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刷人數”背后多少無奈

字號:

為了減少競爭,借用他人的身份證進行注冊報名,造成自己想要報考的崗位看上去報名人數很多,以此嚇退部分競爭對手。2010年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開始報名以來,“刷人數”成為了不少考生當中的熱門話題。(10月20日東方網)
    截止20日上午8時,已經有83萬人次通過網絡提交了報考申請,其中38萬人通過資格審查,取得考試資格。而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一共有137個部門面向社會公開招考,計劃錄用1。5萬人,錄用人數雖然比2009年多了2000人,但相對于38萬的考試人數而言,僧多粥少的局面并未能夠改變且競爭更加激烈。在資源有限而競爭人數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就難免有人會動起歪腦子以致無所不用其極了??荚嚤旧砑词且环N競爭,只要競爭就會帶來投機,只是靠“刷人數”制造報名人數多的假象去嚇退報名者,這樣一種不光明的投機行為的背后折射出了國家公務員考試背后太多的無奈。
    尚且不說“刷人數”的做法會給其他報考者帶來多少現(xiàn)實利益損害,光是這樣一件不光明、不道德行為的出現(xiàn)就有太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的是國家國家部、委、署、總局等單位的中央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其對工作人員素質具有極高要求,一般職位均要求報考者為全日制應、歷屆畢業(yè)生,也就是說報考者最低要求即是大學生。而在我國這樣高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況下,大學生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且可以被認為是社會精英的這樣一個群體本該擁有較好的道德素質,然而現(xiàn)實競爭的殘酷與無情似乎終究還是要讓他們褪下文明的外衣,去接受如同叢林法則一樣的競爭,即不擇手段的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哪怕這樣的行為不道德、不光彩甚至為人所不齒。而這其中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公務員職位相對于其它職業(yè)豐厚的待遇所帶給人們的巨大吸引力。
    摒棄經濟危機的影響,較高的社會地位,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以及因為退出機制欠缺而衍生出的工作的“保險性”……這些都成了公務員日益搶手的重要原因。但倘若同時其它社會職業(yè)同樣是待遇豐厚,那么還會有那么多人削尖腦袋去報考公務員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公務員職位搶手除本身待遇優(yōu)厚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它職業(yè)報酬的相對微博,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選擇公務員既是上好之選更是無奈之選。相對于“風雨無憂,旱澇保收”的公務員職位,其它職業(yè)職場競爭更加激烈,隨時會因為工作失誤被淘汰裁撤,收入也大多和個人業(yè)績掛鉤,社會保險福利也遠未完善。那么,也就不難解釋大多數人為什么寧愿選擇“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國考也不愿到職場去一試水深。
    然而對一個國家而言,政府工作人員終究有限,社會就業(yè)還是要靠企業(yè)與其他社會組織。所以,政府更多要去做的便是努力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平衡各種職業(yè)待遇,大力發(fā)展經濟,提供更多就業(yè)崗位,引進退出機制打破公務員的“鐵飯碗”,這樣方能讓公務員熱退燒,方能不讓大學生喪失應有素質去“刷人數”。(作者:葉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