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會計制度設計》講義(8)

字號:

第九章 產品生產成本監(jiān)控與核算辦法的設計
    一、產品生產成本監(jiān)控與核算辦法設計的意義和目的
    1.產品生產成本的內容。
    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勞動對象的轉移價值、勞動資料磨損轉移的價值、勞動者為自己的必要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
    2.產品生產成本的作用。
    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
    生產經營、管理工作質量的綜合反映;
    制訂產品價格的重要依據。
    3.意義。
    強化產品的生產過程控制,并為改善企業(yè)生產經營管理提供資料,為編制財務成本報表提供資料,為企業(yè)的科學決策提供資料。
    4.目的。
    控制生產費用,考核成本責任;提供降低產品成本的途徑;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為編制財務報告提供信息。
    二、產品生產成本監(jiān)控制度的內容
    產品生產成本監(jiān)控制度的控制要點包括:
    (一)生產計劃控制制度
    此項控制制度包括確定生產需要和制定生產計劃兩部分。
    (二)產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產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由三個方面的控制制度構成:
    基礎工作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控制制度包括:
    (1)定額管理制度;
    (2)原始記錄制度;
    (3)材料物資收發(fā)、領退、清查制度;
    (4)內部計劃價格制度。  
    成本責任控制制度:  成本責任控制制度。該制度主要通過設計責任中心,對各個責任中心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規(guī)劃和控制。  
    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該制度要求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正確選擇成本核算方法。  
    (三)產品質量保障制度
    三、實際成本會計制度與計劃成本會計制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區(qū)別:
    實際成本會計制度,是以企業(yè)實際發(fā)生的各項生產費用進行成本計算的會計制度,它強調在“實際費用”的基礎上進行成本計算和管理,這種“實際費用”是指構成產品成本的各項費用必須是實際消耗的數量,在價格方面可以采用實際價格,也可采用計劃價格,
    但最終必須以價格差異的形式將計劃價格調整為實際價格。
    計劃成本會計制度,是指事前根據產品所需各項材料和勞動的數量與計劃計算出計劃成本,將成本計算和成本控制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成本會計制度。
    聯(lián)系:
    1.實際成本會計制度是計劃成本會計制度的基礎;
    2.無論是實際成本會計制度,還是計劃成本會計制度,最終計算出來的完工產品成本都是實際成本。
    四、實際成本會計制度基礎工作設計的內容
    實際成本會計制度設計是本章的重點。實際成本會計制度基礎工作設計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界定成本的開支范圍和標準;
    (二)制訂消耗定額;
    (三)健全成本原始記錄制度;
    (四)健全與成本有關的各項業(yè)務管理制度。
    五、成本業(yè)務憑證、表格的內容
    成本業(yè)務憑證、表格內容繁多,本部分僅僅對基本業(yè)務憑證和基本表格進行介紹。
    (一)成本業(yè)務的基本憑證
    成本業(yè)務的基本憑證包括:生產通知單、廢品報告單、停工報告單、領料和退料憑證、工資結算憑證。
    成本業(yè)務的基本表格包括:要素費用分配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廢品損失分配表、產品成本計算單、完工產品成本匯總表。
    六、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式的設計內容
    產品成本核算的核心問題是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式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成本計算對象的設計
    成本計算對象由企業(yè)的生產組織、生產工藝特點以及成本管理要求所決定。一般而言,企業(yè)的成本計算對象主要有產品品種、產品加工步驟和產品批別三種。
    成本計算對象與生產組織、生產工藝特點之間的關系見下表所示:
    生產組織     生產工藝特點     成本計算對象 
    大量生產   連續(xù)加工   產品加工步驟或品種 
    平行加工   產品品種  
    成批生產   連續(xù)加工   產品批別或加工步驟  
    平行加工   產品批別  
    單件生產   平行加工   產品品種 
    (二)成本項目設計
    1.目前普遍采用的成本項目設計是按成本的經濟用途設置,將成本項目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
    2.成本項目設計的原則。
    (1)成本項目的內容與成本計算方法一致;
    (2)盡可能將較多的成本項目歸入直接成本中;
    (3)重要性與恰當性相結合;
    (4)確定合理的間接費用的分配標準。
    (三)生產費用的分配標準的設計
    生產費用的分配標準見下表:
             分配標準 
    要素費用  材料費用   重量、體積、產量、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比例  
    燃料費用   重量、體積、所耗原材料的數量或費用、燃料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比例  
    動力費用   產品的生產工時、機器工時、定額消耗量比例  
    工資及職工福利費   產品的生產工時  
    間接費用  制造費用   生產工人工時、生產工人工資、機器工時、年度計劃分配率  
    輔助生產成本   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計劃分配法  
    (四)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費用分配標準設計
    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費用分配的方法包括: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2.約當產量法;
    3.定額比例法;
    4.定額成本法。
    (五)成本計算方法及核算程序的設計內容
    成本計算的主要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是品種法。
    1.品種法的特點、適用范圍和核算程序
    品種法是按照產品品種歸集產品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按不同的產品品種開設成本計算單,按成本項目歸集生產費用。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企業(yè)和雖然是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但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驟成本資料的企業(yè)。
    品種法的一般核算程序為:
    (1)分配和歸集要素費用;
    (2)歸集和分配待攤、預提費用;
    (3)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4)分配制造費用;
    (5)結轉不可修復廢品成本;
    (6)結轉廢品損失;
    (7)結轉產成品成本;
    (8)結轉期間費用。
    2.分批法的特點、適用范圍和核算程序
    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產品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以產品的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該方法適用于單件小批多步驟生產。
    分批法的一般核算程序為:
    (1)根據定單或產品生產通知單設置成本明細賬;
    (2)原始憑證上列明直接材料、費用所歸屬的定單或生產通知單;間接費用要填明其用途和費用發(fā)生地點;
    (3)期末根據費用的原始憑證編制材料、工資等分配表;
    (4)編制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結轉各輔助生產成本;
    (5)編制制造費用分配表,結轉各車間的制造費用;
    (6)填制完工通知單,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成本分配,編制產品成本計算表,計算完工產品成本。
    3.分步法的特點、適用范圍和核算程序
    分步法是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產品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按產品品種及加工步驟設立成本計算單,分別歸集各種產品不同步驟的產品費用。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根據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根據各步驟成本結轉方式的不同,分步法可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逐步結轉分步法又可分為綜合結轉和分項結轉兩種。
    逐步結轉分步法的核算程序為:
    (1)計算第一個加工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并結轉給第二個加工步驟;
    (2)第二個加工步驟把第一步驟轉來的半成品成本加上本步驟發(fā)生的費用,計算求得第二加工步驟半成本成本,在結轉給第三個加工步驟;
    (3)依上述順序結轉累計,一直到最后一個加工步驟計算出產成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核算程序為:
    (1)各步驟分別計算本步驟發(fā)生的各項費用以及這些費用中有多少應計入產品成本中;
    (2)將組成產成品的各個步驟的份額平行結轉、匯總,計算產成品成本。
    七、產品成本會計報表設計的內容
    產品成本報表屬于企業(yè)內部報表,一般由產品生產成本表、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報表和制造費用明細表組成。
    產品生產成本表:    反映企業(yè)報告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品總成本的報表。該表既可以按成本項目反映,也可按產品品種反映。
    1.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中主要列示各種產品生產費用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以及期初在產品、期末在產品和產品生產成本合計數,上述項目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生產費用+期初在產品-期末在產品=產品生產成本
    在該表中將反映各項目的上年實際數、本年計劃數、本月實際數和本年累計實際數。
    2.按產品品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將產品分為可比產品和不可比產品,分別列示各種產品的單位成本(包括可比產品上年實際、本年計劃、本月實際和本年累計實際平均)、本月總成本(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按本年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和本月實際)和本年累計總成本(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按本年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和本年實際)。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    反映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主要產品單位成本構成和比較的報表。該報表反映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單位成本按成本項目列示,反映各成本項目以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的歷史先進水平、上年實際平均、本年計劃、本月實際和本年累計實際平均?!?BR>    制造費用明細表:    反映企業(yè)在報告期內發(fā)生的基本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及其構成情況的報表。該報表按照費用項目如工資及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差旅費等列示,分別反映它們的上年同期實際、本年計劃、本月實際和本年累計實際?!?BR>    (1)計算第一個加工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并結轉給第二個加工步驟;
    (2)第二個加工步驟把第一步驟轉來的半成品成本加上本步驟發(fā)生的費用,計算求得第二加工步驟半成本成本,在結轉給第三個加工步驟;
    (3)依上述順序結轉累計,一直到最后一個加工步驟計算出產成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核算程序為:
    (1)各步驟分別計算本步驟發(fā)生的各項費用以及這些費用中有多少應計入產品成本中;
    (2)將組成產成品的各個步驟的份額平行結轉、匯總,計算產成品成本。
    八、標準成本會計制度設計的內容
    標準成本會計制度是一種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系統(tǒng)。該制度的實施步驟如下:
    1.制訂成本標準;
    2.揭示實際消耗與成本標準的差異;
    3.積累實際成本資料并計算實際成本;
    4.計算實際產量的標準成本;
    5.比較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分析成本差異形成的原因。
    標準成本會計制度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制訂標準成本、計算和分析標準成本差異以及設計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