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專業(yè)并非遙不可及內容:熱門專業(yè)并非遙不可及——我是怎樣考取北大法律系研究生的終于從千軍萬馬的考研大軍中殺將出來,成為北京大學法律系知識產權法專業(yè)的碩土研究生,心情是何等的激動!回顧自己的考研經歷,在慨嘆幸運的同時,更覺得是‘決心、信心、恒心“使我登上了成功之巔。
大學本科,我不是學法律的,而是本校的地質系。但由于從小便對法律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在北大自由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在大學二年級時便開始輔修了法律系的部分課程,開始了我連自己都不能把握的艱苦的法學之路。但從那時起,我便下決心畢業(yè)時一定得報考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說真的。當時對法律是一無所知,就只知道法律代表公平與正義。至于對當時各專業(yè)的情況,也沒更多的了解。但是,畢競大二才剛剛開始,時間還允許我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于是,從大二開始,在我的腦海中,便沒有了“星期天”的概念,平時時間大多用來學習本專業(yè)的知識,而星期天,我則是在法律的海洋里遨游。
這樣過了兩年,到了大四,通過輔修、自學等方式,我總共學習了十幾門法律課程,并且,有關考研的課程如目法學、民事訴訟法學、憲法學、法理學、刑法學、刑事訴說法學、行政訴訟法學、行政法學等若干課程都基本上學過了,同時還閱讀了相關的一些法學刊物。但當時并不知道考研就考這些課程,而是從法律系老鄉(xiāng)那里了解到這些課程都是學習法律的基礎課程。既然是基礎,那我就學吧。但由于時間所限,學得并不扎實,但令我欣喜的是,兩年的學習使我學會了用法律語言來進行思維,進行表達。
真正準備考研的時間應從大四那年算起。在這之前,雖也學過一些法律課程,但對于考研。如同做其它任何事一樣,在沒有經歷之前,是一無所知的。我也不太愛打聽有什么樣的專業(yè),每個專業(yè)招多少人,需要考些什么課程。因為我覺得,每年的情況都在變化,去年的信息對今年不會有太多的幫助。記得特別清楚的是,1996年9月3日,我剛從外地實習回校,放下行李之后,就騎上自己的破自行車趕到研究生院看早已公布的97年度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從這之后,我才初步了解了法律系的碩士點情況。當時,法律系共有17個碩士點。但被人們公認為熱門的有三個專業(yè),即經濟法、國際經濟法、民商法專業(yè)。雖然專業(yè)各不相同,但考研的基礎課都相同,即一門是理論法學。包括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等三門課程;而另一門是應用法學,包括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訴訟法學等三門實體法學和三門程序法學課程,共6門作為一門課程來考試。但專業(yè)課考試范圍就不太一樣了。如考民商法專業(yè),專業(yè)課只有民法學一門課程,而其它的專業(yè),如國際經濟法專業(yè),則須考國際貿易法、國際金融法等好幾門課程。在當時,我雖學過一些法律,但學得不多、不深、不精,而有關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的專業(yè)課程則基本上沒有學過。針對這種情況,再聯(lián)系我已學過的課程,我決定選擇報考民商法專業(yè)。但我仔細一看民商法專業(yè)的介紹,卻發(fā)現(xiàn)民商法專業(yè)有兩個方向,一是民法學方向,二是知識產權法學方向。這兩個方向的考試科目、考試范圍都是相同的。但如果報考知識產權法學方向,而考生又是理工農醫(yī)類本科畢業(yè)的話,可以不考理論法學,而可選考高等數(shù)學或者普通化學。原來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知識產權法專業(yè)的研究生,大多需要理工科背景!原來,知識產權法是伴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逐漸產生、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型的應用型法律科學,并且與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電子技術等其它高科技密切相關,因此,它的專業(yè)性極強,在專利法領域尤其如此。我想,既然我具有理工科背景,又學習過相當?shù)姆桑尾粓罂贾R產權法方向呢?后來的事實證明我當時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下定決心選擇了方向之后,接下來的事便是準備復習了。我首先制訂了復習計劃。在9月至12月份,上政治輔導班,重點是跟班聽課,了解政治課的主要內容,理清脈絡以及重點和難點。等到12月中旬,再用大約1個月的時間來強化政治,針對政治課的特點,我采取了死記硬背加理解的方法。對于英語課,由于我的底子相對較好,所以在我的復習計劃里,只是準備在9月初至10月中旬里集中復習一下單詞及相應的語法,并且每天堅持兩篇閱讀昌。在臨考前,再做幾套模擬題,以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對專業(yè)課的復習,當然得花大量的時間,因為課程較多,內容又繁雜,所以每天都得花6個小時來看,重點復習的時間還是應集中在10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后一個月時間,在重點復習政治的基礎上,對其它各門課程進行后的沖刺。當然,復習計劃可以隨著復習的進行而做一些調整。后來的事實證明,由于復習計劃安排得比較合理、科學和系統(tǒng),因而在考研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復習考研的過程中,復習材料的選擇也讓我十分猶豫。眼下書店里有不少考研的復習資料,讓人眼花繚亂,特別是英語,政治輔導教材更是多得很,但這些書大多粗制濫造,真正高水平的資料并不多。因此,如何在眾多的考研資料中選擇恰當?shù)摹⑦m合于自己的資料便成了決定考研成功與否的關鍵。對于政治輔導教材,我只選擇了一本,即教育部的指定教材。我想,各種政治理論課教材大多都大同小異,內容也差不多。所以,只要對一本教材精心搞懂、搞透,也就差不多了。其實,當時我自己對政治科訂的目標是70分。記得在考研復習的后一個月里,我把政治教材逐字逐句地背了三遍。后,在考試中,政治得了67分。還不算特別低吧!英語我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套教材,具體什么名字現(xiàn)在也不記得了,反正只記得是既有詞匯,又有語法,還有專門的閱讀理解訓練。其實,我之所以選中這套教材,也主要是因為看中了有閱讀理解一冊的緣故。英語重點是閱讀理解,關于詞匯和語法只是偶爾看一看、翻一翻。我想,不像其它課程那樣,英語更多的是靠平時的積累以及自己的基礎。像語法和詞匯復習,不應在極其寶貴的復習時間里占去太多。想一想,一個語法填空就那么O.5分,而為這O.5分可能得花去一周的時間,顯然是極不合算的。而對于專業(yè)課的復習,既然我報考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那毫無疑問得選用北大老師編著的教材,這肯定是有收益的。
在復習專業(yè)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尤其對基本概念以及相關知識的比較。還應該注意的是,在復習的過程中,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登載在《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雜志和期刊上的文章,這樣有助于了解法學各專業(yè)領域的新動態(tài)以及當前學術上爭論的熱門話題。
在復習考研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即是否事先與導師取得聯(lián)系??粗車黄鹂佳械耐瑢W都先后與導師聯(lián)系上了,我心里也十分著急,但又不知道如何與導師聯(lián)系。不過,我的焦急心情又逐漸平靜了下來。心想,即使我與導師聯(lián)系,如果考試分數(shù)不夠,也不會被錄取;再者,即使我不與導師聯(lián)系,如果能夠考第一名,在北大這種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中,肯定也會被錄取的。其實。當時我之所以這樣想。僅僅是為了自慰。這么一來,我反而下決心—:定要考專業(yè)第一名。第一名不行,至少也要第二。幸運的是,我果真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戰(zhàn)績被錄取了。其實,當時我決定不事先與導師取得聯(lián)系的重要原因之一,還因為怕給導師留下不好的印象。錄取之后,我才知道當時與我一同報考知識產權法專業(yè)的共有100余人,但終只有3人考上,競爭的激烈與殘酷是可想而知的,當然,這是后話。
考研復習是漫長的,艱苦的。剛開始的一段時間,精神狀態(tài)特別好,復習效果也不錯,無論看什么東西,基本上都能理解和記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疲倦之志逐漸顯現(xiàn)出來,心情也變得十分煩躁。特別是進入中期復習階段以后,讓人更加難以忍受,一天的時間,往往在恍惚之中就過去了。經過一天緊張的復習,晚上回到宿舍,渾身都像散了架似的,但第二天天不亮,又得早起,重復那枯燥的復習。說句實話,那時真想放棄考研,干脆早畢業(yè),早工作算了。但復習了那么久,又于心不甘。更重要的是,自己從小立下的志向催促著我不得不一天天挺過來。正是在這種折磨中,終于迎來了考研。
經過了三天的考試之后,神經從一種極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中忽然得以解脫,反而讓人受不了,我記得考完之后去醫(yī)院體檢,連走路時腦袋都昏昏沉沉的,雙腳像飄起來一樣。到目前為止,我還只有過這樣的感覺。
大學本科,我不是學法律的,而是本校的地質系。但由于從小便對法律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在北大自由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在大學二年級時便開始輔修了法律系的部分課程,開始了我連自己都不能把握的艱苦的法學之路。但從那時起,我便下決心畢業(yè)時一定得報考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說真的。當時對法律是一無所知,就只知道法律代表公平與正義。至于對當時各專業(yè)的情況,也沒更多的了解。但是,畢競大二才剛剛開始,時間還允許我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于是,從大二開始,在我的腦海中,便沒有了“星期天”的概念,平時時間大多用來學習本專業(yè)的知識,而星期天,我則是在法律的海洋里遨游。
這樣過了兩年,到了大四,通過輔修、自學等方式,我總共學習了十幾門法律課程,并且,有關考研的課程如目法學、民事訴訟法學、憲法學、法理學、刑法學、刑事訴說法學、行政訴訟法學、行政法學等若干課程都基本上學過了,同時還閱讀了相關的一些法學刊物。但當時并不知道考研就考這些課程,而是從法律系老鄉(xiāng)那里了解到這些課程都是學習法律的基礎課程。既然是基礎,那我就學吧。但由于時間所限,學得并不扎實,但令我欣喜的是,兩年的學習使我學會了用法律語言來進行思維,進行表達。
真正準備考研的時間應從大四那年算起。在這之前,雖也學過一些法律課程,但對于考研。如同做其它任何事一樣,在沒有經歷之前,是一無所知的。我也不太愛打聽有什么樣的專業(yè),每個專業(yè)招多少人,需要考些什么課程。因為我覺得,每年的情況都在變化,去年的信息對今年不會有太多的幫助。記得特別清楚的是,1996年9月3日,我剛從外地實習回校,放下行李之后,就騎上自己的破自行車趕到研究生院看早已公布的97年度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從這之后,我才初步了解了法律系的碩士點情況。當時,法律系共有17個碩士點。但被人們公認為熱門的有三個專業(yè),即經濟法、國際經濟法、民商法專業(yè)。雖然專業(yè)各不相同,但考研的基礎課都相同,即一門是理論法學。包括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等三門課程;而另一門是應用法學,包括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訴訟法學等三門實體法學和三門程序法學課程,共6門作為一門課程來考試。但專業(yè)課考試范圍就不太一樣了。如考民商法專業(yè),專業(yè)課只有民法學一門課程,而其它的專業(yè),如國際經濟法專業(yè),則須考國際貿易法、國際金融法等好幾門課程。在當時,我雖學過一些法律,但學得不多、不深、不精,而有關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的專業(yè)課程則基本上沒有學過。針對這種情況,再聯(lián)系我已學過的課程,我決定選擇報考民商法專業(yè)。但我仔細一看民商法專業(yè)的介紹,卻發(fā)現(xiàn)民商法專業(yè)有兩個方向,一是民法學方向,二是知識產權法學方向。這兩個方向的考試科目、考試范圍都是相同的。但如果報考知識產權法學方向,而考生又是理工農醫(yī)類本科畢業(yè)的話,可以不考理論法學,而可選考高等數(shù)學或者普通化學。原來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知識產權法專業(yè)的研究生,大多需要理工科背景!原來,知識產權法是伴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逐漸產生、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型的應用型法律科學,并且與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電子技術等其它高科技密切相關,因此,它的專業(yè)性極強,在專利法領域尤其如此。我想,既然我具有理工科背景,又學習過相當?shù)姆桑尾粓罂贾R產權法方向呢?后來的事實證明我當時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下定決心選擇了方向之后,接下來的事便是準備復習了。我首先制訂了復習計劃。在9月至12月份,上政治輔導班,重點是跟班聽課,了解政治課的主要內容,理清脈絡以及重點和難點。等到12月中旬,再用大約1個月的時間來強化政治,針對政治課的特點,我采取了死記硬背加理解的方法。對于英語課,由于我的底子相對較好,所以在我的復習計劃里,只是準備在9月初至10月中旬里集中復習一下單詞及相應的語法,并且每天堅持兩篇閱讀昌。在臨考前,再做幾套模擬題,以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對專業(yè)課的復習,當然得花大量的時間,因為課程較多,內容又繁雜,所以每天都得花6個小時來看,重點復習的時間還是應集中在10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后一個月時間,在重點復習政治的基礎上,對其它各門課程進行后的沖刺。當然,復習計劃可以隨著復習的進行而做一些調整。后來的事實證明,由于復習計劃安排得比較合理、科學和系統(tǒng),因而在考研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復習考研的過程中,復習材料的選擇也讓我十分猶豫。眼下書店里有不少考研的復習資料,讓人眼花繚亂,特別是英語,政治輔導教材更是多得很,但這些書大多粗制濫造,真正高水平的資料并不多。因此,如何在眾多的考研資料中選擇恰當?shù)摹⑦m合于自己的資料便成了決定考研成功與否的關鍵。對于政治輔導教材,我只選擇了一本,即教育部的指定教材。我想,各種政治理論課教材大多都大同小異,內容也差不多。所以,只要對一本教材精心搞懂、搞透,也就差不多了。其實,當時我自己對政治科訂的目標是70分。記得在考研復習的后一個月里,我把政治教材逐字逐句地背了三遍。后,在考試中,政治得了67分。還不算特別低吧!英語我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套教材,具體什么名字現(xiàn)在也不記得了,反正只記得是既有詞匯,又有語法,還有專門的閱讀理解訓練。其實,我之所以選中這套教材,也主要是因為看中了有閱讀理解一冊的緣故。英語重點是閱讀理解,關于詞匯和語法只是偶爾看一看、翻一翻。我想,不像其它課程那樣,英語更多的是靠平時的積累以及自己的基礎。像語法和詞匯復習,不應在極其寶貴的復習時間里占去太多。想一想,一個語法填空就那么O.5分,而為這O.5分可能得花去一周的時間,顯然是極不合算的。而對于專業(yè)課的復習,既然我報考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那毫無疑問得選用北大老師編著的教材,這肯定是有收益的。
在復習專業(yè)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尤其對基本概念以及相關知識的比較。還應該注意的是,在復習的過程中,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登載在《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雜志和期刊上的文章,這樣有助于了解法學各專業(yè)領域的新動態(tài)以及當前學術上爭論的熱門話題。
在復習考研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即是否事先與導師取得聯(lián)系??粗車黄鹂佳械耐瑢W都先后與導師聯(lián)系上了,我心里也十分著急,但又不知道如何與導師聯(lián)系。不過,我的焦急心情又逐漸平靜了下來。心想,即使我與導師聯(lián)系,如果考試分數(shù)不夠,也不會被錄取;再者,即使我不與導師聯(lián)系,如果能夠考第一名,在北大這種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中,肯定也會被錄取的。其實。當時我之所以這樣想。僅僅是為了自慰。這么一來,我反而下決心—:定要考專業(yè)第一名。第一名不行,至少也要第二。幸運的是,我果真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戰(zhàn)績被錄取了。其實,當時我決定不事先與導師取得聯(lián)系的重要原因之一,還因為怕給導師留下不好的印象。錄取之后,我才知道當時與我一同報考知識產權法專業(yè)的共有100余人,但終只有3人考上,競爭的激烈與殘酷是可想而知的,當然,這是后話。
考研復習是漫長的,艱苦的。剛開始的一段時間,精神狀態(tài)特別好,復習效果也不錯,無論看什么東西,基本上都能理解和記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疲倦之志逐漸顯現(xiàn)出來,心情也變得十分煩躁。特別是進入中期復習階段以后,讓人更加難以忍受,一天的時間,往往在恍惚之中就過去了。經過一天緊張的復習,晚上回到宿舍,渾身都像散了架似的,但第二天天不亮,又得早起,重復那枯燥的復習。說句實話,那時真想放棄考研,干脆早畢業(yè),早工作算了。但復習了那么久,又于心不甘。更重要的是,自己從小立下的志向催促著我不得不一天天挺過來。正是在這種折磨中,終于迎來了考研。
經過了三天的考試之后,神經從一種極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中忽然得以解脫,反而讓人受不了,我記得考完之后去醫(yī)院體檢,連走路時腦袋都昏昏沉沉的,雙腳像飄起來一樣。到目前為止,我還只有過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