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業(yè)市場調研聽課筆記第二部分(1)

字號:

第七章市場調研用預測方法
    1、市場預測就是在全面了解市場活動的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2、運用邏輯和數學方法,3、預先對市場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作出描述和量的估計。4、市場預測的基本要素
    ⒈信息:一類是未經記錄或未經處理的資料,是不完整的,甚至帶有主觀部分。另一類是經過記錄和整理的資料,這類信息是進行預測的科學依據。
    ⒉方法:是在預測的過程中進行質和量的分析時采用的各種手段。
    ⒊分析:一是理論上要分析結果是否符合經濟理論和統(tǒng)計分析的條件;二是在實際上要對預測誤差進行精確性分析,并對預測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
    ⒋判斷:對預測結果的采用與否,或對預測結果依據最新的經濟動態(tài)所作的修正都需要判斷。
    三、市場預測的步驟。⒈明確預測的目的和要求;⒉搜集資料;⒊選擇預測方法;⒋預測分析和修正;⒌寫出預測報告。
    四、定性預測法⒈經驗判斷預測法。
    ⑴個人經驗預測法:是指憑借個人的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對預測對象未來發(fā)展的狀況和趨勢作出的判斷。
    個人經驗法主要根據相關推斷原理、對比類推原理、平衡關系以及比例關系進行推斷。
    1相關推斷法是從已知的經濟現象和經濟指標的發(fā)展變化趨勢,來推斷未來發(fā)展的一種推斷方法。
    2對比類推法是把預測的經濟現象或指標同其他相關類似的現象或指標加以對比分析來推斷未來趨勢的一種方法。
    3平衡分析法是個人經驗預測與數學方法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4比例分析法是利用某項指標在歷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比例關系或比例系數,推算出未來發(fā)展趨勢,或者從已知某項指標的比例關系,推算出相關的指標發(fā)展趨勢。
    ⑵集體經驗預測法。通過有關人員共同座談討論,交換意見,提出預測方案的集體判斷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克服個人預測的局限性,提高預測的準確性,但是在討論中容易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
    ⒉專家意見法。
    又稱專家會議法,是根據市場預測的目的和要求,向有關專家提供一定的背景資料,通過會議的形式請他們對某一經濟現象及其前景進行評價,并在專家分析判斷的基礎上,綜合他們的意見,對市場發(fā)展趨勢作出量的推斷。
    ⒊德爾菲法。又稱專家小組法或專家意見征詢法。是以匿名的方式,輪番征求一組專家各自的預測意見,有3個明顯特點:
    ⑴匿名性。在整個預測過程中,參加的專家并不直接見面,彼此間不發(fā)生橫向聯(lián)系。由組織者采用書信形式,背靠背地分頭征求意見;⑵反饋性。專家征詢法不是一次作業(yè),而是采取多次輪番征求意見;⑶量化性。
    五、趨勢預測法:又稱時間序列預測法,是將歷史資料和數據按時間順序排列成一系列,根據時間順序所反映的經濟現象的發(fā)展過程、方向和趨勢,將時間順序外推或延伸,以預測經濟現象未來可能達到的水平。
    ⒈直線趨勢預測法:⑴平均數法:①簡單平均數法;②加權平均數法;⑵移動平均數法;⑶指數平滑法
    ⒉季節(jié)變動趨勢預測法。
    六、回歸分析預測原理
    ⒈相關關系。亦稱非確定性關系。它是指變量之間相互關系中不存在數值對應關系的非確定性的依存關系。
    按照相關關系的性質,有正相關和負相關之分;按照相關關系所包含的變量個數,有單相關和復相關之分;按照相關關系的形式,有線性相關和非線性相關;按照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還可分為完全相關、不完全相關、不相關等多種。
    ⒉相關分析。相關關系的密切程度用相關系數或相關指數來衡量,相關系數用“r”表示。
    ⒊回歸分析。用于表明一種變是珠變化,會導致另一個變量的變化,即有著“前因后果”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第八章市場調研用計算機軟件介紹
    一、計算機在市場調研與預測中的應用。
    ⒈識別無序狀態(tài)或問題;⒉規(guī)劃調研與預測活動;⒊選擇資料分析方法;⒋設計調研表;⒌選擇樣本;⒍實施調查;⒎資料分析;⒏文字處理;⒐編制圖表;⒑設計調研與預測報告的版式;⒒向用戶作介紹;⒓儲存資料。
    二、SPSS軟件:社會科學用統(tǒng)計軟件包是世界上的統(tǒng)計分析軟件之一。適用于社會學、人口學、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經濟管理的數據數理統(tǒng)計。
    三、SAS軟件:開發(fā)的大型數理統(tǒng)計軟件包。人口調查用的。
    第九章市場調研的間接調查方法
    一、常用的調查方法有:直接調查法、間接調查法和委托法。
    二、間接調查方法又稱為二手資料調查,或案頭調查。
    ⒈間接調查法適用范圍。生產要素市場,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的情況;
    ⒉間接調查法的核心問題。資料的搜集是間接調查法最核心的問題。資料來源:信息源及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