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資料:貨幣與金融講義(6)

字號:

三、貨幣均衡
    大綱要求:
    1、掌握貨幣均衡的含義和特征
    2、掌握貨幣失衡的兩種狀況
    3、了解貨幣的內在均衡機制
    4、熟悉物價自然上漲率的經濟含義
    5、掌握貨幣數量與經濟增長、物價上漲的關系
    具體內容:
    (一)貨幣均衡與失衡
    1.貨幣均衡的含義
    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tài)上保持一致的狀態(tài)。
    2. 貨幣均衡的特征
    (1)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而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的完全相等。
    (2)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在短期內貨幣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長期內是大體一致的。
    (3)現代經濟中的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3.貨幣失衡的兩種狀況
    (1)總量性貨幣失衡:貨幣供給在總量上偏離貨幣需求達到一定程度從而使貨幣運行影響經濟的狀態(tài)。包括兩種情況:
    ①貨幣供應量<貨幣需求量:供給不足的情況,很少出現。
    ②貨幣供應量>貨幣需求量:供給過多,經常出現。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銀行透支以融通財政赤字;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而不適當的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等。后果之一是引發(fā)嚴重通貨膨脹。
    (2)結構性貨幣失衡:貨幣供需總量大體一致,但貨幣供需結構不相適應。原因是社會經濟結構不合理,所以必須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加以解決。
    由于結構性貨幣失衡根源于經濟結構,所以,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時更多的注意總量性失衡。
    【2004年多選題】貨幣均衡是用來說明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關系,其特征有( )
    A.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大體一致
    B.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完全相等
    C.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
    D.貨幣均衡是一個靜態(tài)過程
    E.現代經濟中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答案:ACE
    【課后題第10題】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經常出現的貨幣失衡形式是( )
    A.貨幣供應量相對于貨幣需求量偏大
    B.貨幣供應量相對于貨幣需求量偏小
    C.總量性失衡
    D.結構性失衡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