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任務:基本任務是:1、描述:心理事實2、揭示心理規(guī)律3、指導實踐活動。
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
1)、掌握心理規(guī)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掌握心理保健知識,提高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并指導學生的心理保健。
3)、掌握心理學原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知覺的基本特征?
1)選擇性2)整體性3)理解性4)恒常性
記憶的基本過程?
識記、保持、再現
注意的品質?
1)注意的廣度2)注意的穩(wěn)定性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轉移
意志行動及特征分析?
意志是受意識的支配和調節(jié)。意志行動(受意識支配、表現意志的行動),即意志的外部表現特點:1)是自覺的、有目的的行動2)意志行動與史服困難相互聯系。
在復習中,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是什么?
1)明確目的,端正態(tài)度,提高復習自覺性。
2)合理安排復習時間:1及時復習2集中復習與分散復習結合。
3)得習方法多樣化,要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
4)采用記憶術,提高記憶效果。
感覺的心理規(guī)律?
1)感覺適應2)感覺對比3)感覺間的相互作用4)聯覺
個性的特征
個性具有整體性、穩(wěn)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獨特性、社會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響個性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物質基礎)2)環(huán)境因素(決定作用)3)實踐活動4)自我教育.
氣質的特征?
1)氣質的動力特征2)氣質是先天性的個性心理特征3)氣質的獨特性4)氣質的穩(wěn)定性、可變性。
性格與氣質的關系?
關系密切、互相滲透、互相影響。
1)氣質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現,2)氣質影響性格形成和發(fā)展速度,3)性格可制約氣質的表現并改造氣質。性格是個性中的核心氣質是附屬。
性格的結構特征?
1)對現實的態(tài)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緒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能力的個別差異?
1)能力發(fā)展的水平差異2)能力發(fā)展的類型差異3)早晚差異4)性別差異
教師的智力品質?
1)靈活的思維能力2)敏銳的觀察能力3)準確迅速的記憶力4)豐富生動的想象力5)富有成效的創(chuàng)造力
教師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1)組織教學能力2)言語表達能力3)了解學生的能力4)獨立創(chuàng)造能力5)實際操作能力6)適應新情境
教師的意志特征?
1)實現教育目的的自覺性與堅韌性2)進行教育決策的果斷性3)處理師生矛盾的自制性。
樹立教師角色威信的意義?
1)是學生接受教育引導的心理基礎2)是點燃學生積極傳感的火炬3)教師威信是增強榜樣力量的條件。
教師角色的心理沖突有那些?
1)社會期望角色與教師實際角色的矛盾,2)角色勞動艱辛與待遇偏低的矛盾3)主觀高期望與工作實際效果的矛盾4)教師勞動的個體性協作性的矛盾。
如何調適教師心理沖突?
1)充實提高、自勉自慰2)期望適度、不斷成功3)情緒樂觀、充滿師愛4)寬的待人、樂交善處
知識鞏固的途徑與方法?
1)提高學習的自覺性2)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3)科學使用各種標記方法(正確利用機械識記、必須重視無意識記、合理安排識記材料)4)合理組織復習。
學生應用知識的一般過程?
1)審題并形成課題的映像2)響應知識的重視3)課題的類化4)做出解題判斷,并向實踐轉化。
影響學生知識應用的因素?
1)對知識的理解水平與鞏固程度2)智力水平3)課題的性質4)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
動作技能怎樣培養(yǎng)?
1)明確練習目的和要求2)掌握有關知識和正確的練習方法3)根據技能形成各階段的特點,適當分配聯系的次數和時間4)提供信息反饋,提高練習效率。
學習的特點?
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
1)、掌握心理規(guī)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掌握心理保健知識,提高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并指導學生的心理保健。
3)、掌握心理學原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知覺的基本特征?
1)選擇性2)整體性3)理解性4)恒常性
記憶的基本過程?
識記、保持、再現
注意的品質?
1)注意的廣度2)注意的穩(wěn)定性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轉移
意志行動及特征分析?
意志是受意識的支配和調節(jié)。意志行動(受意識支配、表現意志的行動),即意志的外部表現特點:1)是自覺的、有目的的行動2)意志行動與史服困難相互聯系。
在復習中,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是什么?
1)明確目的,端正態(tài)度,提高復習自覺性。
2)合理安排復習時間:1及時復習2集中復習與分散復習結合。
3)得習方法多樣化,要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
4)采用記憶術,提高記憶效果。
感覺的心理規(guī)律?
1)感覺適應2)感覺對比3)感覺間的相互作用4)聯覺
個性的特征
個性具有整體性、穩(wěn)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獨特性、社會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響個性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物質基礎)2)環(huán)境因素(決定作用)3)實踐活動4)自我教育.
氣質的特征?
1)氣質的動力特征2)氣質是先天性的個性心理特征3)氣質的獨特性4)氣質的穩(wěn)定性、可變性。
性格與氣質的關系?
關系密切、互相滲透、互相影響。
1)氣質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現,2)氣質影響性格形成和發(fā)展速度,3)性格可制約氣質的表現并改造氣質。性格是個性中的核心氣質是附屬。
性格的結構特征?
1)對現實的態(tài)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緒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能力的個別差異?
1)能力發(fā)展的水平差異2)能力發(fā)展的類型差異3)早晚差異4)性別差異
教師的智力品質?
1)靈活的思維能力2)敏銳的觀察能力3)準確迅速的記憶力4)豐富生動的想象力5)富有成效的創(chuàng)造力
教師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1)組織教學能力2)言語表達能力3)了解學生的能力4)獨立創(chuàng)造能力5)實際操作能力6)適應新情境
教師的意志特征?
1)實現教育目的的自覺性與堅韌性2)進行教育決策的果斷性3)處理師生矛盾的自制性。
樹立教師角色威信的意義?
1)是學生接受教育引導的心理基礎2)是點燃學生積極傳感的火炬3)教師威信是增強榜樣力量的條件。
教師角色的心理沖突有那些?
1)社會期望角色與教師實際角色的矛盾,2)角色勞動艱辛與待遇偏低的矛盾3)主觀高期望與工作實際效果的矛盾4)教師勞動的個體性協作性的矛盾。
如何調適教師心理沖突?
1)充實提高、自勉自慰2)期望適度、不斷成功3)情緒樂觀、充滿師愛4)寬的待人、樂交善處
知識鞏固的途徑與方法?
1)提高學習的自覺性2)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3)科學使用各種標記方法(正確利用機械識記、必須重視無意識記、合理安排識記材料)4)合理組織復習。
學生應用知識的一般過程?
1)審題并形成課題的映像2)響應知識的重視3)課題的類化4)做出解題判斷,并向實踐轉化。
影響學生知識應用的因素?
1)對知識的理解水平與鞏固程度2)智力水平3)課題的性質4)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
動作技能怎樣培養(yǎng)?
1)明確練習目的和要求2)掌握有關知識和正確的練習方法3)根據技能形成各階段的特點,適當分配聯系的次數和時間4)提供信息反饋,提高練習效率。
學習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