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輔導精華)

字號:

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
    產地:主產于廣西、廣東等省。
    采收加工:陰干或先放置陰涼處2~3天后,于弱光下曬干。
    桂通(官桂):不經壓制,自然卷曲成筒狀。
    企邊桂:為剝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將兩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夾在木質的凹凸板中間,壓成兩側向內彎曲的淺槽狀。
    板桂:剝取老年樹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壓為扁平板狀。
    性狀鑒別:外表面灰棕色,有時可見灰白色地衣斑;內表面紅棕色,用指甲刻劃可見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側棕色而粗糙,內側紅棕色而油潤,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中間有1條黃棕色線紋(石細胞環(huán)帶)。氣香濃烈,味甜、辣。
    顯微鑒別:橫切面①木栓細胞數列。②皮層散有石細胞、油細胞及黏液細胞。③韌皮部約占皮的二分之一厚度,外部石細胞群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其外側有纖維束存在,石細胞通常外壁較??;射線細胞1~2列,細胞內常散在多數細小草酸鈣柱晶或針晶;油細胞隨處可見;黏液細胞亦較多。
    粉末紅棕色。①纖維多單個散在,長梭形,壁極厚。②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多角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三面加厚。③油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④草酸鈣針晶或柱晶較細小。
    化學成分:①揮發(fā)油,油中主成分為桂皮醛(約85%)。②香豆素類。
    桂皮醛是肉桂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作用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