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投資性房地產
一、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
(一)初始計量
(二)后續(xù)計量
企業(yè)通常應當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xù)計量,也可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xù)計量。
同一企業(yè)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xù)計量,不得同時采用兩種計量模式。
【例題1】
下列各項資產中,不屬于投資性房地產核算范圍的是()。
A.企業(yè)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
B.企業(yè)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建筑物
C.企業(yè)已經營出租的土地使用權
D.企業(yè)已經營出租的建筑物
【答案】B
【解析】投資性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等,并不包括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建筑物。
二、投資性房地產的帳務處理
投資性房地產帳務處理
發(fā)生業(yè)務 成本模式 公允價值模式
(一)賬目設置 “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
(二)賬務處理
1.增加
(外購或自建) ①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銀行存款
②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在建工程 ①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銀行存款
②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在建工程
2.收租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3.期末計量
(12月31日)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① 若:公允價值>賬面余值 不提折舊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② 若:公允價值<賬面余值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4.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不提減值
(三)轉換
1.出租轉自用 借:固定資產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貸:投資性房地產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借:固定資產(轉換日公允價值入賬)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倒擠 或借或貸)
2.自用轉出租 借:投資性房地產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借: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日公允價值)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賬價)
貸:固定資產
資本公積(公允價>賬價)
3.存貨轉出租
(只限房地產開發(fā)商) 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開發(fā)產品 借: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日公允價)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帳價)
貸:開發(fā)產品(成本價)
資本公積(公允價>帳價)
4.出售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貸:資性房地產 ①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②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③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借或貸—沖銷)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④ 借:資本公積(或借或貸—沖銷)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例題2】
長江房地產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公司)于2007年12月31日將一建筑物對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租期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50萬元,出租時,該建筑物的成本為2800萬元,已提折舊50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300萬元,尚可使用年限為20年,公允價值為1800萬元,長江公司對該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無殘值。2008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200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950萬元。 2009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65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710萬元。
2010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65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700萬元。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將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地產投入行政管理部門使用。假定轉換后建筑物的折舊方法、預計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未發(fā)生變化。2011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54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560萬元。2012年1月5日長江公司將該建筑物對外出售,收到1530萬元存入銀行。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
要求:編制長江公司上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
(1)2007年12月31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 2800
累計折舊 5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
貸:固定資產 28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500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300
(2)2008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00(2000÷20)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100
2008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2800-600-300=19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200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3)2009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00(2000÷20)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100
2009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2800-700-300=18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71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90萬元。借:資產減值損失 90
貸: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90
(4)2010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95(1710÷18)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95
2010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1710-95=1615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65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借:固定資產 28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795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390
貸:投資性房地產 2800
累計折舊 795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90
(5)201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95(1615÷17)
貸:累計折舊 95
2011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1615-95=152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56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6)2012年1月5日
借:管理費用 7.92(1615÷17÷12)
貸:累計折舊 7.92
借:固定資產清理 1512.08
累計折舊 897.92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90
貸:固定資產 2800
借:銀行存款 153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530
借:固定資產清理 17.92
貸:營業(yè)外收入 17.92
【例題3】
長江房地產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將一幢商品房對外出租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租期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00萬元,出租時,該幢商品房的成本為2000萬元,公允價值為22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該幢商品房的公允價值為2150萬元,2008年12月31日,該幢商品房的公允價值為2120萬元,2009年12月31日,該幢商品房的公允價值為2050萬元,2010年1月5日將該幢商品房對外出售,收到2080萬元存入銀行。
要求:編制長江公司上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假定按年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確認租金收入)
(1)2007年1月1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2200
貸:庫存商品 2000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0
(2)2007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50
(3)2008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30
(4)2009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70
(5)2010年1月5日
借:銀行存款 208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208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205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5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22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200
借: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50
一、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
(一)初始計量
(二)后續(xù)計量
企業(yè)通常應當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xù)計量,也可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xù)計量。
同一企業(yè)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xù)計量,不得同時采用兩種計量模式。
【例題1】
下列各項資產中,不屬于投資性房地產核算范圍的是()。
A.企業(yè)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
B.企業(yè)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建筑物
C.企業(yè)已經營出租的土地使用權
D.企業(yè)已經營出租的建筑物
【答案】B
【解析】投資性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等,并不包括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建筑物。
二、投資性房地產的帳務處理
投資性房地產帳務處理
發(fā)生業(yè)務 成本模式 公允價值模式
(一)賬目設置 “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
(二)賬務處理
1.增加
(外購或自建) ①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銀行存款
②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在建工程 ①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銀行存款
②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在建工程
2.收租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3.期末計量
(12月31日)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① 若:公允價值>賬面余值 不提折舊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② 若:公允價值<賬面余值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4.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不提減值
(三)轉換
1.出租轉自用 借:固定資產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貸:投資性房地產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借:固定資產(轉換日公允價值入賬)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倒擠 或借或貸)
2.自用轉出租 借:投資性房地產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借: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日公允價值)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賬價)
貸:固定資產
資本公積(公允價>賬價)
3.存貨轉出租
(只限房地產開發(fā)商) 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開發(fā)產品 借: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日公允價)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帳價)
貸:開發(fā)產品(成本價)
資本公積(公允價>帳價)
4.出售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貸:資性房地產 ①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②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③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借或貸—沖銷)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④ 借:資本公積(或借或貸—沖銷)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例題2】
長江房地產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公司)于2007年12月31日將一建筑物對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租期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50萬元,出租時,該建筑物的成本為2800萬元,已提折舊50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300萬元,尚可使用年限為20年,公允價值為1800萬元,長江公司對該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無殘值。2008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200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950萬元。 2009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65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710萬元。
2010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65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700萬元。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將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地產投入行政管理部門使用。假定轉換后建筑物的折舊方法、預計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未發(fā)生變化。2011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54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560萬元。2012年1月5日長江公司將該建筑物對外出售,收到1530萬元存入銀行。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
要求:編制長江公司上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
(1)2007年12月31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 2800
累計折舊 5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
貸:固定資產 28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500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300
(2)2008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00(2000÷20)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100
2008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2800-600-300=19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200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3)2009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00(2000÷20)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100
2009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2800-700-300=18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71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90萬元。借:資產減值損失 90
貸: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90
(4)2010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95(1710÷18)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95
2010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1710-95=1615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65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借:固定資產 28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795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390
貸:投資性房地產 2800
累計折舊 795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90
(5)201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95(1615÷17)
貸:累計折舊 95
2011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1615-95=152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56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6)2012年1月5日
借:管理費用 7.92(1615÷17÷12)
貸:累計折舊 7.92
借:固定資產清理 1512.08
累計折舊 897.92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90
貸:固定資產 2800
借:銀行存款 153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530
借:固定資產清理 17.92
貸:營業(yè)外收入 17.92
【例題3】
長江房地產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將一幢商品房對外出租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租期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00萬元,出租時,該幢商品房的成本為2000萬元,公允價值為22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該幢商品房的公允價值為2150萬元,2008年12月31日,該幢商品房的公允價值為2120萬元,2009年12月31日,該幢商品房的公允價值為2050萬元,2010年1月5日將該幢商品房對外出售,收到2080萬元存入銀行。
要求:編制長江公司上述經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假定按年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確認租金收入)
(1)2007年1月1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2200
貸:庫存商品 2000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0
(2)2007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50
(3)2008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30
(4)2009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70
(5)2010年1月5日
借:銀行存款 208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208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205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5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22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200
借: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