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財經法紀審計的流程和方法
一、財經法紀審計的流程
根據財經法紀審計的內容特征,將其流程劃分為立案、查證和定案三個階段。
(一)立案階段
立案階段是財經法紀審計的準備階段。審計機關要進行立案審查的,必須是由有關方面委托承辦的具有典型性和傾向性的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
立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不同的違法亂紀行為要區(qū)別對待,突出重點。
2.要考慮時間界限。
立案需辦理立案手續(xù),并設立檔案。
(二)查證階段
查證階段也叫取證階段,這是開展財經法紀審計的關鍵階段,查證階段的關鍵是搜集和整理真實有效、確鑿可靠、有充分證明力的審計證據,以查實違反財經法紀的程度。審計證據是指與所審查的案件相關的、能夠說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并最后據以作出審計結論的憑證。
查證階段的工作依照下列三個步驟來進行:
1.派員駐點。根據審計工作方案,成立審計工作小組,配備審計人員,進駐被審計單位。
2.搜集證據。
3.整理所搜集的證據。
(三)定案階段
定案階段是財經法紀審計的終結階段。定案階段的工作分為結案與外理兩個過程:
1.結案過程。結案過程要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1)根據案情,對可以計量的要計算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對不能計量的,要按社會危害、社會影響予以衡量。經濟損失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由于違法違紀事實的發(fā)生而直接帶來的經濟損失,它是審計人員予以定案、追究責任的主要依據。間接經濟損失是指除了直接經濟損失以外的附帶經濟損失,它是審計人員予以定案、追究責任的參考依據。
在計算經濟損失時,這要正確區(qū)分違法紀金額與經濟損失金額這兩個不同的概念。違法違紀金額是指違紀責任人違反各項財經法規(guī)制度的賬面總金額。經濟損失金額則是指違紀責任人由于違反財經法紀造成的、已經無法挽回的那部分金額。
(2)根據違反財經法紀情節(jié)的嚴重性,對照國家有關的法律、政策及標準,論定案件的性質。結案階段的關鍵是定性。定性的依據包括:
①案情。
②定案的標準。
(3)對于已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應根據具體情況落實責任。當案情情節(jié)已經清楚,定量與定性已經確定后,審計人員就要開始劃分各違紀責任人之間的責任,分清主要責任人與次要責任人。主要責任人是指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主要策劃者,是與案情有直接聯(lián)系起主導作用的責任人員。次要責任人在整個案件中居于次要地位。對案情的發(fā)生、發(fā)展不起主導作用。
劃分責任時,要注意區(qū)分故意違法違紀與無意違法違紀。
(4)通過匯總、整理審計工作底稿和調查詢問表,案情明朗,線索清晰,證據可靠,審計人員撰寫審計報告書,做好結這程的最后工作。審計報告書的格式與財務審計報告書的格式基本相同,但一般采用詳式審計報告。
(5)審計人員撰寫了審計報告后,應將審結果通知被審計單位或違紀責任人,聽取他們的意見。
2.處理過程。
二、財經法紀審計的方法
第四節(jié) 財經法紀審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違反財經法紀與經濟犯罪的區(qū)別
要區(qū)分違反財經法紀與經濟犯罪,首先要明確財經法紀的意義。財經法紀包括財經紀律、財經法律和財經法規(guī)三部分。
財經紀律是指部門、系統(tǒng)或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所制定的要求人們遵守的經濟活動的規(guī)則。
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危害,所以,處理也以一般性的批評教育為主。
財經法律是指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并以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要求人們從事經濟活動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
財經法規(guī)是指由國務院頒布或由國務院批準頒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有關經濟方面的規(guī)定、條例、實施細則等。
違反財經法規(guī)、法規(guī)的行為統(tǒng)稱為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財經法紀審計的主要對象。是否觸犯刑律是劃分違反財經法紀與經濟犯罪的界限。
在財經法紀審計中,要處理合理性與合法性的矛盾,一方面要依賴于法律、法規(guī)本身的嚴密、合理與健全程度,另一方面審計人員還應遵循下列兩個原則:
(一)合法性行為必須強調經濟效益
(二)合理性行為必須強調社會效益
一、財經法紀審計的流程
根據財經法紀審計的內容特征,將其流程劃分為立案、查證和定案三個階段。
(一)立案階段
立案階段是財經法紀審計的準備階段。審計機關要進行立案審查的,必須是由有關方面委托承辦的具有典型性和傾向性的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
立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不同的違法亂紀行為要區(qū)別對待,突出重點。
2.要考慮時間界限。
立案需辦理立案手續(xù),并設立檔案。
(二)查證階段
查證階段也叫取證階段,這是開展財經法紀審計的關鍵階段,查證階段的關鍵是搜集和整理真實有效、確鑿可靠、有充分證明力的審計證據,以查實違反財經法紀的程度。審計證據是指與所審查的案件相關的、能夠說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并最后據以作出審計結論的憑證。
查證階段的工作依照下列三個步驟來進行:
1.派員駐點。根據審計工作方案,成立審計工作小組,配備審計人員,進駐被審計單位。
2.搜集證據。
3.整理所搜集的證據。
(三)定案階段
定案階段是財經法紀審計的終結階段。定案階段的工作分為結案與外理兩個過程:
1.結案過程。結案過程要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1)根據案情,對可以計量的要計算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對不能計量的,要按社會危害、社會影響予以衡量。經濟損失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由于違法違紀事實的發(fā)生而直接帶來的經濟損失,它是審計人員予以定案、追究責任的主要依據。間接經濟損失是指除了直接經濟損失以外的附帶經濟損失,它是審計人員予以定案、追究責任的參考依據。
在計算經濟損失時,這要正確區(qū)分違法紀金額與經濟損失金額這兩個不同的概念。違法違紀金額是指違紀責任人違反各項財經法規(guī)制度的賬面總金額。經濟損失金額則是指違紀責任人由于違反財經法紀造成的、已經無法挽回的那部分金額。
(2)根據違反財經法紀情節(jié)的嚴重性,對照國家有關的法律、政策及標準,論定案件的性質。結案階段的關鍵是定性。定性的依據包括:
①案情。
②定案的標準。
(3)對于已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應根據具體情況落實責任。當案情情節(jié)已經清楚,定量與定性已經確定后,審計人員就要開始劃分各違紀責任人之間的責任,分清主要責任人與次要責任人。主要責任人是指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主要策劃者,是與案情有直接聯(lián)系起主導作用的責任人員。次要責任人在整個案件中居于次要地位。對案情的發(fā)生、發(fā)展不起主導作用。
劃分責任時,要注意區(qū)分故意違法違紀與無意違法違紀。
(4)通過匯總、整理審計工作底稿和調查詢問表,案情明朗,線索清晰,證據可靠,審計人員撰寫審計報告書,做好結這程的最后工作。審計報告書的格式與財務審計報告書的格式基本相同,但一般采用詳式審計報告。
(5)審計人員撰寫了審計報告后,應將審結果通知被審計單位或違紀責任人,聽取他們的意見。
2.處理過程。
二、財經法紀審計的方法
第四節(jié) 財經法紀審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違反財經法紀與經濟犯罪的區(qū)別
要區(qū)分違反財經法紀與經濟犯罪,首先要明確財經法紀的意義。財經法紀包括財經紀律、財經法律和財經法規(guī)三部分。
財經紀律是指部門、系統(tǒng)或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所制定的要求人們遵守的經濟活動的規(guī)則。
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危害,所以,處理也以一般性的批評教育為主。
財經法律是指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并以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要求人們從事經濟活動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
財經法規(guī)是指由國務院頒布或由國務院批準頒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有關經濟方面的規(guī)定、條例、實施細則等。
違反財經法規(guī)、法規(guī)的行為統(tǒng)稱為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財經法紀審計的主要對象。是否觸犯刑律是劃分違反財經法紀與經濟犯罪的界限。
在財經法紀審計中,要處理合理性與合法性的矛盾,一方面要依賴于法律、法規(guī)本身的嚴密、合理與健全程度,另一方面審計人員還應遵循下列兩個原則:
(一)合法性行為必須強調經濟效益
(二)合理性行為必須強調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