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國際貿易實務》串講(六)

字號:

第二十一章 寄售
    1、寄售的概念:寄售就是貨主事先將貨物運往國外寄售人的地點,委托代售人按照事先協(xié)議約定的條件,在當地市場上代為銷售。貨物售出后,代售人與寄售人按照規(guī)定的方式結算貨款。
    寄售的性質:寄售業(yè)務是一種信托業(yè)務,屬一種委托代理性質。
    2、寄售的特點:
    (A)寄售人與代售人之間是委托和受委托的關系;
    (B)先發(fā)貨后成交,憑實物買賣;
    (C)貨物售出前,風險、費用歸賣方(寄售人)承擔。
    3、寄售的利弊:
    利有三方面:
    ①對寄售人來說,有利于推銷新產品和開辟新市場,特別是日用品輕紡工業(yè)品;
    ②對代售人來說,只是為寄售人提供服務,投資少,可以做無本買賣,可大大調動代售人的積極性,又不承擔風險;
    ③寄售是現(xiàn)貨交易,憑實物買賣,看貨成交,就地采購,付款后即可提貸,大大節(jié)約時間,對買主十分有利方便;
    缺點(主要對寄售人不利)
    ①寄售是先發(fā)貨后成交,貨物售后才能收回貨款,屬后付的一種,不利于寄售人的資金周轉;
    ②寄售人員要承擔較大風險。風險包括運輸途中、市場變動或貨物運到當地不能出售還要返運,甚至虧損及外匯政策變動、寄售人選擇不當等等風險。
    4、費用和風險的負擔
    因寄售方式是先發(fā)貨后成交,貨物售出之前所有的開支,如運費、保險費、倉儲費、進口稅等,均由寄售人(賣方)負擔。也有由雙方負擔的,但代售人的傭金要提高,或以其他方式得以補償。
    貨物售出之前,所有風險也由寄售人負擔。
    5、貨款的收付
    寄售方式成交,一般是貨物售出后再收回貨款。收款有如下幾種:
    ①記帳辦法,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結算,由代售人將款匯給寄售人;
    ②有的采用托收方式收取貨款,有的加訂“保證收取貨款協(xié)議”;
    ③有的為了加速資金周轉,采用D/A方式托收,由寄售人開出跟單匯票,然后由代售人承兌后的匯票進行貼現(xiàn)。
    第二十二章 對銷貿易
    1、對銷貿易的概念
    對銷貿易是在過去以貨換貨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貿易方式,為古老。但現(xiàn)在的做法,是把等值的進出口結合起來,做法更靈活。如互購、產品回購、轉手貿易、抵銷等等多種方式的總稱。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所以不能簡單地稱它為“易貨貿易”。
    對銷貿易有什么特點:
    特點是以貨換貨,進出結合(以進口抵補出口),商品作價,進出口平衡。支付方式上,既可用現(xiàn)匯,也可相互記帳,沖帳,定期結算,但總值要基本相等。
    2、對銷貿易再度興起的原因
    (1)政治因素——從60年代以后,東西方的政治關系比較緩和,冷戰(zhàn)結束,開始緩和,彼此間都要求,希望擴大貿易。
    (2)經濟因素:
    ①蘇東國家為了發(fā)展本國經濟和技術上超過西方,希望從西方大量進口技術設備,但又缺乏外匯,易貨是好的辦法;
    ②從西方國家來看,60年代后,高新技術有突破性發(fā)展,技術設備過剩。原材料短缺,支付能力不足,通過對銷,擴大產品銷售市場,又開辟了原材料來源,這也是個好辦法;
    ③進入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世界經濟陷入“滯脹”階段,貿易保護主義紛紛出籠,市場競爭激烈,各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采取對銷貿易這一措施。
    3、當今世界對銷貿易的發(fā)展情況
    (A)70年代前,主要在蘇東國家進行;70年代之后,在東西方之間進行;進入80年代,重點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幅射及南北、南南貿易之中;
    (B)從參與的國家看,70年代初,僅有20多個,80年代發(fā)展到100多個。幾乎各類國家也卷進去了。貿易額從76年占世界貿易額的20%,發(fā)展到80年代上升到30%。
    (C)從商品的角度看,已由初級產品發(fā)展到高科技產品和軍火產品;
    (D)從范圍看,70年代還帶有一定地區(qū)性;到80年代已成為全球性貿易方式。
    4、易貨
    易貨又叫換貨,物物交換。國際貿易中古老的交換方式,一直延續(xù)至今。易貨又有“一般易貨”和“綜合易貨”兩種。
    5、互購(又有人稱它為“對購”,或叫“平行交易”)
    (Ⅰ)互購的概念與特點
    (1)概念:互購是交易雙方購買對方的商品,但它與易貨又有根本的差別。
    (2)特點:
    ①互購是一種現(xiàn)匯交易,先進口的一方,用現(xiàn)匯支付貨款,出口方要承擔用所得貨款一部或全部購買進口國家的商品,不要求完全等值;
    ②先進口的一方所作的購買,有的只作原則規(guī)定,只限定金額。具體的商品名稱、價格等問題,定合同時另定。有的在定合同時,明確規(guī)定商品名稱、價格、數量與金額。
    ③出口國家所作,可改由第三者執(zhí)行,對方也可由第三者供貨。
    6、產品回購與補償貿易
    產品回購日本人稱它為產品分享。
    產品回購是指出口機器設備的一方,購買一定數量由該機器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這種做法是回購的基本形式。
    如生產出來產品不為機器方所需要時,也可通過協(xié)議,購買其他產品來代替。這種做法,接近類似我國的補償貿易。
    補償貿易的概念
    所謂補償貿易是在信貸基礎上,進口機器方不用現(xiàn)匯支付貨款,而是用產品或勞務分期償還??梢愿肚?,也可分期分批支付。
    7、補償貿易的種類:有直接補償、間接補償、勞務補償。
    8、補償貿易的特征、性質、作用與局限性
    (1)特征:(就是構成補償貿易必須具備的二個條件)
    ①必須在信貸基礎上進行,這是前提條件;
    ②設備供應方必須回購產品或勞務的義務,這是必備條件。
    這二條也是它和延期付款的根本區(qū)別。
    (2)性質
    ①補償貿易是買賣,是在信貸基礎上進行的交易,屬于利用外資的一種形式;
    ②補償貿易不是直接投資,雙方除有買賣關系外,還有債權與債務關系,要按期歸還貨款。
    國際貿易實務(串講六)
    (3)補償貿易的作用
    ①對進口技術設備方的作用
    (A)它是利用外資的一種貿易方式,彌補國內資金的不足;
    (B)能獲得先進技術,提高生產能力,使產品升級換代;
    (C)增加出口產品種類,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能力;
    (D)通過回購,擴大出口,取得較為穩(wěn)定的市場和銷售渠道。
    ②對出口技術設備方的作用
    (A)通過給對方提供信貸,沖破進口方支付能力不足的障礙,擴大技術設備的銷售市場;
    (B)在市場激烈競爭條件下,回購,加強競爭力,戰(zhàn)勝對手的一種手段;
    (C)通過回購,取得所需的原材料;并從轉售中獲取利潤。有些國家作為調整產品結構的一種手段。
    (4)局限性(缺點)
    ①出口方不但要提供信貨,還要回購產品或用勞務來補償,所以開展這一業(yè)務有一定困難;
    ②因為是在信貸基礎上進行的,屬賒購賒銷性質,因此購進來的技術不可能是先進的,也許是陳舊的,被淘汰的,所以要很好注意,而且價格較貴,很不合算。
    9、國際貿易中開展對銷貿易的利弊
    (1)利(對銷貿易的優(yōu)點)
    ①在對外貿易中,可以不用或少用外匯;
    ②有助于打破貿易壁壘;
    ③具有融通資金和吸引外資的功能;
    ④對進出口商品定價具有靈活性;
    ⑤有利于更新和推銷本國商品,維護生產就業(yè)水平。
    (2)弊的方面:
    ①由于開展了對銷,就促使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發(fā)展。
    ②不利于世界貿易格局的合理改變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十三章 招標和投標
    1、招標投標的概念
    招標(Invitation to tender)是指招標人(即買方)通過報紙、電臺、電視發(fā)出招標通告,提出所購買商品的名稱、規(guī)格、數量和其他條件,邀請投標人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投標的行為,這就叫招標。
    投標是投標人應招標人的邀請,按照招標人提出的要求和條件,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投出自己有競爭性的價格條件,爭取中標的行為。
    2、國際招標的基本做法:
    ①公開招標。
    ②選擇性招標。
    3、招標投標方式的特點
    (1)雙方當事人不通過磋商,投標人按照招標人提出的條件和要求進行交易。
    (2)招標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投標人能不能中標,完全取決于投標人所提出的遞價條件:條件是否具有競爭性和與招標人關系如何。
    (3)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眾多投標人公開競爭。
    第二十四章 拍賣
    1、拍賣的概念
    拍賣是拍賣行受貨主的委托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按照一定的章程和它的規(guī)則公開叫價這種方法來拍賣的,把貨物賣給出價高的買主,這種貿易方式叫做拍賣。
    [拍賣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是在一定的機構內有組織地進行的(拍賣中心,拍賣行);
    (2)拍賣業(yè)務具有自己獨特的法律和規(guī)章;
    (3)拍賣有它特殊的做法:事先現(xiàn)場看貨,當場叫價公開競買,落槌成交。把貨物賣給出價高的買主。
    2、拍賣出價的方法:
    (1)增價拍賣
    (2)減價拍賣
    (3)密封遞價拍賣
    第二十五章 期貨交易
    1、商品交易所的概念
    商品交易所是按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買賣特定商品,有組織的場所。
    2、期貨市場的概念
    期貨市場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買賣期貨合同有組織的市場。
    期貨交易是在期貨市場上進行的交易行為。是在期貨交易所內,按一定規(guī)章制度進行的期貨合同的買賣。
    3、期貨市場的特征
    (1)標準化合同是期貨市場交易的客體(紙合同的買賣)
    (2)特殊的清算制度是期貨市場運行的核心
    (3)這種交易在交易所內進行都是通過經濟人來進行,買賣雙方不見面;
    (4)嚴格的保證金制度是期貨市場順利運行的根本保證。
    4、期貨交易的種類
    (1)投機交易
    投機交易就是冒一定的風險,去搞投機買賣,買空賣空,投機的人憑他對行情的判斷,行情看漲時,他用低價買進期貨,行情下跌時他用高價賣出期貨。以買進賣出,買低賣高,從中撈取利潤。
    投機交易有兩種,一種叫賣空,一種叫買空。
    (2)套期保值,又叫海琴
    所謂海琴就是期貨市場交易者,將期貨交易和現(xiàn)貨交易兩者結合起來進行的一種市場行為。目的就是通過期貨交易來轉移現(xiàn)貨交易價格的風險。即現(xiàn)貨交易和期貨交易同步進行,并從這兩種交晚中獲取利潤。
    套期保值的做法有兩種,一種叫賣期保值,一種叫買期保值。
    5、套期保值和投機交易的區(qū)別
    (1)套期保值是和實物的交易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實踐中雖然不一定同時進行,有前有后,但兩者是結合起來的。投機交易則是單純的期貨合同買賣。
    (2)從交易的目的上看,套期保值是為了轉移現(xiàn)貨交易價格上的風險,有時候也會帶來盈利或虧損,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保值,投機交易追求的是兩次交易中的差價,從中牢取投機利潤。
    (3)從經營者看,從事套期保值的人都是企業(yè)家、農場主或是實物交易的人,從事投機活動的人,大多都是投機商。
    (4)從規(guī)章制度上來看,投機交易要受到交易量的限制,而套期保值卻不受限制。
    (5)從融資角度看,套期保值比較容易取得銀行融資的便利,而投機交易則不行。
    第二十六章 對外加工裝配業(yè)務
    1、對外加工裝配的概念
    對外加工裝配業(yè)務,就是來料加工,來料裝配,二者的總稱,就是由外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由我們工廠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加工或裝配,裝好以后成品交對方銷售,我方收取勞務費用作為報酬。
    對外加工裝配的性質
    對外加工裝配業(yè)務,屬于勞務貿易的范疇,是國際間勞務合作的形式;是一種以商品為載體的勞務出口。
    2、對外加工裝配與進料加工,二者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所不同。
    (1)相似之處:二者都是利用我國技術設備和勞動力,為外商加工成產品,運到國外銷售,屬于“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方式;
    (2)不同之處:
    ①進料加工,原料進口,成品出口,是兩筆不同的交易;加工裝配業(yè)務,原料運進和成品運出不發(fā)生所有權轉移問題,屬于一筆交易;
    ②進料加工業(yè)務,我方從國外購進原料。由工廠加工成產品,賺取的是成品附加值,我方要承擔風險;加工裝配業(yè)務,成品交外商銷售,我方不承擔風險,取得的僅是一部分勞動力的報酬,所以創(chuàng)匯率也比較低。
    3、對外加工裝配的作用
    (1)對于承接方的作用:
    ①充分發(fā)揮我們的勞動力,充分利用我們原有的生產設備,發(fā)揮我們勞動力豐富的優(yōu)勢和原材料不足的矛盾,為國家增加外匯收入;
    ②有利于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增加就業(yè)的機會,繁榮地方經濟,發(fā)展地方工業(yè),以及帶動鄰近地區(qū)工業(yè)和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③便于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fā)展。
    (2)對于委托方的作用:
    ①有利于委托方所在國家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把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設備轉移到勞動力低廉的發(fā)展中國家。
    ②有利于降低產品成本,并增強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4、在來料加工業(yè)務中對工繳費結算方式一般有兩種:
    ①來料、來件和成品,均不作價,承接方只收取加工費;
    ②對來料、來件和成品分別作價,兩者之間的差額即為工繳費。
    串講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大家除了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重點內容之外,還要很好地結合輔導的內容進行全面復習,特別是一些名詞、中英文名稱、代號要記住,基本概念要掌握。使大家更好的熟悉和掌握全書的內容,達到自學和高自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