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練習題
一、選擇題
1.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識遷移
C.智力
D.思維程序
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是( )。
A.講解
B.觀察
C.示范
D.練習
3.技能的種類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動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認知技能
D.認知技能和動作技能
4.人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組織起來的智力活動方式稱之為( )
A.繪畫技能
B.創(chuàng)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5.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被稱作( )。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6.在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稱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練
7.下面有關操作技能的特點正確的是( )。
A.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B.觀念性、內潛性、簡縮性
C.物質性、外顯性、簡縮性
D.觀念性、內潛性、展開性
8.在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中期出現(xiàn)進步的暫時停頓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
A.抑制現(xiàn)象
B.挫折現(xiàn)象
C.高原現(xiàn)象
D.低谷現(xiàn)象
9.在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依據(jù)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階段稱為( )。
A.原型啟發(fā)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10.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的成績時而上升、時而下降的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
A.不平衡現(xiàn)象
B.不協(xié)調現(xiàn)象
C.停頓現(xiàn)象
D.起伏現(xiàn)象
1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過程中,依據(jù)智力活動的實踐模式,以展開的、外顯的方式付諸實施的階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12.智力活動轉向頭腦內部,借助言語作用于觀念性對象的階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內化
13.閱讀技能是一種( )。
A.操作技能
B.運動技能
C.心智技能
D.學習技能
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執(zhí)行達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動化稱之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練
15.在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稱為( )
A.原型啟發(fā)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16.心智技能的特點有( )
A.物質性、外顯性、簡縮性
B.觀念性、內潛性、簡縮性
C.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D.觀念性、內潛性、展開性
二、填空題
1.智力技能也稱認知技能,是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智力活動方式。
2.我國心理學家根據(jù)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人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內化。
3.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練四個階段。
4.我國心理學界通常認為,用心理模擬法來建立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需要經(jīng)過的步驟為創(chuàng)擬確立模型和檢驗修正模型。
三、簡答題
1.簡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階段。
通過分析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的動作特點,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
(1)操作的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動結構與要求,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的過程。
(2)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模仿是指仿效教師示范的操作活動結構,在頭腦中獲得有關操作活動的初步的動覺映象。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開端。
(3)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4)操作的熟練。操作的熟練是指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zhí)行達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動化。
2.簡述操作整合階段和操作熟練階段的動作特點。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其動作特點有:
①動作品質:可以表現(xiàn)出一定的穩(wěn)定性、精確性和靈活性,但當外界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動作的這些特點都有所降低。
②動作結構:比較協(xié)調,能有意識地將分解動作聯(lián)成整體,動作之間的相互干擾減少,多余動作也有所減少。
③動作控制:視覺控制逐漸讓位于動覺控制,肌肉運動感覺變得較清晰、準確,并成為動作執(zhí)行的主要調節(jié)器。
④動作效能:疲勞感、緊張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減少,但沒有完全消除。
操作的熟練是指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zhí)行高度完善化和自動化。其內在機制是在大腦皮層中建立了概括的、暫時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其動作特點有:
①動作品質: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②動作結構:各個動作之間的干擾消失,銜接連貫、流暢,高度協(xié)調,多余動作消失。
③動作控制:動覺控制增強,不需要視覺的專門控制和有意識的活動,視覺注意范圍擴大,能準確地覺察到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并調整動作方式。
④動作效能:心理消耗和體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現(xiàn)在緊張感、疲勞感減少,動作具有輕快感。
3.簡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練習曲線的共同趨勢。
技能形成必須經(jīng)過一定的練習。練習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進步與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時間,改善技能的精確度和使動作間建立更完善的協(xié)調。練習與技能進步之間存在著如下的關系:
(1)技能水平隨練習而提高。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增加,操作活動的速度加快,準確性提高,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趨勢。
(2)練習過程中的高原現(xiàn)象。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有時練習到一定時期,會出現(xiàn)進步暫時停頓的現(xiàn)象,稱之為高原期。
(3)練習成績的起伏現(xiàn)象。在動作技能隨著練習而提高的總的發(fā)展趨勢下,存在著時而上升、時而下降的起伏現(xiàn)象。學習活動越復雜,波動越明顯。
(4)技能形成過程中存在個別差異。
四、論述題
試論述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的關系。
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是構成技能系統(tǒng)的兩個子系統(tǒng),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其區(qū)別在于:
(1)活動的對象不同。動作技能屬于實際操作活動范疇,其對象是物質的、具體的,表現(xiàn)為外顯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對象是頭腦中的映象,具有主觀性和抽象性,表現(xiàn)為從外部難以覺察的頭腦中的思維過程,屬于觀念范疇。
(2)活動的結構不同。動作技能是系列動作的連鎖,因而其動作結構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符合實際,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內部言語實現(xiàn)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簡縮,甚至覺察不到它的進行。
(3)活動的要求不同。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結果都是從不會做到知道如何做,再達到熟能生巧。但動作技能要求學習者必須掌握一套刺激一反應的聯(lián)結,而智力技能則要求學習者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即獲得產(chǎn)生式或產(chǎn)生式系統(tǒng)。
兩者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動作技能經(jīng)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據(jù),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動作技能的基礎上,逐步脫離外部動作而借助內部言語實現(xiàn)的。同時,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動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調節(jié)者,復雜的運動技能,往往總是包含認知成分,需要學習者智力活動的參與,手腦并用才能完成。
一、選擇題
1.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識遷移
C.智力
D.思維程序
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是( )。
A.講解
B.觀察
C.示范
D.練習
3.技能的種類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動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認知技能
D.認知技能和動作技能
4.人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組織起來的智力活動方式稱之為( )
A.繪畫技能
B.創(chuàng)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5.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被稱作( )。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6.在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稱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練
7.下面有關操作技能的特點正確的是( )。
A.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B.觀念性、內潛性、簡縮性
C.物質性、外顯性、簡縮性
D.觀念性、內潛性、展開性
8.在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中期出現(xiàn)進步的暫時停頓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
A.抑制現(xiàn)象
B.挫折現(xiàn)象
C.高原現(xiàn)象
D.低谷現(xiàn)象
9.在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依據(jù)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階段稱為( )。
A.原型啟發(fā)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10.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的成績時而上升、時而下降的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
A.不平衡現(xiàn)象
B.不協(xié)調現(xiàn)象
C.停頓現(xiàn)象
D.起伏現(xiàn)象
1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過程中,依據(jù)智力活動的實踐模式,以展開的、外顯的方式付諸實施的階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12.智力活動轉向頭腦內部,借助言語作用于觀念性對象的階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內化
13.閱讀技能是一種( )。
A.操作技能
B.運動技能
C.心智技能
D.學習技能
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執(zhí)行達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動化稱之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練
15.在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稱為( )
A.原型啟發(fā)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16.心智技能的特點有( )
A.物質性、外顯性、簡縮性
B.觀念性、內潛性、簡縮性
C.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D.觀念性、內潛性、展開性
二、填空題
1.智力技能也稱認知技能,是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智力活動方式。
2.我國心理學家根據(jù)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人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內化。
3.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練四個階段。
4.我國心理學界通常認為,用心理模擬法來建立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需要經(jīng)過的步驟為創(chuàng)擬確立模型和檢驗修正模型。
三、簡答題
1.簡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階段。
通過分析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的動作特點,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
(1)操作的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動結構與要求,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的過程。
(2)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模仿是指仿效教師示范的操作活動結構,在頭腦中獲得有關操作活動的初步的動覺映象。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開端。
(3)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4)操作的熟練。操作的熟練是指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zhí)行達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動化。
2.簡述操作整合階段和操作熟練階段的動作特點。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其動作特點有:
①動作品質:可以表現(xiàn)出一定的穩(wěn)定性、精確性和靈活性,但當外界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動作的這些特點都有所降低。
②動作結構:比較協(xié)調,能有意識地將分解動作聯(lián)成整體,動作之間的相互干擾減少,多余動作也有所減少。
③動作控制:視覺控制逐漸讓位于動覺控制,肌肉運動感覺變得較清晰、準確,并成為動作執(zhí)行的主要調節(jié)器。
④動作效能:疲勞感、緊張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減少,但沒有完全消除。
操作的熟練是指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zhí)行高度完善化和自動化。其內在機制是在大腦皮層中建立了概括的、暫時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其動作特點有:
①動作品質: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②動作結構:各個動作之間的干擾消失,銜接連貫、流暢,高度協(xié)調,多余動作消失。
③動作控制:動覺控制增強,不需要視覺的專門控制和有意識的活動,視覺注意范圍擴大,能準確地覺察到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并調整動作方式。
④動作效能:心理消耗和體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現(xiàn)在緊張感、疲勞感減少,動作具有輕快感。
3.簡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練習曲線的共同趨勢。
技能形成必須經(jīng)過一定的練習。練習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進步與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時間,改善技能的精確度和使動作間建立更完善的協(xié)調。練習與技能進步之間存在著如下的關系:
(1)技能水平隨練習而提高。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增加,操作活動的速度加快,準確性提高,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趨勢。
(2)練習過程中的高原現(xiàn)象。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有時練習到一定時期,會出現(xiàn)進步暫時停頓的現(xiàn)象,稱之為高原期。
(3)練習成績的起伏現(xiàn)象。在動作技能隨著練習而提高的總的發(fā)展趨勢下,存在著時而上升、時而下降的起伏現(xiàn)象。學習活動越復雜,波動越明顯。
(4)技能形成過程中存在個別差異。
四、論述題
試論述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的關系。
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是構成技能系統(tǒng)的兩個子系統(tǒng),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其區(qū)別在于:
(1)活動的對象不同。動作技能屬于實際操作活動范疇,其對象是物質的、具體的,表現(xiàn)為外顯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對象是頭腦中的映象,具有主觀性和抽象性,表現(xiàn)為從外部難以覺察的頭腦中的思維過程,屬于觀念范疇。
(2)活動的結構不同。動作技能是系列動作的連鎖,因而其動作結構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符合實際,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內部言語實現(xiàn)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簡縮,甚至覺察不到它的進行。
(3)活動的要求不同。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結果都是從不會做到知道如何做,再達到熟能生巧。但動作技能要求學習者必須掌握一套刺激一反應的聯(lián)結,而智力技能則要求學習者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即獲得產(chǎn)生式或產(chǎn)生式系統(tǒng)。
兩者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動作技能經(jīng)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據(jù),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動作技能的基礎上,逐步脫離外部動作而借助內部言語實現(xiàn)的。同時,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動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調節(jié)者,復雜的運動技能,往往總是包含認知成分,需要學習者智力活動的參與,手腦并用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