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生命的價值
在討論會上,一位的學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只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彼f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后問:“誰還要?”仍有人在舉手。
他又說:“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腳,并且用腳碾它,爾后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現(xiàn)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jīng)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沒有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shù)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fā)生什么,或?qū)⒁l(fā)生什么,是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186、在幼稚園學到的東西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主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fā)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稚園?!薄霸谟字蓤@學到些什么?”學者答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要本上說,我就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边@位學者的答話得到了與會科學家的贊同。
187、花架子要不得
古希臘有一則寓言說,一個青年獵人,他從父輩那兒繼承了一張絕世良弓,用它打獵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于是有人對他說:“兄弟,你這張弓看起來多平常啊。應(yīng)該在上面刻一些花紋啦、人物啦什么的,再涂上一層金粉,光亮亮的,那才跟你這個好獵手相稱呢!”年輕的獵人動了心,果然進城去請了工匠在弓上大大地鏤刻了一番。第二天,他興致勃勃地拿著弓去打獵,一拉弓弦,“啪”的一聲,這弓就斷了。
188、磨難
磨難是人生的另一顆太陽。
歷經(jīng)磨難,就獲得人生的亮麗。如同月穿云層,光華照人。
磨難使人生充滿智慧。
人生的命運是一尊雕像,磨難猶如一把鋒利的雕刻刀,人是用這把刀來刻劃命運的雕塑家。一尊美好雕像的誕生,需要經(jīng)過磨難的洗禮,還需要雕塑家的堅毅和深沉。
哲人說,空白的人生,才沒有磨難。
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難,同時也以它的冷峻和無情使強者的命運獲得價值與升華。
189、一只蘋果
樹上有一只很誘人的蘋果熟了。因為太高,踮起腳都夠不著,只好搬來梯子。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蘋果突然脫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團果泥。
這便是生活中所謂的無奈——眼看到手,卻又失去。但不算白費力,至少,我知道了這只蘋果不屬于我。如果這時從木梯上下來,再去摘其他樹上的也還不晚。
生命中任何探索,從本質(zhì)上講,都是成功的。
190、留著這顆心
有一個青年,愛上一位姑娘,青年不知這位女子是魔鬼所變。
為討女子歡心,青年傾其所有,盡其所能。一日,魔鬼要青年挖他母親的心給她吃,青年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黑夜里,他捧著媽媽的心,匆匆趕回魔鬼的身邊。經(jīng)過一片樹林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心被扔出去老遠,青年費力地從地往上爬。就在這時,他聽見那顆心在問:
“跌疼了嗎?我的兒。”
191、餓老鼠、飽老鼠
早在1925年,美國科學家麥開做了一個老鼠實驗:將一群剛斷奶的幼鼠一分為二區(qū)別對待,第一組享受“惠國待遇”,予以充足的食物讓其飽食終日;第二組消受“歧視待遇”,只提供相當于第一組60﹪的食物,以餓其體膚。
結(jié)果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組飽老鼠難逾千日,未到中年就英年早逝;第二組餓老鼠壽命翻番,享盡高年方才壽終正寢,而且皮毛光滑,皮膚繃緊,行動敏捷,煞是耐看,更耐人尋味地是其免疫功能乃至性功能均比飽老鼠略高一籌。
后繼科學家觸類旁通,擴大范圍實驗及細菌、蒼蠅、魚毛等生物,又發(fā)現(xiàn)了驚人相似的一幕幕。為論證這一普遍真理能否放這人類而皆準,科學家又以與人類同源共祖的猴子做實驗,結(jié)果如出一轍,難分左右。
192、哈佛,任人為賢
哈佛大學在人員的選聘上非??粗貞?yīng)聘者的來源、資歷和才干。當某一崗位需要聘用人員時,他們通過一些渠道向社會各方求賢。每次招聘的人數(shù)一般是一名或幾名,而往往要求應(yīng)聘者特別多。
對于學校自己培養(yǎng)的應(yīng)屆畢業(yè)生,不管是博士還是碩士,也不管在校學習成績有多么好,能力有多強,一旦畢業(yè)都不得要離開學校。學校不留自己的畢業(yè)生在校任教。如果哪位畢業(yè)生有志將來回母校當教師,那他就得先到其他學?;蚱渌块T奮斗數(shù)年,達到了教授級的水平,再與別的應(yīng)聘者一樣,到哈佛來應(yīng)聘。在選聘過程中沒有親疏遠近,只憑真才實學。
17、我并沒有答應(yīng)送你一座玫瑰園
倫敦西區(qū)有個世代販書的老先生,做買賣毫不花巧,整天只顧悶聲整理鋪子里的書,從來不說哪本書好,也不費神跟人講價。
客人不免一邊付錢一邊抱怨,說是不知道買回去合不合意。老先生聽了也不動心,只說:“我并沒有答應(yīng)送你一座玫瑰園!你再翻清楚才決定要不要吧!”
書本像世事,攤得開的,騙不了人:里頭有花園,有廢墟,很難說合不合意。誰都不必答應(yīng)送誰一座玫瑰園。這倒是真的。
193、抓住生命的樹枝
托爾斯泰曾講述過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
一個旅行者在草原上被一只狂怒的野獸追趕。旅行者為了逃生,下到一口無水的深井。然而,他看見井底有一條龍,張著血盆大口想吞噬他。這個不幸的人不敢爬出井口,否則會被狂怒的野獸吃掉;他也不敢跳入井底,否則會被巨龍吞噬。他抓住縫里生長出的野灌木枝條,死死地抓住不放。他的手越來越無力,他感到不久就會向解除投降,那危險正在井口和井底兩頭等著他。他仍然死死地抓住灌木。忽然,兩只老鼠繞著他抓住的灌木主枝畫了一個均勻的圓圈,然后從各方啃噬。灌木隨時都會斷裂垮掉,他隨時也會落入龍的巨口。旅行者目睹著這一切,深知必死無疑,而在他死死抓住灌木的時候,卻看見灌木的樹枝上掛著幾滴蜜汁,他便把舌頭伸過去,舔舐著或許是后的快樂。
194、用觸角考古
在討論會上,一位的學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只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彼f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后問:“誰還要?”仍有人在舉手。
他又說:“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腳,并且用腳碾它,爾后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現(xiàn)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jīng)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沒有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shù)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fā)生什么,或?qū)⒁l(fā)生什么,是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186、在幼稚園學到的東西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主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fā)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稚園?!薄霸谟字蓤@學到些什么?”學者答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要本上說,我就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边@位學者的答話得到了與會科學家的贊同。
187、花架子要不得
古希臘有一則寓言說,一個青年獵人,他從父輩那兒繼承了一張絕世良弓,用它打獵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于是有人對他說:“兄弟,你這張弓看起來多平常啊。應(yīng)該在上面刻一些花紋啦、人物啦什么的,再涂上一層金粉,光亮亮的,那才跟你這個好獵手相稱呢!”年輕的獵人動了心,果然進城去請了工匠在弓上大大地鏤刻了一番。第二天,他興致勃勃地拿著弓去打獵,一拉弓弦,“啪”的一聲,這弓就斷了。
188、磨難
磨難是人生的另一顆太陽。
歷經(jīng)磨難,就獲得人生的亮麗。如同月穿云層,光華照人。
磨難使人生充滿智慧。
人生的命運是一尊雕像,磨難猶如一把鋒利的雕刻刀,人是用這把刀來刻劃命運的雕塑家。一尊美好雕像的誕生,需要經(jīng)過磨難的洗禮,還需要雕塑家的堅毅和深沉。
哲人說,空白的人生,才沒有磨難。
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難,同時也以它的冷峻和無情使強者的命運獲得價值與升華。
189、一只蘋果
樹上有一只很誘人的蘋果熟了。因為太高,踮起腳都夠不著,只好搬來梯子。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蘋果突然脫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團果泥。
這便是生活中所謂的無奈——眼看到手,卻又失去。但不算白費力,至少,我知道了這只蘋果不屬于我。如果這時從木梯上下來,再去摘其他樹上的也還不晚。
生命中任何探索,從本質(zhì)上講,都是成功的。
190、留著這顆心
有一個青年,愛上一位姑娘,青年不知這位女子是魔鬼所變。
為討女子歡心,青年傾其所有,盡其所能。一日,魔鬼要青年挖他母親的心給她吃,青年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黑夜里,他捧著媽媽的心,匆匆趕回魔鬼的身邊。經(jīng)過一片樹林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心被扔出去老遠,青年費力地從地往上爬。就在這時,他聽見那顆心在問:
“跌疼了嗎?我的兒。”
191、餓老鼠、飽老鼠
早在1925年,美國科學家麥開做了一個老鼠實驗:將一群剛斷奶的幼鼠一分為二區(qū)別對待,第一組享受“惠國待遇”,予以充足的食物讓其飽食終日;第二組消受“歧視待遇”,只提供相當于第一組60﹪的食物,以餓其體膚。
結(jié)果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組飽老鼠難逾千日,未到中年就英年早逝;第二組餓老鼠壽命翻番,享盡高年方才壽終正寢,而且皮毛光滑,皮膚繃緊,行動敏捷,煞是耐看,更耐人尋味地是其免疫功能乃至性功能均比飽老鼠略高一籌。
后繼科學家觸類旁通,擴大范圍實驗及細菌、蒼蠅、魚毛等生物,又發(fā)現(xiàn)了驚人相似的一幕幕。為論證這一普遍真理能否放這人類而皆準,科學家又以與人類同源共祖的猴子做實驗,結(jié)果如出一轍,難分左右。
192、哈佛,任人為賢
哈佛大學在人員的選聘上非??粗貞?yīng)聘者的來源、資歷和才干。當某一崗位需要聘用人員時,他們通過一些渠道向社會各方求賢。每次招聘的人數(shù)一般是一名或幾名,而往往要求應(yīng)聘者特別多。
對于學校自己培養(yǎng)的應(yīng)屆畢業(yè)生,不管是博士還是碩士,也不管在校學習成績有多么好,能力有多強,一旦畢業(yè)都不得要離開學校。學校不留自己的畢業(yè)生在校任教。如果哪位畢業(yè)生有志將來回母校當教師,那他就得先到其他學?;蚱渌块T奮斗數(shù)年,達到了教授級的水平,再與別的應(yīng)聘者一樣,到哈佛來應(yīng)聘。在選聘過程中沒有親疏遠近,只憑真才實學。
17、我并沒有答應(yīng)送你一座玫瑰園
倫敦西區(qū)有個世代販書的老先生,做買賣毫不花巧,整天只顧悶聲整理鋪子里的書,從來不說哪本書好,也不費神跟人講價。
客人不免一邊付錢一邊抱怨,說是不知道買回去合不合意。老先生聽了也不動心,只說:“我并沒有答應(yīng)送你一座玫瑰園!你再翻清楚才決定要不要吧!”
書本像世事,攤得開的,騙不了人:里頭有花園,有廢墟,很難說合不合意。誰都不必答應(yīng)送誰一座玫瑰園。這倒是真的。
193、抓住生命的樹枝
托爾斯泰曾講述過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
一個旅行者在草原上被一只狂怒的野獸追趕。旅行者為了逃生,下到一口無水的深井。然而,他看見井底有一條龍,張著血盆大口想吞噬他。這個不幸的人不敢爬出井口,否則會被狂怒的野獸吃掉;他也不敢跳入井底,否則會被巨龍吞噬。他抓住縫里生長出的野灌木枝條,死死地抓住不放。他的手越來越無力,他感到不久就會向解除投降,那危險正在井口和井底兩頭等著他。他仍然死死地抓住灌木。忽然,兩只老鼠繞著他抓住的灌木主枝畫了一個均勻的圓圈,然后從各方啃噬。灌木隨時都會斷裂垮掉,他隨時也會落入龍的巨口。旅行者目睹著這一切,深知必死無疑,而在他死死抓住灌木的時候,卻看見灌木的樹枝上掛著幾滴蜜汁,他便把舌頭伸過去,舔舐著或許是后的快樂。
194、用觸角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