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成父親未竟的愿望我報考公務員1

字號:

最近,承蒙有人踩過,對筆者所寫的有關公務員考試的文章進行了點評,說是道聽途說。一時間,筆者有些無語,因為自認為并不是那種嘩眾取寵之人,沒必要如此這般。
    其實,公務員考試一年比一年熱,本身就是一種不正?,F(xiàn)象,試問:為什么這么多人要熱衷于考公務員?僅僅是因為它是如今最貨真價實的鐵飯碗么?至于公務員考錄中的許多不合常理的事情,還有許多許多,筆者并沒有,也不打算一一列舉,因為沒有必要。難道非要全是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才有發(fā)言權么?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么?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說實話,一些體育網(wǎng)站的許多球評,真的是垃圾,也不知道為什么還會被推薦?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依筆者看來,能引起評議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或者說是值得推薦的文章。畢竟,一個人不可能討所有人喜歡,同理,一篇文章也不可能討所有人的贊同。筆者曾在媒體也做過一段時間,知道有些文章是如何炮制出來的。因此,從此不再對什么新聞感興趣,焉知哪不是假的啊?或者說是做給別人看的啊?其實,有些炒作不就是如此么?先造謠,然后再辟謠,無非多吸引一下人家的眼球罷了。重要的是效果,能達到目的即可。至于手段,則可無所不用其極。
    筆者之所以也曾熱衷于考過公務員,除了盡人皆知的一些原因外,還有一些純個人的原因。筆者的父親由于成長在那個不正常的年代,所謂的成份問題阻礙了他進一步的出人頭地。因此,終其一生,以村官(近三十年,做過小隊長,曾經也被稱為小組長的;政法部長,曾經也叫作民兵連長的;村長,曾經也叫過大隊長的;黨支部副書記,代理書記)而告老(呵呵,不說告老還鄉(xiāng),因為本來就沒有離鄉(xiāng)嘛,也不說致仕,因為九品罷了,不入流。)。雖然也有一些退休費,不過,微乎其微,還不到1000元。當年,父親也一度在鎮(zhèn)上做過,除了父親一人最終回到農村外,其余人最后最差的也是混到了副局長,而且父親當時公認為比較有才能的。只是因為成份問題,而難以出人頭地,反而長時間受限制。當年,成份問題本來并不至于太影響父親的工作的,只是需要一些親戚開個證明就行了。可是,偏偏親戚卻不肯開。一怒之下,奶奶舉家從城里搬到了農村,發(fā)誓不和他們來往了。從此,爺爺奶奶也從城市居民變成了農村人,一度喪失了城市戶口。后來,雖然政策下來了,可以返城變回城市戶口了,但是固執(zhí)的奶奶卻不肯。由于是外來戶,又是小姓,父親當年的生存環(huán)境可想而知。以一個外來戶的身份,居然能管理一個小生產隊進而至于一個村(黨支部書記曾經長期患病,父親曾代理過好幾年的書記),應該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成就了吧,尤其在家庭勢力還異常深厚的農村。父親一筆字寫得不錯,也比較善于寫文章,講話稿尤其寫得不錯,可是過于內斂,本有機會當書記,卻一再推辭。因為,父親覺得自已以一個外來戶的身份而管理一個村,恐怕影響不太好,不利于開展工作。每念及此,我不由得為父親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