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擔任公訴案件二審辯護人
第一百二十六條 律師承辦二審公訴案件,辦理委托手續(xù)與一審相同。必要時,二審律師可向一審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請求提供有關的材料,一審律師應予協(xié)助。
第一百二十七條 接受委托后,應被告人要求,辯護律師可協(xié)助或代其書寫上訴狀。
第一百二十八條 二審辯護律師閱卷、會見被告人、調查取證等方面的要求與一審相同。
第一百二十九條 二審案件開庭審理的,律師參加庭審的要求與一審相同。
第一百三十條 二審案件不開庭審理的,律師應向法庭提交書面辯護意見,可以提供新的證據(jù)。
第一百三十一條 律師認為一審判決事實不清或證據(jù)不足的,應要求二審法院開庭審理。
第一百三十二條 對于二審法院決定發(fā)回重審的案件,如果被告人繼續(xù)委托律師的,應重新辦理委托手續(xù)。
第七章 審判階段擔任公訴案件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
第一百三十三條 律師可以接受公訴案件被害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已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的委托,擔任其訴訟代理人。委托手續(xù)參見本規(guī)范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辦理。
第一百三十四條 律師接受委托后,應向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詢和其它法律幫助。
第一百三十五條 公訴案件被害人和代理律師在開庭前三日內收到出庭通知的,代理律師有權要求法院更改開庭日期。
法院已決定開庭而不通知被害人及其代理律師出庭的,代理律師有權要求法院依法通知,保證被害人及其代理律師出庭。
第一百三十六條 代理律師收到法院開庭通知后因故不能按時出庭的,參照本規(guī)范第八十三條、八十四條的規(guī)定辦理。
第一百三十七條 代理律師應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了解案件是否公開審理。如果案件涉及被害人的隱私,可以要求人民法院不公開審理。
第一百三十八條 代理律師應告知被害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并協(xié)助被害人行使此項權利。
第一百三十九條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代理律師應依法指導、協(xié)助或代理委托人行使以下訴訟權利:
(一) 陳述案件事實;
(二) 出示、宣讀有關證據(jù);
(三) 請求法庭通知未到庭的證人、鑒定人和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出庭作證;
(四) 經(jīng)審判長許可,向被告人、證人、鑒定人、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發(fā)問;
(五) 對各項證據(jù)發(fā)表意見;
(六) 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向被害人提出的威脅性、誘導性或與本案無關的發(fā)問提出異議;
(七) 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jù),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八) 必要時,請求法庭延期審理。
第一百二十六條 律師承辦二審公訴案件,辦理委托手續(xù)與一審相同。必要時,二審律師可向一審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請求提供有關的材料,一審律師應予協(xié)助。
第一百二十七條 接受委托后,應被告人要求,辯護律師可協(xié)助或代其書寫上訴狀。
第一百二十八條 二審辯護律師閱卷、會見被告人、調查取證等方面的要求與一審相同。
第一百二十九條 二審案件開庭審理的,律師參加庭審的要求與一審相同。
第一百三十條 二審案件不開庭審理的,律師應向法庭提交書面辯護意見,可以提供新的證據(jù)。
第一百三十一條 律師認為一審判決事實不清或證據(jù)不足的,應要求二審法院開庭審理。
第一百三十二條 對于二審法院決定發(fā)回重審的案件,如果被告人繼續(xù)委托律師的,應重新辦理委托手續(xù)。
第七章 審判階段擔任公訴案件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
第一百三十三條 律師可以接受公訴案件被害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已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的委托,擔任其訴訟代理人。委托手續(xù)參見本規(guī)范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辦理。
第一百三十四條 律師接受委托后,應向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詢和其它法律幫助。
第一百三十五條 公訴案件被害人和代理律師在開庭前三日內收到出庭通知的,代理律師有權要求法院更改開庭日期。
法院已決定開庭而不通知被害人及其代理律師出庭的,代理律師有權要求法院依法通知,保證被害人及其代理律師出庭。
第一百三十六條 代理律師收到法院開庭通知后因故不能按時出庭的,參照本規(guī)范第八十三條、八十四條的規(guī)定辦理。
第一百三十七條 代理律師應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了解案件是否公開審理。如果案件涉及被害人的隱私,可以要求人民法院不公開審理。
第一百三十八條 代理律師應告知被害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并協(xié)助被害人行使此項權利。
第一百三十九條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代理律師應依法指導、協(xié)助或代理委托人行使以下訴訟權利:
(一) 陳述案件事實;
(二) 出示、宣讀有關證據(jù);
(三) 請求法庭通知未到庭的證人、鑒定人和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出庭作證;
(四) 經(jīng)審判長許可,向被告人、證人、鑒定人、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發(fā)問;
(五) 對各項證據(jù)發(fā)表意見;
(六) 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向被害人提出的威脅性、誘導性或與本案無關的發(fā)問提出異議;
(七) 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jù),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八) 必要時,請求法庭延期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