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精華復習資料(107)

字號:

命題點65 灌注水下混凝土時灌短樁頭的預防及處理
    灌短樁頭亦稱短樁。產生原因:灌注將近結束時,漿渣過稠,用測深錘探測難以判斷漿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測深錘太輕,沉不到混凝土表面,發(fā)生誤測,以致拔出導管終止灌注而造成短樁頭事故。還有些是灌注混凝土時,發(fā)生孔壁坍方,未被發(fā)覺,測深錘或測深儀探頭達不到混凝土表面,這種情況最危險,有時會灌短數米。
    預防辦法是:
    (1)在灌注過程中必須注意是否發(fā)生坍孔的征象,如有坍孔,應按前述辦法處理后再續(xù)灌。
    (2)測深錘不得低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重力及形狀,如系泥漿相對密度較大的灌注樁必須取測深錘重力規(guī)定值。重錘即使在混凝土坍落度尚大時也可能沉入混凝土數十厘米,測深錯誤造成的后果只是導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較實際的多數十厘米;而首批混凝土的坍落度到灌注后期會越來越小,重錘沉入混凝土的深度也會越來越小,測深還是能夠準確的。
    (3)灌注將近結束時加清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4)采用熱敏電阻儀或感應探頭測深儀。
    (5)采用鐵盒取樣器插入可疑層位取樣判別。
    處理辦法可按具體情況參照前述接長護筒;或在原護筒里面或外面加設護筒,壓入已灌注的混凝土內,然后抽水、除渣,接澆普通混凝土;或用高壓水將泥渣和松軟層沖松,再用吸泥機將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漿沉渣吸除干凈,重新下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命題點66 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樁身夾泥、斷樁的預防及處理
    大都是以上各種事故引起的次生結果。此外,由于清孔不徹底,或灌注時間過長,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動性降低,而續(xù)灌的混凝土沖破頂層而上升,因而也會在兩層混凝土中夾有泥漿渣土,甚至全樁夾有泥漿渣土形成斷樁。
    對已發(fā)生或估計可能發(fā)生夾泥斷樁的樁,應采用地質鉆機,鉆芯取樣,作深入的探查,判明情況。有下述情況之一時,應采取壓漿補強方法處理。
    (1)對于柱樁,樁底與基巖之間的夾泥大于設計規(guī)定值。
    (2)樁身混凝土有夾泥斷樁或局部混凝土松散。
    (3)取芯率小于95%,并有蜂窩、松散、裹漿等情況。
    用地質鉆機鉆芯取樣檢驗鉆孔樁質量方法,費時多,有時鉆孔歪斜,偏出樁外,不能查得結果。宜用非破損檢驗混凝土樁(包括預制樁和灌注樁)質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