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心理學模擬題一1

字號:

一.選擇題
    1.中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上位概念來學習新的下位概念的學習模式是(并列結合學習、類屬學習、下位學習、上位學習)
    2.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生動而鮮明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是使用了(組織策略、精加工策略、元認識策略、復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成熟時期所對應的年代是(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20世紀80年代以后、20世紀60到70年代末、20世紀90年代起)
    4.只能進行自我中心思維的兒童,其認知發(fā)展處于(前運算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5.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是(2歲、4-5歲、4歲、6歲)
    6.“榜樣學習”的教育效應最適合的心理學解釋理論是(強化說、認知失調論、從眾說、觀察學習理論)
    7.個體傾向于利用自己身體或內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依據的學習風格(場依存性、場獨立性、沖動性、沉思性)
    8.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是給學習者提供(圖表、新知識、認知框架、以上都對)
    9.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態(tài)度的核心成分是(認知成分、情感成分、行為傾向成分、認知與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學習方式獲得概念主要發(fā)生在(學齡期、學前期、成人、以上都是)
    二、 填空題:
    1.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內容、 和教學環(huán)境。
    2.一般認為,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了依從、、內化三個階段。
    3.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 的科學。
    4.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者發(fā)展心理水平對新的學習的和適應性稱之為 。
    5.兒童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監(jiān)控三個方面。
    6.動機有激活、指向和 三個基本功能。
    7.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項成就行為的主要判斷稱為 。
    8.心理發(fā)展有連續(xù)性與階段性、定項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和 。
    9.嘗試與錯誤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是效果律、練習律和 。
    10.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 三個過程。
    三.簡答題
    1.簡述性格差異的教學含義。
    2.簡述智力與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
    3.簡述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
    4.簡述教學目的的功能。
    四.論述題
    試論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