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衛(wèi)生與心理咨詢串講資料(七)

字號:

第六章 中老年人心理衛(wèi)生
    智力的持續(xù)增長和體力的逐漸衰退(選擇)
    步入中年之后,個體的的生理機能開始了逐步衰退的過程,然而智力水平,在成年期仍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直至60歲左右才開始下降。
    心理疲勞是指,由于長期承受壓力所造成的精力不足和精神效能降低的現象。
    家庭空巢綜合征是指在中年期,隨著子女逐漸長大,由于學業(yè)、事業(yè)、婚姻等原因,子女會漸漸離開家庭。原來圍著孩子們運轉的生活格局突然發(fā)生了變化,加上孩子離家所造成的失落感,容易讓中年人產生傷感、孤獨、抑郁的心理。
    怎樣對空巢綜合征進行調節(jié)?(簡答)
    1.孩子離家后夫婦倆要密切相互之間的情感,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互相交流和安慰;
    2.還應注意調整家庭生活,利用有較多空閑時間的機會培養(yǎng)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3.還可以積極投入適合自己的文娛和體育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生活內容,擴大視野,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4.保持和加強與孩子、親友之間的交往和聯系,也有助于減輕空巢綜合征的反應。
    更年期綜合征是指,由于卵巢或睪丸功能減退,性激素分泌量日益減少,內分泌功能發(fā)生一時性失調而產生的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調的綜合癥候。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表現(簡答)
    1.生殖系統(tǒng)功能的變化。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造成月經周期和功能紊亂。
    2.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主要表現為陣發(fā)性潮熱、出汗、頭暈,這是血管舒縮功能不穩(wěn)定造成的。
    3.精神癥狀。情緒不穩(wěn)定、易激惹、心煩意亂是更年期綜合征的一個重要特征性癥狀。
    更年期綜合征的精神癥狀以消極的情緒體驗為主,嚴重者為更年期心理障礙,常見的有焦慮癥、抑郁癥、疑病癥、更年期偏執(zhí)等。
    注重更年期身心自我保健。(簡答)
    1.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對于將進入和已進入更年期的人,要在心理上接納,并從知識和心理上準備迎接這一變化。
    2.要提高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能力。
    a.對于癥狀帶來的苦惱,要善于自我調節(jié),如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常,飲食有節(jié);
    b.積極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使生活更有意義;
    c.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和戶外活動,鍛煉身體,以胩進行放松訓練等。
    3.降低生活和社會壓力也有助于減輕更年期的癥狀。處于更年期的人,情緒不穩(wěn)定、易激惹,所以在更年期里應該降低生活和社會的期望,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減少不良生活和社會因素的刺激。
    離退休和社會角色的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有哪些表現?(簡答)
    答:常見的有失落感、孤獨感和自卑抑郁感。
    1.失落感是指一種若有所失,沒著沒東,無所事事又無所適從的感覺。
    2.孤獨感。老年人退休后,推動了工作中的人際交往,容易產生孤獨感。另一方面,有些老人的子女長大成家后往往獨立人的接觸相應減少,這種情況容易使老年人產生"空巢"孤獨感。生活,和老
    3.自卑感和抑郁感。有些老人退休后感到自己在社會上和家庭里的地位下降了,覺得自己被社會拋棄了,年老無用了,從而產生自卑感和抑郁感。
    論述影響離退休適應的因素(論述)
    1.退休前的思想準備。研究表明,對退休有思想準備,有切實可行的退休生活計劃者適應較好;
    2.退休前的工作狀態(tài)和職業(yè)。退休前職位較高,權利較大,或工作較充實者,易產生不適反應;對工作主動投入,被迫退休又無機會繼續(xù)類似活動者適應較差。
    3.個性特點。整合型對退休適應,非整合型適應最差;外向者和非神經質者容易適應環(huán)境,自覺幸福。
    4.健康狀態(tài)。一般說來,健康不佳者容易接受退休。相反,良好的健康狀況使老人對退休不甘心。
    5.退休后的生活狀況。退休后有事可做能減少退休不適反應,反之,感受到無事可做、生活空虛者容易產生不適反應。
    6.經濟水平。退休后的收能基本維持過去生活者適應較好。
    7.社會支持。社會和家人對老的愛護和尊重,原單位的關心,對退休適應有重要影響。
    退休適應不良的防治措施(簡答)
    1.心理上要及早做好退休前的準備,計劃好退休后的生活安排,準備發(fā)揮余熱,充實退休后的生活;
    2.有條件者要盡量繼續(xù)發(fā)揮余熱,參加一些適合自己體力和專業(yè)的社會活動,要做到"退而不休";
    3.培養(yǎng)一至兩種興趣愛好,如釣魚養(yǎng)花、練習書法、畫畫、從事文化體育活動、參加老年大學學習等;
    4.克服心理老化感和不愛活動的習慣;
    5.有明顯心理障礙者應及時接受心理咨詢與治療。
    "老年癡呆病"是指在老年期發(fā)生的各種病因所致的癡呆癥。
    阿爾茨海默病(ad)過去稱為"早老性癡呆",是指發(fā)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以癡呆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腦退行疾病。
    血管性癡呆系指由于腦血管疾病引起,以癡呆為主要臨床相的疾病。
    工作對老年人在心理上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簡答)
    1.工作可以使人心理上得到滿足。老年人想有所作為,認為這樣才能生活得更有意義。工作給老年人表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心理上的各種需要都能得到滿足。
    2.可以排除老年人的消極情緒。老年人的情緒被看作是老年人是否適應晚年生活的標志,它直接影響著老年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和睦。正因為如些,老年人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情感才顯得尤為重要,而工作是調節(jié)情緒、排除憂愁的途徑。
    3.可以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走出家庭參加工作,勢必會結識一些新朋友,從而可改變孤寂的環(huán)境,消除孤獨與寂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