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設備監(jiān)理師輔導:設備監(jiān)理師質量控制常用工具

字號:

一、兩表兩圖——常用的工具
    (一)、調(diào)查表
    操作程序
    ①確立收集數(shù)據(jù)的具體目的。(將要解決的問題)
    ②識別為達到目的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解決問題)
    ③確定由誰以及如何分析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工具)
    ④編制用于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并提供記錄以下信息的欄目:誰收集的數(shù)據(jù);何地、何時,以何種方式收集的數(shù)據(jù)。
    ⑤通過收集和記錄某些數(shù)據(jù)來試用表格。評審并修訂表格。
    (二)、對策表
    用以表明對策措施和標準要求。
    (三)因果圖
    因果圖是用于考慮并表示已知結果與其所有可能原因之間關系的一種圖形工具。各種原因可歸納為類別原因和子原因,形成類似魚骨的圖樣,所以因果圖也稱為魚骨圖。因果圖可用于分析、表達因果關系,通過識別癥狀、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
    1.應用過程
    ①明確、扼要地確定工程設備結果。
    ②尋找主要可能原因。如環(huán)境、能源、人員、材料、方法、機器設備、測量方法過程、以及數(shù)據(jù)信息系統(tǒng)等方面原因。
    ③開始畫圖,把結果作為輸出,畫在右邊的方框中,作為輸入的各種類別原因,畫于結果的左邊方框中。
    ④尋找類別原因的下一層次原因,把它們畫在相應的主枝上。再尋找相應的下一層次原因,一直發(fā)展下去,形成完整的因果圖。一個完整的因果圖至少應有二層。
    ⑤識別層次原因中少量的(3——5個)可能對結果產(chǎn)生影響的原因,針對它們展開進一步工作。
    2.因果圖的分類
    因果圖通過箭線體系,表示結果和原因之間的關系。按體系不同可將其分為以下三類:
    ①結果分解型。結果分解型的核心是不停追問結果發(fā)生的原因,常按人、設備、材料、方法和環(huán)境等五大因素分成五個大,再分別找它們的影響因素作為中枝、細枝、小枝??梢韵到y(tǒng)地把握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但也容易遺漏較小的問題。
    ②原因羅列型。原因羅列型是先把考慮到的所有因素不分層次羅列出來,再根據(jù)因果關系整理這些原因事項,作出因果圖。它能做到不遺漏主要原因,同時又包括各種細枝原因,有利于全面、重點地解決問題。
    ③工序分類型。工序分類型是按照生產(chǎn)或工作的工序順序作為主枝,然后把對工序由影響的原因填在相應的工序上。其缺點是相同的原因可能在不同的工序上多次出現(xiàn),不利于綜合考慮問題發(fā)生的原因。
    3.注意事項
    ①因果圖一般由小組集體繪制,但也可由有足夠知識和經(jīng)驗的個人完成。
    ②結果要提得具體,應具有可操作可度量性,否則因果關系不易明確。
    ③一個結果作一個因果圖,針對不同結果尋找各自原因,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④明確作因果圖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還是保持當前狀態(tài),不同的目的,尋找原因的著眼點不同。
    ⑤發(fā)揮員工能動性,充分發(fā)表意見,使分析深入細致。
    (四)排列圖
    排列圖也稱為帕累托圖,是按照各種原因發(fā)生頻率大小順序繪制的直方圖,表示有多少結果是由已確認的原因導致的。帕累托圖有利于找出主要原因,確定質量改進的關鍵因素,按重要順序排列改進的機會,還可用于鑒定改進效果。
    1.應用程序
    ①選擇要分析的對象,確定用于分析的度量單位,如次數(shù)、成本、不合格品數(shù)等。
    ②選擇用于數(shù)據(jù)分析的時間范圍。時間的長短可以根據(jù)所解決問題的性質選擇。
    ③按度量單位值從大到小的順序把項目從左到右列于橫坐標上,度量單位小的項目可歸為“其他欄”,列于最右端。
    ④在橫坐標兩端各畫一縱坐標,左邊的縱坐標按度量單位標注,其高度等于所有項目的度量值之和,右邊的縱坐標與之等高并按百分比0到100%標定。
    ⑤在每一項目上畫一長方形,用其高度表示該項目的度量。
    ⑥從左向右累加每一項目的度量值,畫出累計頻數(shù)曲線。
    2.排列圖分類
    按排列圖的作用可分為分析現(xiàn)象用排列圖和分析原因用排列圖。
    ①分析現(xiàn)象用排列圖。這種排列圖用于分析不良結果,發(fā)現(xiàn)主要問題。
    ②分析原因用排列圖。這種排列圖用于從過程因素探求原因,發(fā)現(xiàn)主要問題。
    3.注意事項
    ①分類方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圖也不同。不同的觀察角度,要用不同的分類方法,確定各自情況下的“關鍵的少數(shù)原因”。
    ②在排列圖上把累計頻數(shù)分為三類:0-80%間的因素為主要因素,記為A類因素;80%- 90%的因素為次要因素,記為B類因素;90%—100%間的因素為一般因素,記為C類因素。
    ③如果“其他欄”占的比例很大,則說明分類不當,它把許多應該區(qū)別分類的項目歸為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