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學兒童道德評價能力發(fā)展的有以下特點:
(1)從“他律”到“自律”。 (2分)
(2)從效果到動機。(1分)
(3)從別人到自己。(1分)
(4)從片面到全面。(1分)
5、練習曲線的典型勢態(tài)是練習曲線呈負加速變化。
其特點是:
初期進步快;(1分)
練習高原現象;(1分)
后期進步慢;(1分)
總的趨勢是進步,(1分)
但有時會有暫時的退步。(1分)
五、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有關長時記憶的遺忘理論(學生回答出兩種即可,4分)
(1)干擾說。該理論認為,導致遺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進入了記憶系統(tǒng),干擾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就是先后學習項目之間的相互干擾。
(2)衰退說。該理論認為,學習是以某種方式在大腦建立痕跡的過程,記憶中信息的遺忘是因為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隨時間的增加逐漸減弱,以至消退。因此,適量的過度學習和復習有利于加深記憶痕跡,能阻止遺忘的進程。
(3)線索依存說。該理論認為,進入長時記憶的信息一般不會“漏失”,遺忘并不意味著長時記憶中不存在有關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因此,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網絡,教會學生利用線索提取有關知識,是教師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記憶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動機說。該理論認為,遺忘是人出于某種動機而主動壓抑的結果。
(5)同化說。該理論認為,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
小學兒童記憶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4分)
(1)記憶有意性、主動性的發(fā)展;
(2)記憶策略的發(fā)展。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善于發(fā)現記憶材料中的規(guī)則,把握了規(guī)則,就會提高記憶的效果;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可能自發(fā)地復述記憶材料;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善于聯(lián)想。
(考生將所述的遺忘理論結合小學兒童記憶發(fā)展的特點,并能合理根據自己教學經驗回答得7分)
2、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1分)
會小學兒童學習遷移的基本策略有:(10分)
(1)建立遷移的認知結構;
小學兒童的認知結構是從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現順序,對促進小學兒童建立認知結構是很重要的。教師對教材呈現的順序應努力做到:①從一般到個別,使教材漸進分化;②建立橫向練習,使教材綜合貫通;③從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組織序列化。
(2)訓練遷移的認知策略能力;
認知策略是個體面對新的問題時,個人調節(jié)與監(jiān)控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技能。為了在教學中訓練小學兒童的認知策略能力以促進小學兒童的遷移,應努力做到:
①注意小學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②提高小學兒童的概括水平;③多方面應用概括出來的原則
(1)從“他律”到“自律”。 (2分)
(2)從效果到動機。(1分)
(3)從別人到自己。(1分)
(4)從片面到全面。(1分)
5、練習曲線的典型勢態(tài)是練習曲線呈負加速變化。
其特點是:
初期進步快;(1分)
練習高原現象;(1分)
后期進步慢;(1分)
總的趨勢是進步,(1分)
但有時會有暫時的退步。(1分)
五、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有關長時記憶的遺忘理論(學生回答出兩種即可,4分)
(1)干擾說。該理論認為,導致遺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進入了記憶系統(tǒng),干擾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就是先后學習項目之間的相互干擾。
(2)衰退說。該理論認為,學習是以某種方式在大腦建立痕跡的過程,記憶中信息的遺忘是因為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隨時間的增加逐漸減弱,以至消退。因此,適量的過度學習和復習有利于加深記憶痕跡,能阻止遺忘的進程。
(3)線索依存說。該理論認為,進入長時記憶的信息一般不會“漏失”,遺忘并不意味著長時記憶中不存在有關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因此,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網絡,教會學生利用線索提取有關知識,是教師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記憶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動機說。該理論認為,遺忘是人出于某種動機而主動壓抑的結果。
(5)同化說。該理論認為,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
小學兒童記憶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4分)
(1)記憶有意性、主動性的發(fā)展;
(2)記憶策略的發(fā)展。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善于發(fā)現記憶材料中的規(guī)則,把握了規(guī)則,就會提高記憶的效果;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可能自發(fā)地復述記憶材料;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善于聯(lián)想。
(考生將所述的遺忘理論結合小學兒童記憶發(fā)展的特點,并能合理根據自己教學經驗回答得7分)
2、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1分)
會小學兒童學習遷移的基本策略有:(10分)
(1)建立遷移的認知結構;
小學兒童的認知結構是從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現順序,對促進小學兒童建立認知結構是很重要的。教師對教材呈現的順序應努力做到:①從一般到個別,使教材漸進分化;②建立橫向練習,使教材綜合貫通;③從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組織序列化。
(2)訓練遷移的認知策略能力;
認知策略是個體面對新的問題時,個人調節(jié)與監(jiān)控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技能。為了在教學中訓練小學兒童的認知策略能力以促進小學兒童的遷移,應努力做到:
①注意小學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②提高小學兒童的概括水平;③多方面應用概括出來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