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述中國古代婚姻家庭法的歷史沿革。
中外各國的古代法多采取諸法合體的形式,有關婚姻家庭的法律規(guī)范,一般都包括在內容龐雜的統(tǒng)一法典之中。在一個很長的時間里,婚姻家庭立法并不完備,許多方面要靠其他社會規(guī)范來補充。除法律外,倫理規(guī)范、宗教戒律和習慣等,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成文法典的制訂和公布較晚,奴隸社會中的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由維護奴隸主貴州的宗法等級制度的禮,以及為統(tǒng)治階級所認可的習慣來調整的。奴隸制時代有關婚姻家庭的禮制,在《禮記》、《儀禮》、《周禮》和其他古籍中留下了比較系統(tǒng)的記載。奴隸制的婚禮和家禮,是中國古代婚姻法最重要的淵源。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是禮、法并用的。一方面,地主階級及其國家繼承了古已有之的禮,并且加以補充、改造,使之適合于維護封建宗法統(tǒng)治和封建家庭制度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通過不同時期的立法,使婚姻家庭方面的封建法制也獲得了相當的發(fā)展。戰(zhàn)國時李悝所撰的《法經》,以**罪入于雜律。秦律中已有家罪之名。但這些規(guī)定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婚姻家庭法。漢《九章律》中有戶律一章,其中有不少關于婚姻家庭事項的規(guī)定。魏律、晉律中均有戶律。南朝諸代基本上沿用晉律,在婚姻家庭立法上無所建樹。北魏律對違律嫁娶的禁令十分嚴格,甚至有“男女不以禮交,皆死”的規(guī)定。北齊時將戶律改為婚戶律。北周律中分列婚姻、戶禁兩篇。隋《開皇律》將婚、戶合而為一,稱戶婚律?;橐黾彝チ⒎ㄖ撂拼M入了全盛時期。宋、遼、金、元的法典中都有許多婚姻家庭法規(guī)范。明代的法典又以律名、戶律為六律之一,其下有婚姻等七門,后為清律所沿用。為了調整婚姻家庭關系,封建王朝在法典外還采用了其他一些法律形式,如戶令等。到了后期,與律并行之從事貿易在這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法律中有關婚姻家庭的規(guī)定是很不全面的,法律并不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最重要的手段。封建王朝歷來都是禮法并用的,在婚姻家庭領域里表現得尤為突出。某些有關婚姻家庭的禮,實際上起著法的作用,或者說,為國家所認可的某些婚禮、家禮,在廣義上也是婚姻家庭法的組成部分。
2、現行婚姻法對1950年婚姻法有何發(fā)展?
現行婚姻法是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經驗和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修訂的?,F行婚姻法重申了原婚姻法中的基本原則,保留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規(guī)定,同時又適應了社會條件的變化和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實際需要,在內容上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補充。2001年4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對現行婚姻法又作了相應的修改和調整。具體修改和補充的內容如下:1、對婚姻法基本原則的補充。除保留原婚姻法中的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諸原則外,將保護婦女兒童合法利益的原則擴大為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和實行計劃生育的內容;在保障原則實施的禁止性條款中增加了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的規(guī)定。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改,在原則方面增加了禁止征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規(guī)定。同時,為維護家庭和睦,增加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的規(guī)定。2、對結婚條件的修改。主要是適當提高法定婚齡和明定旁系血親的禁婚范圍等問題。法定婚齡改為男22歲,女20歲。旁系血親的禁婚范圍改為禁止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2001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1980年婚姻法進行修改時,對結婚禁止條件的第二項在提法上作了適當修改,修改為“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3、擴大了對家庭關系的法律調整。主要是增加了祖孫間、兄姊妹間的權利和義務,夫妻雙方的計劃生育義務,父母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等規(guī)定。在夫妻財產制、撫養(yǎng)、贍養(yǎng)、收養(yǎng)、繼父母子女關系等問題上,作了比原法更為具體的規(guī)定。2001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1980年婚姻法進行修改時,在上述方面又有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充實,使我國婚姻法更趨于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具體表現是規(guī)定了婚姻的無效和撤銷制度,增加了法定夫妻財產制中雙方共同所有的財產和一方個人所有的財產的范圍,夫妻間的財產的約定及其效力等問題。4、對離婚條款的修改和增補。在程序上規(guī)定,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在實體上規(guī)定,如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離婚。在離婚后的子女和財產等問題上,也對原法的規(guī)定作了適當的修改。除上述各點外,現行婚姻法還在附則中增添了有關制裁辦法和強制執(zhí)行的條款。2001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修改1980年婚姻法時,將離婚的法定理由具體化,并增加了離婚時的過錯賠償制度。
3、試論我國婚姻法領域中財產關系的性質和特點。
婚姻法領域中的財產關系雖然直接體現一定的經濟內容,涉及到有關主體之間的物質利益,但這種財產關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脫離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而獨立存在,它的發(fā)生和終止都是以人身關系的發(fā)生和終止為前提的。因此婚姻法領域里這種財產關系無非是人身關系所引起的某種法律后果。將婚姻法領域中的財產關系同其他民事法律領域的財產關系相對照,即可看到兩者的重要區(qū)別。前者反映了家庭經濟職能的要求,其參與人是相互之間具有特定身份的親屬,這種財產關系不是等價、有償的。后者主要反映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其參與人是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公民和法人,這種財產關系一般都是等價、有償的。正確認識婚姻法領域中的財產關系的性質和特點,對處理婚姻家庭問題、解決婚姻家庭糾紛者是很有幫助的。
中外各國的古代法多采取諸法合體的形式,有關婚姻家庭的法律規(guī)范,一般都包括在內容龐雜的統(tǒng)一法典之中。在一個很長的時間里,婚姻家庭立法并不完備,許多方面要靠其他社會規(guī)范來補充。除法律外,倫理規(guī)范、宗教戒律和習慣等,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成文法典的制訂和公布較晚,奴隸社會中的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由維護奴隸主貴州的宗法等級制度的禮,以及為統(tǒng)治階級所認可的習慣來調整的。奴隸制時代有關婚姻家庭的禮制,在《禮記》、《儀禮》、《周禮》和其他古籍中留下了比較系統(tǒng)的記載。奴隸制的婚禮和家禮,是中國古代婚姻法最重要的淵源。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是禮、法并用的。一方面,地主階級及其國家繼承了古已有之的禮,并且加以補充、改造,使之適合于維護封建宗法統(tǒng)治和封建家庭制度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通過不同時期的立法,使婚姻家庭方面的封建法制也獲得了相當的發(fā)展。戰(zhàn)國時李悝所撰的《法經》,以**罪入于雜律。秦律中已有家罪之名。但這些規(guī)定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婚姻家庭法。漢《九章律》中有戶律一章,其中有不少關于婚姻家庭事項的規(guī)定。魏律、晉律中均有戶律。南朝諸代基本上沿用晉律,在婚姻家庭立法上無所建樹。北魏律對違律嫁娶的禁令十分嚴格,甚至有“男女不以禮交,皆死”的規(guī)定。北齊時將戶律改為婚戶律。北周律中分列婚姻、戶禁兩篇。隋《開皇律》將婚、戶合而為一,稱戶婚律?;橐黾彝チ⒎ㄖ撂拼M入了全盛時期。宋、遼、金、元的法典中都有許多婚姻家庭法規(guī)范。明代的法典又以律名、戶律為六律之一,其下有婚姻等七門,后為清律所沿用。為了調整婚姻家庭關系,封建王朝在法典外還采用了其他一些法律形式,如戶令等。到了后期,與律并行之從事貿易在這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法律中有關婚姻家庭的規(guī)定是很不全面的,法律并不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最重要的手段。封建王朝歷來都是禮法并用的,在婚姻家庭領域里表現得尤為突出。某些有關婚姻家庭的禮,實際上起著法的作用,或者說,為國家所認可的某些婚禮、家禮,在廣義上也是婚姻家庭法的組成部分。
2、現行婚姻法對1950年婚姻法有何發(fā)展?
現行婚姻法是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經驗和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修訂的?,F行婚姻法重申了原婚姻法中的基本原則,保留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規(guī)定,同時又適應了社會條件的變化和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實際需要,在內容上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補充。2001年4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對現行婚姻法又作了相應的修改和調整。具體修改和補充的內容如下:1、對婚姻法基本原則的補充。除保留原婚姻法中的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諸原則外,將保護婦女兒童合法利益的原則擴大為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和實行計劃生育的內容;在保障原則實施的禁止性條款中增加了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的規(guī)定。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改,在原則方面增加了禁止征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規(guī)定。同時,為維護家庭和睦,增加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的規(guī)定。2、對結婚條件的修改。主要是適當提高法定婚齡和明定旁系血親的禁婚范圍等問題。法定婚齡改為男22歲,女20歲。旁系血親的禁婚范圍改為禁止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2001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1980年婚姻法進行修改時,對結婚禁止條件的第二項在提法上作了適當修改,修改為“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3、擴大了對家庭關系的法律調整。主要是增加了祖孫間、兄姊妹間的權利和義務,夫妻雙方的計劃生育義務,父母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等規(guī)定。在夫妻財產制、撫養(yǎng)、贍養(yǎng)、收養(yǎng)、繼父母子女關系等問題上,作了比原法更為具體的規(guī)定。2001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1980年婚姻法進行修改時,在上述方面又有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充實,使我國婚姻法更趨于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具體表現是規(guī)定了婚姻的無效和撤銷制度,增加了法定夫妻財產制中雙方共同所有的財產和一方個人所有的財產的范圍,夫妻間的財產的約定及其效力等問題。4、對離婚條款的修改和增補。在程序上規(guī)定,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在實體上規(guī)定,如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離婚。在離婚后的子女和財產等問題上,也對原法的規(guī)定作了適當的修改。除上述各點外,現行婚姻法還在附則中增添了有關制裁辦法和強制執(zhí)行的條款。2001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修改1980年婚姻法時,將離婚的法定理由具體化,并增加了離婚時的過錯賠償制度。
3、試論我國婚姻法領域中財產關系的性質和特點。
婚姻法領域中的財產關系雖然直接體現一定的經濟內容,涉及到有關主體之間的物質利益,但這種財產關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脫離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而獨立存在,它的發(fā)生和終止都是以人身關系的發(fā)生和終止為前提的。因此婚姻法領域里這種財產關系無非是人身關系所引起的某種法律后果。將婚姻法領域中的財產關系同其他民事法律領域的財產關系相對照,即可看到兩者的重要區(qū)別。前者反映了家庭經濟職能的要求,其參與人是相互之間具有特定身份的親屬,這種財產關系不是等價、有償的。后者主要反映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其參與人是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公民和法人,這種財產關系一般都是等價、有償的。正確認識婚姻法領域中的財產關系的性質和特點,對處理婚姻家庭問題、解決婚姻家庭糾紛者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