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看一下雅典“憲法”的局限性。盡管雅典“憲法”采取了民主的管理形式,給予了公民在奴隸制社會比較少見的民主權利,但雅典“憲法”所確認的國家體制在本質上仍然是奴隸主階級專政,民主實質上仍然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有著明顯的局限性,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雖然雅典公民形式上都享有平等的權利,但事實上,雅典居民擁有公民權的不及總人口數(shù)的1/20.由于公民在人日總數(shù)中只占極少數(shù),雅典民主制“憲法”的實施和民主制度的貫徹,實際上僅僅局限于一個狹小的范圍內。從這一點,就很明顯于暴露了雅典民主制的階級實質和局限。民主終歸是該統(tǒng)治階級的民主。
(2)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缺乏進一步的保障。參加民眾大會的雅典公民雖然可以得到一定數(shù)額的津貼,但要求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都停止生產(chǎn)去開會,仍有不少困難,更何況在民眾大會或其他重要機關里,起重要作用的往往都是奴隸主階級的上層分子或其他代表人物,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重要決策的內容及通過。
(3)各種限制條件從各方面對公職人員的就職者進行篩選,以保證奴隸主階級牢牢把握政權。公職人員盡管是選舉產(chǎn)生,但擔任所有公職均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限制條件保證了奴隸主階級的上層分子或其代理人牢牢地把握著國家政權。
(4)統(tǒng)治階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民眾大會的運作。政治集團利用各種手段,采用多種措施來限制民眾大會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2.如何理解日爾曼法與羅馬法的共存和融合問題。
理解這個問題,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具體分析如下;
(1)日爾曼法與羅馬法是并存的屬人主義法律。日爾曼建國以后,逐步演變?yōu)檫m用法律方面的屬人主義原則,即對日爾曼人適用日爾曼法,對被征服的羅馬人適用羅馬法,在日爾曼與羅馬人發(fā)生關系時適用日爾曼法,也就是說,日爾曼法具有優(yōu)先效力,這一點在各王國編纂的日爾曼法典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但到了倫巴第國王流波蘭特增訂的法典時,就發(fā)生了重要變化,法典宣告了契約當事人雙方訂立契約時,可自由選擇羅馬法或倫巴第法的形式。羅馬法的基本精神已經(jīng)滲透到法典的全部,并且羅馬法的具體規(guī)范已經(jīng)獲得更大的合法性。到了公元7世紀中葉,西哥特王國中的哥特法與羅馬法的融合關系發(fā)展得十分迅速,突出的特點是兩種法律并行不悖,而且王室還編纂了兩部法典,其中一部就是羅馬法典?!栋⒗肆_馬法輯要》匯集了秋奧多西法典、法律判例和其他各種羅馬法教本中的原則,是在封建世代社會經(jīng)濟生活簡化的歷史條件下,為適應新的社會經(jīng)濟關系而經(jīng)過改革的法律成果,也正是日爾曼法與羅馬法在并存過程中逐步融合溝通的歷史見證。
(2)逐步形成了封建化的普通法原則。由于各族雜居,日爾曼人與羅馬人之間的利益很容易發(fā)生沖突,卻沒有共同的一般可適用的法律,從而導致了法律上的沖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雜居的各族人民逐漸摸索出一系列解決這類沖突的慣例或原則,同時統(tǒng)治階級也逐漸認識到兩種法律并存的不利影響,以西哥特于國為例,力求制定一部普通法,以擺脫屬人主義原則,《利塞思韋特法典》就是吸收了羅馬法和教會法的原則和內容,使成文法與習慣法兼容并包,這種普通法原則就是很大程度上受羅馬法影響的結果,它的法律精神和原則,為西歐封建法律羅馬化和法律的統(tǒng)一運動開辟了道路,從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日爾曼法與羅馬法的融合。
另外,法蘭克帝國推進了法律的統(tǒng)一。查理大帝把法蘭克法與羅馬法相統(tǒng)一的法律原則擴大到全國,進一步推動了法律統(tǒng)一。他提高了中央立法的權威性,廢止了“民眾大會”的立法權,宣告全部法典為“君主創(chuàng)議所制定”;與此同時,還大量頒布王室法令;對過去所頒行的各種法典進行修訂和補充。此外,查理大帝還建立完備的封建化法院系統(tǒng),通過這些方式,查理大帝逐步實現(xiàn)了法律的統(tǒng)一。
總之,在很長的時間內,西歐一直存在著日爾曼法同羅馬法并存的格局,日爾曼法仍占優(yōu)勢,在適用羅馬法的過程中,也進行了羅馬法的編纂,兩種法律在并存融合中逐步加深關系,而且這一過程在西歐中世紀一直在繼續(xù)。兩種法律從并存到融合說明西歐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對形成歐洲現(xiàn)今的法制具有重要意義。
3.如何理解1787年美國憲法的特點問題。
1787年美國憲法由序言和17條本文組成,它的基本特點簡述如下:
(1)憲法體現(xiàn)了當時的加強政治聯(lián)系,建立集中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客觀要求,適時規(guī)定美國是一個實行聯(lián)邦制的總統(tǒng)制共和國。
(2)采取“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國家分配原則?!叭龣喾至ⅰ笔琴Y產(chǎn)階級思想家關于國家政治結構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點在美國憲法中得到了更為明顯的體現(xiàn),即憲法中明文規(guī)定了“三權分立,相互制衡,是美國國家權力的基本組織原則”。
(3)在憲法頒布后才追加關于公民的基本權利。統(tǒng)治階級為了強化國家職能,在1787年憲法通過生效時根本沒有關于公民基本權利的規(guī)定條款,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壓力,民主派的普遍反對以及1789年法國*的影響下,1789年召開的第一屆國會才不得不在憲法中增補了《權利法案》。
(4)對憲法的增修采取憲法修正案的方式。憲法第5條還規(guī)定了修正案從提出到通過、批準,應經(jīng)過復雜程序,使修改憲法成為很困難的事。由于美國憲法的修改需要經(jīng)過特別程序,故美國憲法屬于剛性憲法。
綜上所述,1787年憲法使美國松散軟弱的邦聯(lián)改為聯(lián)邦,并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這是有利于鞏固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成果和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同時,在當時世界各國幾乎都是君主政體的情況下,憲法能夠保留在當時來說最為先進的共和政體,也是有很大影響的。不過,1787年美國憲法并沒能使有色人種的權利真正受到保障,仍是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
(1)雖然雅典公民形式上都享有平等的權利,但事實上,雅典居民擁有公民權的不及總人口數(shù)的1/20.由于公民在人日總數(shù)中只占極少數(shù),雅典民主制“憲法”的實施和民主制度的貫徹,實際上僅僅局限于一個狹小的范圍內。從這一點,就很明顯于暴露了雅典民主制的階級實質和局限。民主終歸是該統(tǒng)治階級的民主。
(2)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缺乏進一步的保障。參加民眾大會的雅典公民雖然可以得到一定數(shù)額的津貼,但要求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都停止生產(chǎn)去開會,仍有不少困難,更何況在民眾大會或其他重要機關里,起重要作用的往往都是奴隸主階級的上層分子或其他代表人物,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重要決策的內容及通過。
(3)各種限制條件從各方面對公職人員的就職者進行篩選,以保證奴隸主階級牢牢把握政權。公職人員盡管是選舉產(chǎn)生,但擔任所有公職均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限制條件保證了奴隸主階級的上層分子或其代理人牢牢地把握著國家政權。
(4)統(tǒng)治階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民眾大會的運作。政治集團利用各種手段,采用多種措施來限制民眾大會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2.如何理解日爾曼法與羅馬法的共存和融合問題。
理解這個問題,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具體分析如下;
(1)日爾曼法與羅馬法是并存的屬人主義法律。日爾曼建國以后,逐步演變?yōu)檫m用法律方面的屬人主義原則,即對日爾曼人適用日爾曼法,對被征服的羅馬人適用羅馬法,在日爾曼與羅馬人發(fā)生關系時適用日爾曼法,也就是說,日爾曼法具有優(yōu)先效力,這一點在各王國編纂的日爾曼法典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但到了倫巴第國王流波蘭特增訂的法典時,就發(fā)生了重要變化,法典宣告了契約當事人雙方訂立契約時,可自由選擇羅馬法或倫巴第法的形式。羅馬法的基本精神已經(jīng)滲透到法典的全部,并且羅馬法的具體規(guī)范已經(jīng)獲得更大的合法性。到了公元7世紀中葉,西哥特王國中的哥特法與羅馬法的融合關系發(fā)展得十分迅速,突出的特點是兩種法律并行不悖,而且王室還編纂了兩部法典,其中一部就是羅馬法典?!栋⒗肆_馬法輯要》匯集了秋奧多西法典、法律判例和其他各種羅馬法教本中的原則,是在封建世代社會經(jīng)濟生活簡化的歷史條件下,為適應新的社會經(jīng)濟關系而經(jīng)過改革的法律成果,也正是日爾曼法與羅馬法在并存過程中逐步融合溝通的歷史見證。
(2)逐步形成了封建化的普通法原則。由于各族雜居,日爾曼人與羅馬人之間的利益很容易發(fā)生沖突,卻沒有共同的一般可適用的法律,從而導致了法律上的沖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雜居的各族人民逐漸摸索出一系列解決這類沖突的慣例或原則,同時統(tǒng)治階級也逐漸認識到兩種法律并存的不利影響,以西哥特于國為例,力求制定一部普通法,以擺脫屬人主義原則,《利塞思韋特法典》就是吸收了羅馬法和教會法的原則和內容,使成文法與習慣法兼容并包,這種普通法原則就是很大程度上受羅馬法影響的結果,它的法律精神和原則,為西歐封建法律羅馬化和法律的統(tǒng)一運動開辟了道路,從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日爾曼法與羅馬法的融合。
另外,法蘭克帝國推進了法律的統(tǒng)一。查理大帝把法蘭克法與羅馬法相統(tǒng)一的法律原則擴大到全國,進一步推動了法律統(tǒng)一。他提高了中央立法的權威性,廢止了“民眾大會”的立法權,宣告全部法典為“君主創(chuàng)議所制定”;與此同時,還大量頒布王室法令;對過去所頒行的各種法典進行修訂和補充。此外,查理大帝還建立完備的封建化法院系統(tǒng),通過這些方式,查理大帝逐步實現(xiàn)了法律的統(tǒng)一。
總之,在很長的時間內,西歐一直存在著日爾曼法同羅馬法并存的格局,日爾曼法仍占優(yōu)勢,在適用羅馬法的過程中,也進行了羅馬法的編纂,兩種法律在并存融合中逐步加深關系,而且這一過程在西歐中世紀一直在繼續(xù)。兩種法律從并存到融合說明西歐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對形成歐洲現(xiàn)今的法制具有重要意義。
3.如何理解1787年美國憲法的特點問題。
1787年美國憲法由序言和17條本文組成,它的基本特點簡述如下:
(1)憲法體現(xiàn)了當時的加強政治聯(lián)系,建立集中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客觀要求,適時規(guī)定美國是一個實行聯(lián)邦制的總統(tǒng)制共和國。
(2)采取“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國家分配原則?!叭龣喾至ⅰ笔琴Y產(chǎn)階級思想家關于國家政治結構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點在美國憲法中得到了更為明顯的體現(xiàn),即憲法中明文規(guī)定了“三權分立,相互制衡,是美國國家權力的基本組織原則”。
(3)在憲法頒布后才追加關于公民的基本權利。統(tǒng)治階級為了強化國家職能,在1787年憲法通過生效時根本沒有關于公民基本權利的規(guī)定條款,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壓力,民主派的普遍反對以及1789年法國*的影響下,1789年召開的第一屆國會才不得不在憲法中增補了《權利法案》。
(4)對憲法的增修采取憲法修正案的方式。憲法第5條還規(guī)定了修正案從提出到通過、批準,應經(jīng)過復雜程序,使修改憲法成為很困難的事。由于美國憲法的修改需要經(jīng)過特別程序,故美國憲法屬于剛性憲法。
綜上所述,1787年憲法使美國松散軟弱的邦聯(lián)改為聯(lián)邦,并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這是有利于鞏固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成果和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同時,在當時世界各國幾乎都是君主政體的情況下,憲法能夠保留在當時來說最為先進的共和政體,也是有很大影響的。不過,1787年美國憲法并沒能使有色人種的權利真正受到保障,仍是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