年初數
    固定資產
    業(yè)主權益
    減:累計折舊
    +100
    盈余公積
    -15
    固定資產凈額
    -100
    其中:公益金
    -5
    。。。。
    未分配利潤 
    -85
    資產合計
    -100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合計
    -100
              
                   利潤表
    項 目
    上年數
    一、主營業(yè)務收入
    減:主營業(yè)務成本
    主營業(yè)務稅金及附加
    二、主營業(yè)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減:營業(yè)費用
    管理費用
    +40
    財務費用
    三、營業(yè)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40
    加: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營業(yè)外收入
    減:營業(yè)外支出
    四:利潤總額(虧損總額以“—”填列)
    -40
    減:所得稅
    0
    五、凈利潤(凈虧損以“—”填列)
    -40
    加:年初未分配利潤
    -51
    六、可供分配的利潤
    -91
    減: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4
    提取法定公益金
    -2
    七、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
    -85
    減: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已分配普通股股利
    八、未分配利潤
    -85
    第二中情況:A企業(yè)采用了納稅影響法進行所得稅處理:①解析過程及會計分錄:
    解析過程
    會計分錄
    1.以前年度少提折舊100萬元;
    2.以前年度利潤多計100萬元;
    3.以前年度不存在多交所得稅情況;
    4.以前年度遞延稅款應借方追計30
    5.以前年度所得稅會因此調減30;
    5.以前年度凈利潤多計70萬元;
    6.以前年度盈余公積多提10.5萬元;
    7.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潤多計59.5萬元。
    1.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
    貸:累計折舊     100
    2.借:遞延稅款 3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
    3.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0
    將上述分錄合并后即為正式分錄: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0
    遞延稅款        30
    貸:累計折舊        100
    將以前年度多提的盈余公積進行反沖:
    借: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7
    ――法定公益金  3.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5
    ②報表修正
                 資產負債表         2004年12月31日
    資產
    年初數
    負債
    年初數
    固定資產
    業(yè)主權益
    減:累計折舊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