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6年小學教育心理學考試的模擬試題2

字號:

11、 關于動機與行為之間關系正確的敘述是( )。
     多選:
     A :有動機一定有行為
     B :有行為一定有動機
     C :一種動機可以產(chǎn)生幾種行為
     D :一種行為可以受多種動機的驅使
     12、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多選:
     A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目的
     B :教學目標是指培養(yǎng)目標
     C :教學目標只對特定的教學活動起作用
     D :教學目標指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學生應達到的目標
     13、 加涅提出的學習目標的分類中,可幫助學生解決“怎么做”的問題,應屬于( )的學習。
     多選:
     A :言語信息
     B :智慧技能
     C :認知策略
     D :態(tài)度
     14、 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是針對( )類型的知識而進行的教學設計。
     多選:
     A :陳述性知識
     B :程序性知識
     C :技能性知識
     D :策略性知識
     15、 教師要求學生學習50個英文單詞,然后測查學生對這50個英文單詞的掌握情況,這是( )形式的課堂評價。
     多選:
     A :傳統(tǒng)評價
     B :動態(tài)評價
     C :課程本位
     D :質的評價
     判斷題:05分,每題01分
     16、 與逐漸成熟起來的青少年相比,小學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具有巨大的可塑性。( )
     判 斷 :
     正 確 錯 誤
     17、 兒童的性格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和訓練對兒童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
     判 斷 :
     正 確 錯 誤
     18、 表征程序性知識的基本單位是由“如果/則”構成的產(chǎn)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