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管理考研復習時間的三種平衡

字號:

每一個考研人其實都是一個管理者,自我掌控,把握時間。然而,管理者并不是魔術師,在考研的征途上不可能憑空創(chuàng)造奇跡。沒有一個管理者的決定是百分百正確的,在作出決定的過程中必然帶有傾向性、個人判斷以及各種實際情況的限制。因此,如何管理好你的考研時間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一種平衡的藝術。但,平衡不等于平均主義,不是照顧到方方面面,均分人體有限的精力,而是有所取舍、細致周到的集中。
    一、安排適中,布局合理
    考研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時間都是比較緊張的,因此,有些考生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每天都加足馬力,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幾乎所有時間都“奉獻”給了考研事業(yè),結果往往是時間不長就感到體力、精力根本吃不消,就像沙洲鴕鳥顧頭不顧尾、前緊后松,后當其他同學沖刺的時候自己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干著急。相信這其中原因不言自明——自我考研時間管理上沒有掌握好平衡的藝術。
    如何在考研這座獨木橋上把握住平衡,關鍵是合理規(guī)劃,宏觀布局,細處著手。首先要制定長遠的復習計劃,因為這關系到精力的分配問題,安排適中,事半功倍;處理不當,前功盡棄。對此,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按照過去正常的學習時間進行復習,然后逐漸一點點增加,到后沖刺階段達到大值,保證精力的充足投入。其次,要明確“聚沙成塔”的道理,一滴水也可以反射太陽的光輝,因此切不可好高騖遠。復習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要落在實處,否則再高瞻遠矚的計劃也只是一副空架,經不起“實踐”的考驗!比如說,可以利用清晨的時間到學?;蛑車容^安靜的花園、涼亭散散步、背背單詞以及一些比較不錯的英語文章,這樣,既可以陶冶性情,把一天的精力盡快提高到峰值,又可以充分利用時間進行考研的復習,何樂而不為。
    二、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盡量不打消耗戰(zhàn)
    公共課(英語、數學、政治)和專業(yè)課之間有沒有平衡點,能否既兩者兼顧,又有所側重?何時開始復習,又該復習多久?相信諸如此類的一連串問題都會不斷在考生頭腦中浮現,這里就需要展現考研中平衡藝術的魅力。
    有的考生擔心后復習不完,于是早早就開始著手考研的復習,這樣到真正考研前已經備戰(zhàn)了一兩年的時間,可以說是身心俱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消耗戰(zhàn)、長期戰(zhàn)。對此針對廣大考生我們并不建議采取此類戰(zhàn)術,因為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本專業(yè)本校報考、本專業(yè)跨校報考或跨專業(yè)本校報考,像第一類情況早在大三下學期開始就可以,后兩種因為難度有所增加可以調到大三上學期。只有那些選擇跨專業(yè)跨校報考的學生,針對難度、自身掌握情況等多方面的考量,應盡量較早開始,比如大二下學期。戰(zhàn)線拉的過長只會讓自己的生活感到疲憊,影響日常學習任務的完成質量,使自己處于一種失衡狀態(tài)。
    對于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的關系,我們認為,要遵循突出重點、弱項傾斜的原則,切忌“平均主義”,比如英語和數學相比,英語是弱項,那就要在英語方面適當的多花費一些時間;如果是跨專業(yè),那么必然專業(yè)課上要增加投入的精力。當然,這些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把握好個中“度”的問題,抓住平衡點。
    三、有所兼顧,效率優(yōu)先
    實際考研復習中,許多考生都有這樣的顧慮,別人復習多少個小時,自己復習多少個小時,比較之后,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巨大壓力。事實上,不論考研,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求效率。心不在焉的在自習室消磨時間跟坐在電腦前打電動是一個效果,甚至還不如后者,那樣只是在浪費精力,時間就在這耽擱中于指縫間悄然溜走,對考研復習毫無幫助可言。因此,我們提倡學一個小時就要有一個小時的效率,復習效果如何不在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關鍵看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當然,為了保證這種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就必須要有所兼顧。學習狀態(tài)的好壞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像心理、身體健康等等。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性格決定命運,態(tài)度決定一切”,強壯的體魄、平和的心態(tài)是成功考研的重要保證。在身心狀況都不佳的狀況下,可以選擇適當的放松自己,聽聽音樂、去shopping一下、做做健身,把原本失衡的狀態(tài)調整過來,以佳的面貌投入到新一輪復習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