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斷面法適用于地質條件好的地層,圍巖必須有足夠的( )。
A 強度 B.抵抗變形能力 C自穩(wěn)能力 D.不透水性
答案:C
解析:
12、現(xiàn)澆砼水泥施工時,分層安裝模板,每層層高不宜超過( )m,分層留置窗口時,窗口的層高不宜超過3m,水平凈距不宜超過( )m。
A.3.0;1.5 B.2.0;1.5 C.1.5;2.0 D.1.5;1.5
答案:D
解析:
13、給水工藝中使用混凝沉淀,主要去除水中的( )。
A 膠體和懸浮雜質 B.膠體和溶解性物質
C.懸浮雜質和溶解性物質 D.有機物
答案:A
解析:消毒主要是殺死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和病毒;對其他幾種選項中的均沒有去除作用。
14、關于溝槽開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溝槽挖深較大時,應按每層3m進行分層開挖
B.開挖溝槽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m,且距槽口邊緣不宜小于0.8m
C.兩條或兩條以上管道埋設在同一管溝內(nèi)的合槽施工,宜從流向的下游向上游,逐段開挖
D.溝槽外側應設置截水溝及排水溝
答案:A
解析:因為當溝槽挖深超過3m時,應分層開挖,每層的深度不宜超過2m。
15、 熱力管道的連接一般采用()。
A 螺紋連接 B法蘭連接 C.焊接 D.密封圈連接
答案:C
解析:熱力管道一般采用鋼管,因此多用焊接方式。
16、輸氣壓力為1.2MPa的燃氣管道為( )燃氣管道。
A 次高壓A B.次高壓B C.高壓A D.高壓B
答案:A
解析:
17、監(jiān)理工程師在28d內(nèi)未予答復或未對承包方進一步要求,視為該項索賠( )。
A 已過期 B.不能成立 C.已經(jīng)認可 D已上報
答案:C
解析:此為對監(jiān)理工程師的答復時間的約束
18、塑性指數(shù)為( )黏性土宜用來拌制石灰土用作道路底基層。
A.10~15 B.15~20 C 7~12 D.8~10
答案:A
解析:塑性指數(shù)小,穩(wěn)定時達不到要求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塑性指數(shù)大,拌合時不易粉碎。
19、施工單位提交的工程竣工報告應經(jīng)( )審核簽字。
A項目經(jīng)理 B.施工單位負責人 C.項目經(jīng)理和施工單位有關負責人 D.項目經(jīng)理和監(jiān)理工程師
答案:C
解析:
20、為加強道路的瀝青面層之間及瀝青面層與水泥混凝土面層之間的粘結而灑布的瀝青材料薄層被稱作為( )。
A封層 B.透層 C.粘層 D過渡層
答案:C
解析:
A 強度 B.抵抗變形能力 C自穩(wěn)能力 D.不透水性
答案:C
解析:
12、現(xiàn)澆砼水泥施工時,分層安裝模板,每層層高不宜超過( )m,分層留置窗口時,窗口的層高不宜超過3m,水平凈距不宜超過( )m。
A.3.0;1.5 B.2.0;1.5 C.1.5;2.0 D.1.5;1.5
答案:D
解析:
13、給水工藝中使用混凝沉淀,主要去除水中的( )。
A 膠體和懸浮雜質 B.膠體和溶解性物質
C.懸浮雜質和溶解性物質 D.有機物
答案:A
解析:消毒主要是殺死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和病毒;對其他幾種選項中的均沒有去除作用。
14、關于溝槽開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溝槽挖深較大時,應按每層3m進行分層開挖
B.開挖溝槽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m,且距槽口邊緣不宜小于0.8m
C.兩條或兩條以上管道埋設在同一管溝內(nèi)的合槽施工,宜從流向的下游向上游,逐段開挖
D.溝槽外側應設置截水溝及排水溝
答案:A
解析:因為當溝槽挖深超過3m時,應分層開挖,每層的深度不宜超過2m。
15、 熱力管道的連接一般采用()。
A 螺紋連接 B法蘭連接 C.焊接 D.密封圈連接
答案:C
解析:熱力管道一般采用鋼管,因此多用焊接方式。
16、輸氣壓力為1.2MPa的燃氣管道為( )燃氣管道。
A 次高壓A B.次高壓B C.高壓A D.高壓B
答案:A
解析:
17、監(jiān)理工程師在28d內(nèi)未予答復或未對承包方進一步要求,視為該項索賠( )。
A 已過期 B.不能成立 C.已經(jīng)認可 D已上報
答案:C
解析:此為對監(jiān)理工程師的答復時間的約束
18、塑性指數(shù)為( )黏性土宜用來拌制石灰土用作道路底基層。
A.10~15 B.15~20 C 7~12 D.8~10
答案:A
解析:塑性指數(shù)小,穩(wěn)定時達不到要求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塑性指數(shù)大,拌合時不易粉碎。
19、施工單位提交的工程竣工報告應經(jīng)( )審核簽字。
A項目經(jīng)理 B.施工單位負責人 C.項目經(jīng)理和施工單位有關負責人 D.項目經(jīng)理和監(jiān)理工程師
答案:C
解析:
20、為加強道路的瀝青面層之間及瀝青面層與水泥混凝土面層之間的粘結而灑布的瀝青材料薄層被稱作為( )。
A封層 B.透層 C.粘層 D過渡層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