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節(jié)的認識和感受【三篇】

字號:

教師節(jié),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yè)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xiàn)代,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jié)。直至1985年,第xx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jié)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jié)。下面為您推薦了對教師節(jié)的認識和感受【三篇】,歡迎您的參閱。
    【篇一】對教師節(jié)的認識和感受
    孩提時,您是我心中一把神奇的鑰匙,金光閃閃,為我打開了知識之窗,是我對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我種下了對知識渴望的種子。
    少年時,您是我心中的一縷陽光,溫暖光明,為我補充能量,使我有了夢想,是您讓我決定為夢想啟航。于是種子開始發(fā)芽,吐露芬芳。
    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在這丹桂飄香的九月天空中飄溢著感恩收獲的氣息,我們所有的老師也迎來了自己的節(jié)日——教師節(jié),在這幸福、溫馨的時刻,我的腦海里更迭播放著一幕幕感人的畫面:“為了真誠賞識每一位幼兒,讓幼兒健康快樂每一天!”為了讓每一名幼兒都能在我們五一幼兒園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有多少老師從晨曦到夜晚,從酷暑到嚴冬,辛勤耕耘、無怨無悔,為當好“白日里媽媽”而盡心盡職;多少老師伏案苦讀、潛心研究,為提高保教質(zhì)量而傾力投入;多少老師工作中無論怎樣繁忙,生活中不管有多少煩惱,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活動室!每走進色彩斑斕如童話世界一般的幼兒園,每滿懷真誠貼近純樸心靈的家訪,每敲響鍵盤辛苦備課,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五幼的教師團隊是一支團結、和諧、創(chuàng)新、奮進的優(yōu)秀團隊,此時,所有的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五一幼兒園因你們而精彩美麗!
    在這樣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節(jié)日里,我想把以下“五個一”作為節(jié)日禮物送給大家,和大家共勉:
    一個口杯:假如在幼兒、在家長、在同事、在上級、在家庭、在社會中都口口相傳地被贊美、被敬重,這必定意味著我們有很好的口碑,這就是比金杯銀杯更寶貴的“口杯”.
    一塊手表: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講高質(zhì)、重高效的社會,我們都應該走在時間的前面。
    一架天平:我們應該常常自省、時時反思,將自己的思想意識、工作態(tài)度、工作業(yè)績等各方面都在天平上稱一稱,使各方面均衡全面發(fā)展。
    一雙運動鞋: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與挑戰(zhàn)的社會,要敢于接受挑戰(zhàn),勇于面對競爭,我們就必須穿上“運動鞋”,系緊鞋帶,跑得比別人快。
    一面哈哈鏡:“山不過來我過去?!备淖儾涣谁h(huán)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tài)度,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xiàn)在,“哈哈鏡”使自己每天都快快樂樂。
    親愛的姐妹們,播種希望與快樂,使我們的笑容燦爛而迷人;鍛造現(xiàn)在與未來,使我們的名字永恒而高尚;倡導真誠與服務,使我們的心靈坦蕩而年輕;信仰奉獻與付出,使我們的收獲殷實而厚重。在秋天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努力,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幼兒、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賦幼兒園內(nèi)涵發(fā)展以陽光,賦教師主體價值以陽光,賦孩子生命成長以陽光,讓愛和責任永駐我園,共同譜寫五幼教幼更加燦爛的明天!
    【篇二】對教師節(jié)的認識和感受
    教師節(jié)那天,我有幸收到一份意外的禮物:一支紫色的玫瑰,幸福感瞬間溢滿心田,一種被學生認可的快樂,漫潤著我每一根敏感的神經(jīng)。'
    回家路上,我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起了職教一生的父親,想起了昔日的啟蒙老師,想起了好多與教師有關的人和事。
    記得小時侯,教師節(jié)并不存在,"九月十日"是個遙遠的天文數(shù)字,遙不可及。
    那時,鄉(xiāng)村教師的工資很低,工作很累,沒有起碼的尊重,有的只是“臭老九“的稱號。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兩條腿代替了所有的交通工具。他們的家庭狀況大多是“一頭沉",生活壓力非常大。那時的文化生活極其落后,進劇院,看電影的人大多是經(jīng)濟條件好的人才敢想的,窮孩子是不可能奢求的。電影公演時,大人小孩趕趟兒般全家出動前往,那怕山高路遠,那怕穿村過巷,那怕天黑路滑。家庭背景與生活條件的趨限性,鄉(xiāng)村教師們幾乎沒有走出大山的可能。為了生活,鄉(xiāng)村老師不得不奔波勞累于鄉(xiāng)村小路,深溝淺洼,往返于家與學校的距離。風雨兼程地維持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既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又要操心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油,鹽,醬,醋,茶。他們多在外,少在家。在家,是一個掛職的家長,忍辱負重;在外,是一個稱職的老師,任重道遠。我的父親就是一個現(xiàn)實的例子。
    我的父親是一位人民教師,教齡三十多年。父親畢業(yè)于陜西師大中文系,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投身于教育事業(yè)。受父親的熏陶與影響,我家成了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
    父親一生兒多女多,剛參加工作那幾年,父親每月只有四十多元的工資,這一拿就是幾年。多兒多女的家庭,使父母無論怎樣勤勞,怎樣努力。有限的工分有限的工資,總是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日子過得非常拮據(jù)。
    記憶中,周休的父親總有做不完的活。不是上坡割柴,就是上地勞作。為了蓋建新房,父親的假節(jié)日常排得滿滿當當。寒冷的冬天他領著哥哥進山伐木;酷熱的夏日,他領著全家起土打墻。為了家庭,為了工作,他吃盡了苦頭,受盡了磨難。操心家務,奮寢忘食的父親,總是受到媽媽這樣的抱怨:"飯前忙啊”!
    父親每次返校,都是勞動剛回來,身上衣服老是沾滿了泥巴,灰塵,還有帶著小刺的植物種子。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父親,不但把一生所學教給學生,而且總想把自己好的的形象留給學生。但造化弄人,天不逐人愿。拮據(jù)的生活,困苦的意遇,常常使他不能穿著體面的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尤其是他的學生。親戚鄰居對他的評價既短而又寒酸,自然是不好的了。叫人羨慕,崇拜的只是別人拿不走的學識與他做人的原則。父親一生謹小慎微,爭強好面。從不主動與人爭執(zhí)摩擦,卻也從不怕事,遇事沉著冷靜,理智處強。他常對我們說:"不惹事,不怕事"。他還對我們說:“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的沒志氣“。退休后的父親,兒女先后成家成業(yè),日子好過了,本該享受天倫之樂。誰科天有不測風云,疾病使他塵封了所有的情感,多言善辯,樂施助人的父親變得煩燥易怒,善變而脆弱,甚至不愿開口說話。他小孩一般的被我們敬著,寵著,疾病使他癡癡呆呆,晚年生活不盡人意。
    父親年輕時,家境貧寒,生活壓力大,但是,生活的困苦并沒有沖談他對工作的執(zhí)愛與激情。生活的艱辛,從沒使他誤了工作。他總是及時返校,準時上班。他總說:"端了國家這碗飯,就要端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記得有,任性貪玩的我,偷推了父親的云山牌自行車在公路上橫沖直闖。誰料,連人連車摔下了高堰,正值父親返校時間。父親當時很生氣的埋怨我,不該摔壞了他的車子,誤了他歸校時間。平時的父親,性情溫和,可敬可親。此時的父親,冷眉橫對,殘酷無情。一下子判苦倆人的父親,從我面前一晃而過,只是匆匆扛走了他的車子,火急火燎地離開了事發(fā)現(xiàn)場。摔下河畔在亂石堆中呻吟的我,望著父親漸行慚遠的背影,傷痛伴著失落,眼眶里涌滿了委屈與怨恨的淚水。聞訊趕來的叔叔,言語中傷著父親對我的態(tài)度。他對著父親大吼:“不看娃啥樣,只看你那爛車子"。趕時間的父親那有時間理會叔叔的責罵,他以快的速度修好了車子,并按時返回了他任職的學校。
    貧窮與困苦交織的生活境遇,并沒有使父親放松對我們的培養(yǎng)和教育。當著人民教師的父親,懂得知識的重要,文化的深遠。連沒進過學堂的母親也深知文盲的可怕。
    每年寒暑假,父親鼓勵我們想方設法籌集學費。為了上學,我們雖小,卻都很努力遵從父母的教誨,憑著勤勞獲得自已想要的報酬。父親常說::山里的孩子,唯有學習才有出路。為了能填飽肚子補貼家用,五黃六月,年長的姐姐用架子車替人上寺耳拉過公糧,一趟六七十里,沿途爬坡下嶺,穿村淌河,并忍饑挨餓的;為了上學,寒冬臘月哥幾個上巡檢蜂王販過木材,每次回來,累得睡幾天;為了上學,就連小的我,也曾翻山越嶺,吃力地挖過藥材,打過棗核,摘過松仁。餓了,吃過野莓;渴了,喝過山泉。每次都以中午十二點飛機從頭上飛過為回家時間,中午休息,下午繼續(xù)上山??嚯y的經(jīng)歷,給我們磨礪,助我們成長,也給我們生活的勇氣和動力,激發(fā)著我們努力改變命運的決心。
    生活總給人艱辛,也給人戰(zhàn)勝困難的激情,然后才有快樂與收獲,對一件事情的認可與堅持是需要用時間來驗證的,從教一生的父親是這樣做的,我生命中的鄉(xiāng)村老師也是這樣做的。
    【篇三】對教師節(jié)的認識和感受
    作為一名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yè)生,再次走進校園,走進那個無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激動難以按捺,不同的是身份的轉化,從坐在教室接受知識變成了站在講臺之上傳授知識。
    記得剛來學校,過第一個教師節(jié)的時候,帶的第一個班,學生們還在軍訓,那天晚上收到了滿滿的一盒子學生們寫的信和他們自己折的玫瑰花,真的是滿滿的感動,現(xiàn)在我都還保留著。總是在沒事的時候會拿出來翻翻看看。轉瞬間,他們都出去實習了,這都是我過了三個年頭的教師節(jié)了。從兩個老師帶一個班到現(xiàn)在自己一個人帶班,自己也是一步步在努力的摸索。
    這一年教師節(jié)讓我感觸頗深。我校進行了教師節(jié)分享大會,有幸聆聽了十位老師一場場精彩的演說。對此,我結合這兩年的教師工作體會小結如下。
    首先,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yè),這一事業(yè)的承擔者就是教師。教師“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根據(jù)社會的分工和以學校教育為主要教育形態(tài)的事實,把教師定義為:受社會的委托,在學校中對學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響,把其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以此為主要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教師傳遞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師的歷史使命,光榮而艱巨。人們用“百年樹人”來表達教師工作的深刻意義,用“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表達對教師的崇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學教師又以其特定的歷史任務,起特殊的社會作用,構成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大學教師不同于一般教師特殊的作用在于:其一,大學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而高級專門人才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fā)展中起骨干的作用。社會的整體進步,很大程度取決于高等教育所培養(yǎng)的人才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而高級專門人才的質(zhì)量,又取決于大學教師的工作。其二,大學教師,既是文化科學的傳遞者,又是文化科學的創(chuàng)造者。把大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作為一面文明建設的鏡子,能夠成為一名大學教師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少年中國說》中里說“少年強則國強?!苯逃敲裆?,是國家復興的基礎,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同樣,一群有知識的人可以改變國家的命運。所以我們是改變國家命運的指導者,身上肩負著重擔。
    其次,人才是我們教師者的重任。記得《天下無賊》里面有句經(jīng)典的一句臺詞:“21世紀什么貴?人才?!彼詫W生的培養(yǎng)要全面化。吳校長經(jīng)常告訴我們,做教育首先要學會先做人,什么樣的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正是這個意思,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的時候說面向四個現(xiàn)代化,號召青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德在智前,說明人的品質(zhì)是首要的,高知犯罪是現(xiàn)在社會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的一個新詬病,我們在一味強調(diào)知識補充的同時確忽略了人品德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自身師德的建設更為重要。一位前輩告訴我,社會的誘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一旦選擇了教育和管理,你就要接受自己是中產(chǎn)階級者的身份,因為教育事業(yè)是漫長的,是不可能讓你暴富的,教育考驗你的不僅僅是耐心,更是韌性。貫徹黨的方針,培養(yǎng)出一批有責任心,有使命感,德智體美勞的接班人是教育的主旨。
    賈院長也經(jīng)常說,我們要有教育家的思想。作為一名教師,要富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并且,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fā)展需要。身正為師,德高為范,向所有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致敬。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吳校長經(jīng)常都說我們境界不夠,要多學習,培養(yǎng)愛看書的好習慣,增強自身修養(yǎng)與適應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特別是我這剛畢業(yè)的本科應屆生,經(jīng)驗不足,要不斷進取,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適應教材、適應學生、適應課堂,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符合時代信息的活水。聽了各位資深老師的分享對我們這樣剛走出大學的年輕教師有很大的幫助,使我更加認識到教師應該在教學、教研、班主任工作等各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努力吧,不僅僅因為自己是名黨員,也不因為自己是名教師,更不是聽完分享后一時的激動,真正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的動力來自于對未來的憧憬,希望如賈院長所說在三到五年站穩(wěn)講臺,從各方面取得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