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西方經(jīng)濟學”筆記(3)

字號:

二、典型習題解答:
    1. 填空題(2003年7月試題) 替代效應使價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____________,收入效應使價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____________.
    答案:減少 減少
    提示:注意如何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來說明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反方向變動的原因。
    2.在下列情況下,VCD影碟機的市場需求或需求量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并解釋其原因。
    (1)電*票價從10元下降為5元。
    (2)政府加大了對盜版影碟的打擊力度,盜版碟幾乎沒有了。
    (3)生產(chǎn)影碟機核心部件的工廠發(fā)生大火,半年內無法恢復生產(chǎn)。
    (4)生產(chǎn)影碟機的技術發(fā)生了突破性進步。
    答案:(1)需求減少,因為到電*看電影與看VCD是替代品。
    (2)需求減少。因為盜版影碟與VCD是互補品。
    (3)需求量減少,因為供給減少引起價格上升,也會使需求量減少。
    (4)需求量增加,因為供給增加引起價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
    提示:注意區(qū)分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3.收入增加和價格下降都可以使彩電的市場銷售量增加。從經(jīng)濟分析的角度看,收入增加和價格下降引起的銷售量增加有什么不同
    答案: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整個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價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沿著同一條需求曲線向右下方移動。
    提示:注意能夠運用圖形對該問題進行分析。
    4. 單項選擇題(2003年5月試題) 下列哪一項會導致某種商品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 )
    A.消費者收入增加
    B.互補品價格上升
    C.替代品價格上升
    D.該商品的價格下降
    答案:B.
    提示:注意搞清楚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與需求曲線移動的不同;結合影響需求的各種因素分析它們的變化如何引起需求曲線的移動。
    5. 填空題(2003年7月試題) 當市場供求關系實現(xiàn)均衡時,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等,需求量與供給量也相等,處于這種均衡狀態(tài)的市場稱為市場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狀態(tài)。
    答案:市場出清
    提示:注意要正確理解均衡價格的含義。
    6.填空題(2003年5月試題) 供給的變動引起均衡價格_______方向變動,均衡數(shù)量_______方向變動。
    答案:反 同
    提示:在掌握供求定理時,要注意通過圖形理解其內涵。
    7. 單項選擇題(2003年7月試題) 對一般的商品來說,當其供給不變時,如果其需求增加,則該商品的:( )
    A.均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shù)量減少
    B.均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shù)量增加
    C.均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shù)量減少
    D.均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shù)量增加
    答案:B.
    提示:注意能夠利用圖形理解供給或需求的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shù)量的影響。
    8. 判斷正誤題(2003年5月試題) 當我們想讓人們節(jié)約水時,提價是的方法。
    答案:√。
    提示:注意理解價格在經(jīng)濟中的作用及價格是調節(jié)經(jīng)濟的“看不見的手”。
    9.對下列的兩個命題作出判斷:
    (1)有人說,“破壞一個城市的辦法除了轟炸之外就是限制房租了”。你認為這句話對嗎 為什么
    (2)一種觀點認為,“最低工資法是保護所有低收入者的”。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 為什么
    答案:(1)對。因為在限制房租(即實行價格上限)的情況下,房東不愿意修理房子,也不愿增加住房,一個城市一定破破爛爛。
    (2)不對。最低工資法保護已有工作的低收入者,使他們的收入有保證。但增加了失業(yè)(即供給過剩),使另一些低收入者找工作更困難。
    提示:注意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一些現(xiàn)實經(jīng)濟問題。
    10.有些地方規(guī)定電影票價不得超過25元,最低不得低于10元。你認為這種作法會引起什么后果 這種作法有利于還是有害于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答案:(1)25元屬于價格上限,10元屬于價格下限。
    (2)當影片好時,25元價格會引起觀眾人數(shù)太多;當影片不好時,10元價格會使觀眾太少。
    (3)不利于電影業(yè)發(fā)展。
    11.現(xiàn)在我國農產(chǎn)品實行保護價放開收購。你認為這種政策有什么利弊 在加入WTO以后能否仍然采用這種辦法
    參考答案:(1)有利之處是保護農民利益,穩(wěn)定農民收入;不利之處是農產(chǎn)品供大于求,政府財政支出增加;不利于農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
    (2)加入WTO之后要放開價格,調整產(chǎn)業(y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