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西方法律思想史”復習筆記(18)

字號:

三、資產階級法律只實現(xiàn)了形式上的平等
    整個歐洲社會按照利益分成兩半:一半靠別人的勞動生活,另一半靠自己的勞動生活。前者享福,后者受苦。共和制則是更好的國家制度形式。資產階級法律只是形式上規(guī)定了每個人享有同等的權利,那些沒有財產的人和不屬于社會上層的人沒有可能享有這些權利。
    第五篇 20世紀歐美國家的法律思想
    壟斷資本主義控制歐美各國的政權,政治法律制度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進行各種反動立法。
    第14章 社會法學派的法律思想
    第一節(jié) 埃利希的法律社會學和自由法學
    奧地利法學家,法律社會學的奠基者,又是自由法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斗傻淖杂砂l(fā)現(xiàn)和自由法學》《法律社會學基本原理》
    一、法律社會學 他認為,法律的發(fā)展重心不在自身,而是在社會。這是法律社會學的基本問題。社會學就是具有相互關系的各種人類聯(lián)合的總和。低級聯(lián)合,族的性質的聯(lián)合;高級聯(lián)合,公社,國家,宗教團體,政黨工廠。
    二、法律和國家關系
    法律發(fā)展的重心不在國家,法律是一種是秩序化。他把法律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制定的法律,另一類是他所指的社會秩序本身。他認為法律是與人類社會同時出現(xiàn)的,法律比國家出現(xiàn)要早。立法和司法活動也先于國家出現(xiàn)。竭力掩蓋國家和法律的階級性,從理論上為資產階級破壞法制原則,進行辯護。
    三、自由的判決方法 他認為法律就是供國家官員作出決定或供法官下達判決的根據(jù)。兩種判決方法:一種是技術主義的判決方法;一種是以自由的判決方法就是指法官進行判決時,不是根據(jù)成文的法律,而是根據(jù)法官自由發(fā)現(xiàn)的法律。
    四、活的法律 活的法律,支配生活本身的法律,實質上就是指社會秩序本身的法律。法律起源社會實際,是基于社會的強制和約束,而不是國家的一種權利法的真正源淵在與社會本身的實踐活動。
    第二節(jié) 狄驥的社會連帶主義法學
    法國公法學家,《國家、客觀法和實在法》《社會權力、個人權利和國家》《憲法理論》《拿破侖法典以來私法的變遷》《公法的變遷》《法律與國家》主張排除一切抽象的和形而上學的觀念,將國家和法的理論完全建立在科學和經驗事實至上。
    一、社會連帶關系和客觀法 社會的基礎便是社會全體成員由于需由相同和勞動分工而產生的相互依存關系,既社會連帶關系。它是國家和法律的共同基礎。由于社會連帶關系的存在,而有一種基于社會連帶關系的社會準則,既客觀法??陀^法是先于國家而客觀存在。
    二、社會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
    社會規(guī)范可分為經濟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法律規(guī)范構成社會規(guī)范的部分。法律不是國家的一種產物,法律是從社會需要和人們對這種需要的感覺中產生。國家只對法律中的成文法起著創(chuàng)造性作用。成文法分為規(guī)范性法律規(guī)則和建設性或技術性法律規(guī)則。規(guī)范性法律是指依具體形式描述了客觀法的那部分成文法。建設性法律主要指那些組織公務的法律。
    三、國家的公務觀念
    他主張以公務觀念取代傳統(tǒng)的國家學說。主權和自然權力的概念已經過時。說盧梭的社會契約說,連篇詭辯。其宣揚工團主義。主張同資產階級合作,在資本主義范圍內改善工人勞動條件和生活,宣傳勞資之利益協(xié)調的自由主義學說。主張用公務觀念取代主權概念作為公法的基礎。另一方面,他也反對個人權力而強調個人只有盡社會連帶關系的義務。
    四、國際公法 他認為國際法的基礎同樣是社會連帶關系,抹殺了公法與私法之間的界限。創(chuàng)設國際公務,主張國際法為國家之上的法。
    第三節(jié) 龐德的社會學法學
    美國社會法學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1946年任國民黨政府司法行政部、教育部顧問?!渡鐣W法學的范圍和目的》《法律哲學導論》《美國刑法》《法制史解釋》它用資產階級社會學的觀點、方法研究法律現(xiàn)象,所以稱為社會學法學?!斗ɡ韺W》
    一、社會學法學的基本綱領 社會學法學的核心是強調法律的社會作用和效果。與其他法學派的區(qū)別:
    第一社會法學注重的是法律在社會中的作用而不是它的抽象內容。
    第二法律是一項社會制度,既是理性發(fā)展了的經驗,又是由經驗證明了的理性。通過人的智慧和努力,法律是可以改善的。
    第三強調法律所要促進的社會目的。
    第四社會法學從社會作用來看待法律制度,法律學說和法律規(guī)則,認為法律規(guī)則的形式只是手段,應當研究如何使法律形式適合當時當?shù)胤芍刃虻膯栴}。
    第五社會法學家哲學觀點是多種多樣,適合各種中不同的形而上學的出發(f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