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題庫2g

字號:

第七章 教學
    1.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
    2.儒家思孟學派在《禮記·中庸》中進一步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理論。
    3.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第一個試圖按照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來分析教學過程,他根據興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階段論。后來他的學生席勒又將“明了”分為“預備”和“提示”兩部分。19世紀末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依據學生在“做中學”的認識發(fā)展過程,提出了教學過程的五個階段:“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五步教學法。
    4.教學過程是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為:
    (1) 間接性與簡捷性。2交往性與實踐性。3教育性與發(fā)展性。4引導性與指導性。
    5.教學過程規(guī)律: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2) 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結合。
    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形式教育論代表人物英國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齊(發(fā)展學生智力)。實質教育論的代表人物是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和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教授學生生活常識)。
    (3) 掌握知識與形成思想品德相結合。
    早明確闡述二者之間辯證關系的教育家是赫爾巴特,提出“教學的教育性”觀點。
    (4)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作用相結合。
    6.教學過程的結構:一是引起學習動機
     二是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包括使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是鞏固知識 四是運用知識 五是檢查知識
    7.我國古代《學記》中的教學原則有“教學相長”“啟發(fā)誘導”“藏息相輔”“預”“時”“孫”“摩”“長善救失”。夸美紐斯提出了影響后世的“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自覺性”等五大教學原則。
    8.我國,目前中學教學原則主要有: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等。
    9.直觀教具可分兩類:一類是實物直觀,另一類是模象直觀。
    10. 中外教育教都很重視啟發(fā)性原則。在中國,孔子提出了“不憤不起,不悱不發(fā)”的教學要求?!秾W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教求。蘇格拉底在教學中重視啟發(fā),形成的“產婆術”。第斯多惠也有一句明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發(fā)現真理”。
    11. 鞏固性原則??鬃右蟆皩W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夸美紐斯提出了教與學的“鞏固性原則”;俄國烏申斯基認為復習時學習之母。
    12. 循序漸進原則?!秾W記》要求“學不躐等”、“不陵節(jié)而施”;朱熹提出“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涿兰~斯提出“系統性教學原則”。
    13. 因材施教原則。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14. 我國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1)講授法,方式有講述、講解和講演三種。
     (2)談話法。(3)討論法。 (4)讀書指導法。
    (5)演示法。(6)參觀法。 (7)練習法。(8)實驗法。 (9)實習法。
    15.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學人物,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16. 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機授課制、分組教學制、道爾頓制和特朗普制。
    17. 班級授課的輔助形式有現場教學和個別教學。
    18. 一堂好課的標準:目標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組織有效、體驗積極。
    19. 教學評價的種類:根據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布魯姆提出)。根據評價對象分為教師教學評價和學生學習評價。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準分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
    20. 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方法:測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和自我評價法等。
    根據測驗的題目和性質為論文式測驗、客觀性測驗、問題情景測驗和標準化測驗。
    衡量測驗題目的質量指標主要有信度、效度、難度與區(qū)分度。
    21. 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方式:考察和考試。
    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口頭提問、檢查書面作業(yè)、書面測驗等。
    22. 常用的記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