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測片段閱讀指導:三種常見主旨類題

字號:

這類題主要考查考生歸納文段的中心思想的表達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段內容的基礎上,用簡明的語言將文段的主旨、中心思想以及標題進行歸納、概括。后選出表達恰當?shù)囊豁?。萬學金路公務員培訓專家孫紅林老師指出在做這樣類型題的時候,一定要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每一句的句意,后綜合起來,從而判斷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這類試題根據(jù)提問問題的角度,又可以分為三種,即提煉中心思想類、概括主要內容類、文意推斷類。前兩種側重“言內”之意,后一種側重“言外”之意。
    (1)提煉中心思想類
    提問題的形式:對這段文字概括(歸納、總結、理解)準確的一項是、這段文字的主旨是、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適合做本段文字標題的是……等。這屬于原始的概括中心思想類,也是我們熟悉的一類。
    2008年第8題:商業(yè)設計也許越來越被賦予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價值,但它根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永遠是把產品的特質用藝術的方式展現(xiàn)給顧客。如果一項商業(yè)設計不能讓人聯(lián)想到產品并對之產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創(chuàng)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設計。說到底,廣告在創(chuàng)意之外重要的還是關聯(lián)性,我們不想被一個美倫美奐的作品吸引,結果卻看不出它與所代言的商品之間存在任何聯(lián)系。
    對這段文字概括準確的是:
    A.獨特的創(chuàng)意并非成就商業(yè)設計的絕對要素 B.對于設計來說,吸引顧客應該是第一位的
    C.成功的設計必須能夠藝術地展現(xiàn)產品特質 D.商業(yè)設計應盡量強調廣告與產品的關聯(lián)性
    (2)概括主要內容類
    提問問題的形式: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這段文字主要闡明的是、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的是、這段文字主要論述的是、這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等。
    2007年第14題: 即使社會努力提供了機會均等的制度,人們還是會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場經濟中資本也要取得報酬,擁有資本的人還可以通過擁有資本來獲取報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當采用市場經濟體制后,為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須通過由國家主導的再分配過程來縮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則,就會由于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形成社會階層的過度分化和沖突,導致生產過剩的矛盾。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A.收入均衡難以實現(xiàn) B.再分配過程必不可少
    C.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收入分配體制必須改革
    插播:分配制度,社會不公平,如果考上了公務員,也屬于高收入群體。
    (3)文意推斷類
    提問問題的形式:這段文字意在強調的是、這段文字意在闡明的是、這段文字意在表明的是、這段文字意在說明的是……等。做這種類型的題,我們就應該注意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2007年第18題: 許多國家的首腦在就職前并不具有豐富的外交經驗,但這并沒有妨礙他們做出成功的外交決策。一個人,只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準確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果斷的勇氣,就能很快地學會如何做出成功的外交決策。對于一個缺少以上三種素養(yǎng)的外交決策者來說,豐富的外交經驗并沒有什么價值。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外交經驗無助于做出正確的外交決策 B.外交經驗來自于經年累月的外交實踐
    C.成功的外交決策因人而效果有所不同 D.外交決策者的素質比外交經驗更重要
    插播:作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溝通能力、宏觀協(xié)調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應急能力、思維嚴密、運算能力、知識的廣度。這就決定了公務員考試為什么要考這五大類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