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種子要發(fā)芽,草木要開花,萬物在這里開始了新一輪的生命之旅;春天也是收獲的季節(jié),對考研一族而言,將在這個時節(jié)收獲沉甸甸的希望。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四月,我幸運地成了所有收獲者中的一員。回首過去走過的一年,交織著絢麗與晦暗,溫暖與孤單,精彩與艱難,在所有的風風雨雨過后,我終于迎來了四月明媚的陽光。我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喜悅,也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考研路上的點點滴滴。
一、時間安排
我是從2003級考研結束的那天開始準備考研的,那時候是寒假,我主要做的是心態(tài)上的調整,看了看我喜歡的作家的作品,并大致制定了一整年的復習計劃。我的時間是大致是這樣分配的:
第一輪復習:2月——8月
因為我是跨專業(yè),第一輪復習我重點放在專業(yè)課上,熟悉文學史,對著文學史看作品,。現(xiàn)在想起來,當時能把作品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是很正確的,只有自己有了閱讀體驗,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種很踏實的感覺。
綜合我是6月份聽鄒老師的課才知道我們這一年要考綜合的,在此之前我一直做的是文學理論與西方文論的復習,所以在暑假我的重點就放在古代文學史與外國文學了,主要是看教材,擴大知識量。
這一階段英語也應該帶著,我主要是背單詞,看新概念3,有時間的話做一些基礎性訓練的閱讀,聽力也可以在這一階段就開始。
第二輪復習:9月——12月20日左右
專業(yè)課:看近年的《人大復印資料》《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學術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學術專著,邊看書邊做讀書筆記,并整理以前的聽課筆記。
綜合:分科目歸納整理知識重點,做作品分析的訓練。
公共課:英語大量做閱讀,11月下旬開始做模擬題;9月份開始復習政治
第三輪復習:12月20日——1月5日
專業(yè)課:認真看第一、第二輪復習做的讀書筆記和聽課筆記,加深印象,試著自己給自己出題,想想該怎么答,訓練一下解題思路。
綜合焊聰暗詼終淼鬧噸氐?,像作家左x罰眉塹南衷諞歡ㄒ竅呂戳???/P>
公共課:重點是政治,該背的一定要背了,英語可以看一看以前做過的題中的錯題,分析一下錯誤的原因,真正理解消化,有時間的話再看看單詞。
第四輪復習:1月6日——考試
調整心態(tài),準備應考。政治英語可以再試著做一套模擬題,時間上與考試時間一致,主要是模擬一下氛圍,訓練一下進入考試的狀態(tài)。
二、專業(yè)課——現(xiàn)當代文學的復習:
1、關于文學史
我們上課的時候用的是郭志剛、孫中田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我覺得可以做參考的還有錢理群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和人大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這兩本書當時老師肯定也作為參考書目給大家提過。這三套書是各有特色,綜合起來用可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郭老師的書史料非常詳實,在史的方面是做得很出色的,容量很大,像文學社團方面的介紹就非常全面。錢老師的書則線索非常明晰,他將三個十年分別分為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來介紹,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文學史發(fā)展的脈絡,對于我們從總體上把握中國現(xiàn)代文學是不無裨益的。人大版的差不多是新的文學史,就像書中序言所說的,編寫的老師都是在90年代獲得博士學位并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的,所以這本文學史更切近當下的學術界的一些認識評價。
2、重視文學作品
上課的時候我們肯定都讀過一部分作品,所以第一個階段讀作品,主要就是補。我當時是參照文學史,對著謝冕、錢理群主編的《百年中國文學經(jīng)典》一篇一篇看的,一套八本,我都讀下來了?!督?jīng)典》的覆蓋面是相當大的,把這些作品看一遍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其中有一些長篇小說只是存目,對于復習而言,長篇小說我們可能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看,我的方法是看看開頭結尾看看文學史中介紹的比較精彩的章節(jié),主要感受一下作家的寫作特色。
3、好好利用課堂資源
文學史我們都是大一的時候學的,那個時候還小,我們可能并沒有想到兩年以后會考研,但是肯定聽過課的,肯定有聽課筆記的,筆記是非常有用的,一方面可以幫我們理清復習的線索與重點——老師講課的重點當然是重點,另一方面也可以幫我們回憶起初學習的場景,有利于我們的強化記憶。
到了大三大四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會相應地會有一些選修課,這些選修課是在文學史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帶有一些研究的性質,建議大家有時間都去聽一聽,當時我是所有老師的課都有上過。這些選修課可以很好地補充我們文學史學習上的欠缺。我學文學史的時候,戲劇是糟糕的一塊,后來選了鄒老師的現(xiàn)當代戲劇研究,補到了很多關于戲劇的知識,像戲劇理論方面的知識,平時看文學文學史都是很難遇到的;鄒老師的課上還會放一些話劇的片子,給平時接觸戲劇不多的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感受話劇的機會。除了擴充知識,選修課上我們還應該學學老師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楊老師在現(xiàn)代小說研究課上講林紓時,她就給我們講了初林紓是怎樣引起她的興趣的;黃老師在講周作人的時候也參照魯迅講了他做周作人研究的機緣。老師的這些經(jīng)驗,其實是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告訴我們如何進入我們將來的研究領域,這種思維方式無論是對我們考研還是以后作研究都是很有好處的。
另外,現(xiàn)當代的老師上課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知識量非常大,經(jīng)常會在講課的時候遷移到相關的研究情況,可能有些研究情況老師并沒有時間在課堂上講得很詳細,但老師一般會告訴我們在那些地方可以查到這些資料,既然我們有機會知道這些信息,我們就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些信息,對于老師提到的研究者提到的文章與著作,課余時間我們可以自己找來看一看。把課堂用好用足,絕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本身。而學會聽課,正是我們本系本校學生的優(yōu)勢所在。
4、多看看與專業(yè)相關的期刊
面對考研,僅僅是文學史和文學作品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看看別人是怎么分析怎樣評價的。而且既然選擇了上研究生,我們對自己所選擇的領域的學術現(xiàn)狀也應該有相應的了解。我??吹挠小度舜髲陀≠Y料》和《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基本上從2003——2000年都翻過一遍,一邊看一邊做筆記。說到做讀書筆記,學了三年中文,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經(jīng)驗與技巧,我想說的是記讀書筆記切忌大段大段地抄別人的東西,我一般是找關鍵句與關鍵詞,通過這些能夠很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思路,論述問題的角度,另外,文章用的史料也是我比較關注的,比較新鮮的史料我一般會記清楚來源。做讀書筆記好還注明文章的出處,這樣以后查起原文來也比較方便,這樣的積累對寫畢業(yè)論文也是很有好處的。除了這兩種刊物,還有《文學評論》、《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新文學史料》等都是很不錯的,有時間大家可以隨便翻一翻,找找自己感興趣的看看都是會很有收獲的。看論文看得比較累的時候可以換換口味,看看當下的創(chuàng)作,我總覺得這是跟看論文一樣重要的。看文學史看評論總是有歷史感,而看當下的創(chuàng)作則比較有參與感,與時代切近與自己的生活切近總能更好地調動起我們的激情,活躍我們的思維,一方面是調節(jié)一方面也是訓練。在四種文體中我感興趣的是小說,而且從高中就養(yǎng)成的習慣,我比較愛看《小說月報》??傆X得我們的圖書館是非常好的資源寶庫,能擁有這樣的資源我們就一定要用好用足。
除了期刊,學術著作我們也要留意一下,這方面的書很多,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我推薦一些在我的復習中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的書:
陳白塵、董健的《中國現(xiàn)代戲劇史稿》,對著這本書結合鄒老師的課做梳理,戲劇這一塊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王曉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里面的文章真的是很不錯,思路好結構好語言也好。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對當代文學上的很多問題都有很好的見解。
《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現(xiàn)在我們沒有這么多的時間把所有整個新文學大系都讀完,可以先看一看它的導言,看看前人都做了那些研究和評價。我重點看了第一個十年的,那個年代的大師們真的是有很獨到的見解。
溫儒敏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課程學習指導》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研究》,這兩本當然算不上專著,也比較淺,適合剛開始復習的時候用。
5、關于答題
首先思維要盡量開闊,多選取一些角度,但絕不能為了多些角度就從1列舉到11,那也是煩人的,在考慮廣度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深度,盡量把我們的想法論述清楚。然后論述的時候史料的引用也很重要,雖然考試不像寫論文我們不可能記得那么準確,但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
注意答題的條理性,哪些該放在前面哪些該放在后面應該有一個整體的安排,我覺得論述題應該以寫論文的態(tài)度來對待它,該做梳理的地方一定要認真做梳理,注意現(xiàn)當代文學打通,體現(xiàn)整體意識。
體現(xiàn)聽課的特色,體現(xiàn)師大的特色,特別是在遇到難題不太好分析的時候多想想我們上課講了些什么,這樣能幫助我們獲得思路。
三、綜合課的復習
綜合課看起來很多很龐雜,其實沒有那么難,如果說專業(yè)課在深的話綜合就在廣,所以它不可能很難。我們都學過了所有的課程,在看看文學史,前面100分的基礎基本上可以很好地應付了。我的感覺是名詞解釋與簡答考的都是重點,只要是學過中文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填空題涉及的量比較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所以要做好填空還要靠平時多積累。
說一說作品分析。作品分析還是可以做一做準備的,平時多看看《名作欣賞》上的文章,有些其實就是我們已經(jīng)上研究生的學長寫的,可以學一學他們的分析方法,結構,語言都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另外自己也可以做一做作品分析的訓練,我分析過兩篇,一篇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另一篇是汪曾祺的《戴車匠》,都是我喜歡的作品。大家可以各種文類都試一試。在考場上做作品分析,至少得留出80分鐘的時間,平時訓練的時候就要注意控制時間。很多人都覺得現(xiàn)在做作品分析理論性強會好一些,我的感覺是沒有必要去刻意追求理論性,深度也并不表現(xiàn)在理論性上,而且在那么有限的時間又那么緊張的情況下,沒有深厚的積累上升到很高的理論性也很難。我還是比較尊重我讀作品的第一感受,盡量把這一感受捕捉好表述好。作品分析還要有切入點有中心點,這與平時的論文一樣。適當留心一下結構,一篇短小的文章結構上很有特色也會讓老師眼睛為之一亮的。語言要盡量流暢些,好能有幾處很精彩很能顯示個人語言風格的句子,當寫作進入狀態(tài)的時候大家都能做到這一點。
四、公共課的復習
英語是一大難題,是應該放在與專業(yè)課同等重要的地位的。
單詞:第一輪復習要好好記單詞,可以對著考綱,先把不認得的單詞找出來,以后復習就看這些單詞就可以了。我不太習慣用考綱記單詞,我喜歡在文章中記單詞,我主要是靠新概念3新概念4來擴充單詞量的,這樣可能達不到考綱要求的量,但是所記的單詞都比較牢靠,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訓練了猜詞的能力。
閱讀:從一開始復習閱讀就是重中之重,第一輪做得比較簡單,我用的是朱泰祺閱讀中的passage部分,第二輪復習主要做歷年真題中的閱讀理解與畢金獻模擬題中的閱讀理解。做閱讀不在多而在精,每一篇的題都要真正弄懂,還可以挑出一些比較好的文章來做精讀。
聽力:我從十月份才開始做專門的訓練,用的是新東方的聽力,感覺有一點晚。聽力除了聽,還可以讀一讀那些聽力材料,發(fā)音準了,聽力也就隨之進步了。說到讀,我覺得在第一輪復習中時間很充裕的條件下可以多讀一讀,培養(yǎng)一下語感,這對做完型是有很大幫助的。在讀這一方面我主要是用新概念3,暑假里每天抽40分鐘讀一讀,比較喜歡的文字可以嘗試背下來。
完型、翻譯與作文我都沒有做特別的復習,主要是做真題與模擬題。真題很重要,應該好好做也應該都弄清楚。畢金獻的模擬題難度稍大,做的時候成績不理想也不要太灰心,我覺得它與真題的思路還是比較接近的。
政治是小case,對于學中文的人而言政治絕對不是難題,一方面高考的時候學過底子是很牢的,另一方面政治的答題技巧與專業(yè)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譬如說條理性,答題的深度與廣度,這些都是相通的。政治我是從9份才開始復習的,第一輪主要看材料,不要強求記得多少,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就可以了,但是對它的知識結構一定要清晰。第一輪看完以后可以做一些選擇題,鞏固一下也是進一步的復習。到12月中旬差不多各種考研班還有相關的資料都開始劃出重點了,這時候可以根據(jù)這些重點記一些必要的東西。關于考研班,我覺得也沒有必要說一定要報,從今年的考題就可以看出題是越來越活,要想再像以前那樣壓到題基本上不可能。如果一定想報的話,我建議報串講班,主要聽聽老師怎樣審題怎樣分析題目的,同時知識結構也能夠更清晰。
公共課是大家都要考的,所以也可以更好地共享資源,大家平時多交流一些彼此的想法是很有好處的,多上上考研網(wǎng)站,可以獲得很多信息。
回首看看我在考研路上留下的腳印,有深有淺有筆直有歪斜。去年的這個時候,是我糟糕的時候,考研的目標已經(jīng)確定,而初的新鮮與好奇也已經(jīng)過去,需要復習的東西卻還是一團散沙,星星點點,讓我找不到頭緒什么也抓不住。我是在兄長與朋友的鼓勵下走過了那艱難的日子。萬事開頭難,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當初的迷惘與不順走過之后,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所有的汗水與淚水,都會獲得完美的回報的。在后來復習備考的日子里,隨著我對專業(yè)課的熟悉,我也開始學著從現(xiàn)代文學中尋求精神之源,魯迅反抗絕望的精神,沈從文獨立支撐的審美理想,都曾經(jīng)給了我很多啟發(fā)給了我很大的力量,我能感覺得到我所選擇的專業(yè)是怎樣一點一滴滲透到我的生命中的,我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滲透中逐漸坦然逐漸自信的。
這些都是我在復習過程中真實的感受,可能有些做法為了考試過于功利了一些,從做學問的角度來講還是需要矯正的。我想說的是我們必須通過考研獲得這塊敲門磚我們才能進入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這一領域,才能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中文其實是與生活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的,特別是現(xiàn)當代文學,對生活有著更強的滲透力,復習與生活有時候就是融為一體的,看一場話劇,去現(xiàn)代文學館聽講座,參觀魯迅博物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都既是豐富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在為我們的考試做積累。
后我想說的是,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經(jīng)過一番辛勤的耕耘,這個春天的播種必將在下一個這樣的季節(jié)收獲沉甸甸的希望!
一、時間安排
我是從2003級考研結束的那天開始準備考研的,那時候是寒假,我主要做的是心態(tài)上的調整,看了看我喜歡的作家的作品,并大致制定了一整年的復習計劃。我的時間是大致是這樣分配的:
第一輪復習:2月——8月
因為我是跨專業(yè),第一輪復習我重點放在專業(yè)課上,熟悉文學史,對著文學史看作品,。現(xiàn)在想起來,當時能把作品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是很正確的,只有自己有了閱讀體驗,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種很踏實的感覺。
綜合我是6月份聽鄒老師的課才知道我們這一年要考綜合的,在此之前我一直做的是文學理論與西方文論的復習,所以在暑假我的重點就放在古代文學史與外國文學了,主要是看教材,擴大知識量。
這一階段英語也應該帶著,我主要是背單詞,看新概念3,有時間的話做一些基礎性訓練的閱讀,聽力也可以在這一階段就開始。
第二輪復習:9月——12月20日左右
專業(yè)課:看近年的《人大復印資料》《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學術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學術專著,邊看書邊做讀書筆記,并整理以前的聽課筆記。
綜合:分科目歸納整理知識重點,做作品分析的訓練。
公共課:英語大量做閱讀,11月下旬開始做模擬題;9月份開始復習政治
第三輪復習:12月20日——1月5日
專業(yè)課:認真看第一、第二輪復習做的讀書筆記和聽課筆記,加深印象,試著自己給自己出題,想想該怎么答,訓練一下解題思路。
綜合焊聰暗詼終淼鬧噸氐?,像作家左x罰眉塹南衷諞歡ㄒ竅呂戳???/P>
公共課:重點是政治,該背的一定要背了,英語可以看一看以前做過的題中的錯題,分析一下錯誤的原因,真正理解消化,有時間的話再看看單詞。
第四輪復習:1月6日——考試
調整心態(tài),準備應考。政治英語可以再試著做一套模擬題,時間上與考試時間一致,主要是模擬一下氛圍,訓練一下進入考試的狀態(tài)。
二、專業(yè)課——現(xiàn)當代文學的復習:
1、關于文學史
我們上課的時候用的是郭志剛、孫中田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我覺得可以做參考的還有錢理群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和人大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這兩本書當時老師肯定也作為參考書目給大家提過。這三套書是各有特色,綜合起來用可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郭老師的書史料非常詳實,在史的方面是做得很出色的,容量很大,像文學社團方面的介紹就非常全面。錢老師的書則線索非常明晰,他將三個十年分別分為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來介紹,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文學史發(fā)展的脈絡,對于我們從總體上把握中國現(xiàn)代文學是不無裨益的。人大版的差不多是新的文學史,就像書中序言所說的,編寫的老師都是在90年代獲得博士學位并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的,所以這本文學史更切近當下的學術界的一些認識評價。
2、重視文學作品
上課的時候我們肯定都讀過一部分作品,所以第一個階段讀作品,主要就是補。我當時是參照文學史,對著謝冕、錢理群主編的《百年中國文學經(jīng)典》一篇一篇看的,一套八本,我都讀下來了?!督?jīng)典》的覆蓋面是相當大的,把這些作品看一遍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其中有一些長篇小說只是存目,對于復習而言,長篇小說我們可能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看,我的方法是看看開頭結尾看看文學史中介紹的比較精彩的章節(jié),主要感受一下作家的寫作特色。
3、好好利用課堂資源
文學史我們都是大一的時候學的,那個時候還小,我們可能并沒有想到兩年以后會考研,但是肯定聽過課的,肯定有聽課筆記的,筆記是非常有用的,一方面可以幫我們理清復習的線索與重點——老師講課的重點當然是重點,另一方面也可以幫我們回憶起初學習的場景,有利于我們的強化記憶。
到了大三大四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會相應地會有一些選修課,這些選修課是在文學史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帶有一些研究的性質,建議大家有時間都去聽一聽,當時我是所有老師的課都有上過。這些選修課可以很好地補充我們文學史學習上的欠缺。我學文學史的時候,戲劇是糟糕的一塊,后來選了鄒老師的現(xiàn)當代戲劇研究,補到了很多關于戲劇的知識,像戲劇理論方面的知識,平時看文學文學史都是很難遇到的;鄒老師的課上還會放一些話劇的片子,給平時接觸戲劇不多的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感受話劇的機會。除了擴充知識,選修課上我們還應該學學老師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楊老師在現(xiàn)代小說研究課上講林紓時,她就給我們講了初林紓是怎樣引起她的興趣的;黃老師在講周作人的時候也參照魯迅講了他做周作人研究的機緣。老師的這些經(jīng)驗,其實是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告訴我們如何進入我們將來的研究領域,這種思維方式無論是對我們考研還是以后作研究都是很有好處的。
另外,現(xiàn)當代的老師上課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知識量非常大,經(jīng)常會在講課的時候遷移到相關的研究情況,可能有些研究情況老師并沒有時間在課堂上講得很詳細,但老師一般會告訴我們在那些地方可以查到這些資料,既然我們有機會知道這些信息,我們就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些信息,對于老師提到的研究者提到的文章與著作,課余時間我們可以自己找來看一看。把課堂用好用足,絕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本身。而學會聽課,正是我們本系本校學生的優(yōu)勢所在。
4、多看看與專業(yè)相關的期刊
面對考研,僅僅是文學史和文學作品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看看別人是怎么分析怎樣評價的。而且既然選擇了上研究生,我們對自己所選擇的領域的學術現(xiàn)狀也應該有相應的了解。我??吹挠小度舜髲陀≠Y料》和《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基本上從2003——2000年都翻過一遍,一邊看一邊做筆記。說到做讀書筆記,學了三年中文,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經(jīng)驗與技巧,我想說的是記讀書筆記切忌大段大段地抄別人的東西,我一般是找關鍵句與關鍵詞,通過這些能夠很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思路,論述問題的角度,另外,文章用的史料也是我比較關注的,比較新鮮的史料我一般會記清楚來源。做讀書筆記好還注明文章的出處,這樣以后查起原文來也比較方便,這樣的積累對寫畢業(yè)論文也是很有好處的。除了這兩種刊物,還有《文學評論》、《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新文學史料》等都是很不錯的,有時間大家可以隨便翻一翻,找找自己感興趣的看看都是會很有收獲的。看論文看得比較累的時候可以換換口味,看看當下的創(chuàng)作,我總覺得這是跟看論文一樣重要的。看文學史看評論總是有歷史感,而看當下的創(chuàng)作則比較有參與感,與時代切近與自己的生活切近總能更好地調動起我們的激情,活躍我們的思維,一方面是調節(jié)一方面也是訓練。在四種文體中我感興趣的是小說,而且從高中就養(yǎng)成的習慣,我比較愛看《小說月報》??傆X得我們的圖書館是非常好的資源寶庫,能擁有這樣的資源我們就一定要用好用足。
除了期刊,學術著作我們也要留意一下,這方面的書很多,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我推薦一些在我的復習中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的書:
陳白塵、董健的《中國現(xiàn)代戲劇史稿》,對著這本書結合鄒老師的課做梳理,戲劇這一塊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王曉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里面的文章真的是很不錯,思路好結構好語言也好。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對當代文學上的很多問題都有很好的見解。
《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現(xiàn)在我們沒有這么多的時間把所有整個新文學大系都讀完,可以先看一看它的導言,看看前人都做了那些研究和評價。我重點看了第一個十年的,那個年代的大師們真的是有很獨到的見解。
溫儒敏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課程學習指導》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研究》,這兩本當然算不上專著,也比較淺,適合剛開始復習的時候用。
5、關于答題
首先思維要盡量開闊,多選取一些角度,但絕不能為了多些角度就從1列舉到11,那也是煩人的,在考慮廣度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深度,盡量把我們的想法論述清楚。然后論述的時候史料的引用也很重要,雖然考試不像寫論文我們不可能記得那么準確,但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
注意答題的條理性,哪些該放在前面哪些該放在后面應該有一個整體的安排,我覺得論述題應該以寫論文的態(tài)度來對待它,該做梳理的地方一定要認真做梳理,注意現(xiàn)當代文學打通,體現(xiàn)整體意識。
體現(xiàn)聽課的特色,體現(xiàn)師大的特色,特別是在遇到難題不太好分析的時候多想想我們上課講了些什么,這樣能幫助我們獲得思路。
三、綜合課的復習
綜合課看起來很多很龐雜,其實沒有那么難,如果說專業(yè)課在深的話綜合就在廣,所以它不可能很難。我們都學過了所有的課程,在看看文學史,前面100分的基礎基本上可以很好地應付了。我的感覺是名詞解釋與簡答考的都是重點,只要是學過中文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填空題涉及的量比較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所以要做好填空還要靠平時多積累。
說一說作品分析。作品分析還是可以做一做準備的,平時多看看《名作欣賞》上的文章,有些其實就是我們已經(jīng)上研究生的學長寫的,可以學一學他們的分析方法,結構,語言都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另外自己也可以做一做作品分析的訓練,我分析過兩篇,一篇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另一篇是汪曾祺的《戴車匠》,都是我喜歡的作品。大家可以各種文類都試一試。在考場上做作品分析,至少得留出80分鐘的時間,平時訓練的時候就要注意控制時間。很多人都覺得現(xiàn)在做作品分析理論性強會好一些,我的感覺是沒有必要去刻意追求理論性,深度也并不表現(xiàn)在理論性上,而且在那么有限的時間又那么緊張的情況下,沒有深厚的積累上升到很高的理論性也很難。我還是比較尊重我讀作品的第一感受,盡量把這一感受捕捉好表述好。作品分析還要有切入點有中心點,這與平時的論文一樣。適當留心一下結構,一篇短小的文章結構上很有特色也會讓老師眼睛為之一亮的。語言要盡量流暢些,好能有幾處很精彩很能顯示個人語言風格的句子,當寫作進入狀態(tài)的時候大家都能做到這一點。
四、公共課的復習
英語是一大難題,是應該放在與專業(yè)課同等重要的地位的。
單詞:第一輪復習要好好記單詞,可以對著考綱,先把不認得的單詞找出來,以后復習就看這些單詞就可以了。我不太習慣用考綱記單詞,我喜歡在文章中記單詞,我主要是靠新概念3新概念4來擴充單詞量的,這樣可能達不到考綱要求的量,但是所記的單詞都比較牢靠,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訓練了猜詞的能力。
閱讀:從一開始復習閱讀就是重中之重,第一輪做得比較簡單,我用的是朱泰祺閱讀中的passage部分,第二輪復習主要做歷年真題中的閱讀理解與畢金獻模擬題中的閱讀理解。做閱讀不在多而在精,每一篇的題都要真正弄懂,還可以挑出一些比較好的文章來做精讀。
聽力:我從十月份才開始做專門的訓練,用的是新東方的聽力,感覺有一點晚。聽力除了聽,還可以讀一讀那些聽力材料,發(fā)音準了,聽力也就隨之進步了。說到讀,我覺得在第一輪復習中時間很充裕的條件下可以多讀一讀,培養(yǎng)一下語感,這對做完型是有很大幫助的。在讀這一方面我主要是用新概念3,暑假里每天抽40分鐘讀一讀,比較喜歡的文字可以嘗試背下來。
完型、翻譯與作文我都沒有做特別的復習,主要是做真題與模擬題。真題很重要,應該好好做也應該都弄清楚。畢金獻的模擬題難度稍大,做的時候成績不理想也不要太灰心,我覺得它與真題的思路還是比較接近的。
政治是小case,對于學中文的人而言政治絕對不是難題,一方面高考的時候學過底子是很牢的,另一方面政治的答題技巧與專業(yè)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譬如說條理性,答題的深度與廣度,這些都是相通的。政治我是從9份才開始復習的,第一輪主要看材料,不要強求記得多少,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就可以了,但是對它的知識結構一定要清晰。第一輪看完以后可以做一些選擇題,鞏固一下也是進一步的復習。到12月中旬差不多各種考研班還有相關的資料都開始劃出重點了,這時候可以根據(jù)這些重點記一些必要的東西。關于考研班,我覺得也沒有必要說一定要報,從今年的考題就可以看出題是越來越活,要想再像以前那樣壓到題基本上不可能。如果一定想報的話,我建議報串講班,主要聽聽老師怎樣審題怎樣分析題目的,同時知識結構也能夠更清晰。
公共課是大家都要考的,所以也可以更好地共享資源,大家平時多交流一些彼此的想法是很有好處的,多上上考研網(wǎng)站,可以獲得很多信息。
回首看看我在考研路上留下的腳印,有深有淺有筆直有歪斜。去年的這個時候,是我糟糕的時候,考研的目標已經(jīng)確定,而初的新鮮與好奇也已經(jīng)過去,需要復習的東西卻還是一團散沙,星星點點,讓我找不到頭緒什么也抓不住。我是在兄長與朋友的鼓勵下走過了那艱難的日子。萬事開頭難,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當初的迷惘與不順走過之后,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所有的汗水與淚水,都會獲得完美的回報的。在后來復習備考的日子里,隨著我對專業(yè)課的熟悉,我也開始學著從現(xiàn)代文學中尋求精神之源,魯迅反抗絕望的精神,沈從文獨立支撐的審美理想,都曾經(jīng)給了我很多啟發(fā)給了我很大的力量,我能感覺得到我所選擇的專業(yè)是怎樣一點一滴滲透到我的生命中的,我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滲透中逐漸坦然逐漸自信的。
這些都是我在復習過程中真實的感受,可能有些做法為了考試過于功利了一些,從做學問的角度來講還是需要矯正的。我想說的是我們必須通過考研獲得這塊敲門磚我們才能進入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這一領域,才能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中文其實是與生活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的,特別是現(xiàn)當代文學,對生活有著更強的滲透力,復習與生活有時候就是融為一體的,看一場話劇,去現(xiàn)代文學館聽講座,參觀魯迅博物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都既是豐富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在為我們的考試做積累。
后我想說的是,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經(jīng)過一番辛勤的耕耘,這個春天的播種必將在下一個這樣的季節(jié)收獲沉甸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