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4月自考《管理會計》復習資料(6)

字號:

第三篇 預測與決策
    第六章 預測分析
    第一節(jié) 預測的基本程序與方法
    預測的定義及其特點:所謂預測,是根據(jù)反映客觀事物的資料信息,運用科學方法來預計和推測客觀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可能性。其主要特點是根據(jù)過去和現(xiàn)在預計未來。(2003簡答)
    一、預測的基本程序(1997簡答)
    (一)確定預測目標;
    (二)收集整理資料;
    (三)選擇預測方法;
    (四)綜合分析預測;
    (五)計算預測的誤差。
    二、預測的方法
    預測的方法可歸納為兩類:數(shù)量方法和非數(shù)量方法。
    (一)非數(shù)量方法(1999填空)
    又稱定性分析法。它是依靠人們的主觀分析判斷來確定未來的估計值。
    屬于這類方法有:經驗分析法、直接調查法、集合意見法和集體思考法等。
    (二)數(shù)量方法
    又稱定量分析法。它是根據(jù)過去比較完備的統(tǒng)計資料,應用一定的數(shù)學模型或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對各種數(shù)量資料進行科學的加工處理,借以充分揭示有關變量之間的規(guī)律性的聯(lián)系,作為對未來事物發(fā)展趨勢預測的依據(jù)。
    數(shù)量方法分為兩類:
    1、趨勢預測法:它是以某項指標過去的變化趨勢作為預測的依據(jù),這意味著把未來作為“過去歷史的延伸”。這類方法主要有簡單平均法、移動平均法、指數(shù)平滑法。
    2、因果預測法:它是從某項指標與其他有關指標之間的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中進行分析研究,根據(jù)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作為預測的依據(jù)。這類方法主要有回歸分析法、相關分析法等。(2002名詞)
    三、預測的特點
    (一)預測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二)預測具有一定的近似性;
    (三)預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節(jié) 銷售預測
    銷售預測是指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預計市場對本企業(yè)產品在未來時期的需求趨勢。
    銷售預測的方法同其他方面的預測一樣,可分為定性預測和定量預測兩種。
    一、算術平均法
    這種方法只適用于銷售額基本穩(wěn)定的產品。
    二、趨勢平均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各期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量逐漸增加的企業(yè)。
    三、指數(shù)平滑法(2000名詞)
    指數(shù)平滑法是根據(jù)前期銷售量的實際數(shù)和預測數(shù),以加權因子為權數(shù),進行加權平均來預測下一期銷售量的方法。
    預測期銷售量=平滑系數(shù)×上期實際銷售量+(1-平滑系數(shù))×上期預測銷售量
    采用趨勢平均法,計算以前若干期的平均數(shù)和趨勢平均數(shù)時,前后各個時期的權數(shù)相同;而采用指數(shù)平滑法對未來進行預測,考慮到近期資料的影響程度應比遠期為大,因而對不同時期的資料取不同的權數(shù),越是近期的資料,權數(shù)越大,越是遠期的資料,權數(shù)越小,這樣計算更能符合客觀實際。(1999多選)
    四、直線回歸預測法
    第三節(jié) 成本預測
    一、 目標成本預測(2001名詞)
    目標成本是指企業(yè)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某一時期要求實現(xiàn)的成本目標。
    目標成本的確定方法:1、選擇某一先進成本水平作為目標成本。它可以是本企業(yè)歷好水平,或國內外同樣產品的先進成本水平;也可以是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
    2、先確定目標利潤,然后從產品的銷售收入中減去銷售稅金和目標利潤,余額就是目標成本。
    目標成本=預計的產品銷售收入-應交稅金-目標利潤
    二、產品成本水平發(fā)展趨勢的預測
    (一)高低點法
    高低點法是一種簡易的預測分析方法,在產品成本的變動趨勢比較穩(wěn)定的情況下,采用這種方法比較適宜。
    如果各期成本變動幅度較大,采用此法則會造成誤差。此時,采用下列方法(回歸直線法)進行測算較為精確。
    (二)回歸直線法
    三、因素變動預測法
    因素變動預測法是以基年實際產品成本為基礎,預見到各個成本項目中今后一定時期內將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及影響程度,預測今后的產品單位成本及總成本。
    (一)直接材料消耗數(shù)量變動對單位產品成本的影響
    (二)直接材料單位價格變動對單位產品成本的影響
    (三)工資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變動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四)產量變動對成本的影響
    (五)總之,根據(jù)測算資料,各因素變動對產品單位成本的影響綜合:
    四、佳產品質量成本的預測
    質量成本,是企業(y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中提出的一個新的成本概念。它是指產品質量上發(fā)生的一切費用支出,包括由于未達到質量標準造成損失而發(fā)生的費用以及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出的各種費用。(2001簡答“質量成本及其內容”)
    工業(yè)企業(yè)產品的質量成本一般包括:(1999、2002多選)
    1、 內部質量損失,包括廢品損失、返修損失、材料損失、復檢費用以及因質量事故造成的停工損失和事故處理費用等;
    2、 外部質量損失,包括退貨損失、保修費用、降價處理損失、賠償損失、違反合同損失等;
    3、 評價質量費用,包括原材料檢驗費、成品檢驗費等;
    4、 質量預防費用,包括質量控制管理費、質量控制技術費、其他質量計劃費、培訓費等。
    質量成本總和=內部質量成本總和+外部質量成本總和+評價質量成本總和+預防質量成本總和
    第四節(jié) 利潤預測
    一、 根據(jù)銷售利潤率測算
    預計計劃期產品銷售利潤額=預計計劃期產品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利潤率
    二、 根據(jù)銷售成本利潤率測算
    預測計劃期產品銷售利潤額=預計計劃期產品銷售成本×銷售成本利潤率
    三、 根據(jù)產值利潤率測算
    預測計劃期產品銷售利潤額=預計計劃期產品總產值×產值利潤率
    采用比例法匡算預測期的產品銷售利潤,計算方法簡便,易于掌握。但這種方法僅適用于企業(yè)生產、銷售的產品品種結構比較穩(wěn)定,而且銷售價格和銷售成本等因素變動不大的情況。否則,利潤預測值就不準確。
    第五節(jié) 籌資預測
    本節(jié)主要介紹當企業(yè)在已完成了未來年度的銷售預測的基礎上,如何預測籌資的需要量。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銷售百分比法,此外,還可用回歸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所謂銷售百分比法,是指根據(jù)資金各個項目與銷售收入總額之間的依存關系,并假定這些關系在未來時期將保持不變,然后,根據(jù)計劃期銷售額的增長情況來預測需要相應追加多少資金的一種方法。
    用銷售百分比法來預測未來年度企業(yè)籌資需要量的程序為:
    (一)分析研究資產負債表上那些能隨銷售量變動而發(fā)生變化的項目,并將這些項目分別除以基年的銷售量,以銷售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二)將資產以銷售百分比表示的合計減去負債能隨銷售增長而增加的項目以銷售百分比表示的的合計,求出未來年度每增加一元的銷售量需要增加籌資的百分比。
    (三)以預測未來年份增加的銷售量乘以每增加一元的銷售量需籌資金額的百分比,然后在扣除企業(yè)內部形成的資金來源,(如未分配利潤增加額等),既可得出未來年度需增加籌資的預測值用銷售百分比法來預測籌集資金需要量,其優(yōu)點是簡單可行。其缺點是:在預測過程中僅考慮銷售量對籌資量的影響,并且假定有關各項資產、負債項目同銷售額成比例增長。
    所以銷售百分比法比較適用于近期需要籌資量的預測。而且在實際應用時,預測人員的豐富經驗和判斷能力是很必要的。
    如果需要作較長期的預測,則采用回歸法比較適宜。它不僅可以考慮銷售量與資產負債表項目關系的變化,還可以考慮多因素變化對預測值的影響。但采用精密的預測技術需要增加預測成本,從成本與效益比較,它必須能夠帶來更多的效益才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