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基礎(chǔ)知識簡答

字號:

1.《詩經(jīng)》的語言特色?
    ——答:《詩經(jīng)》在語言上的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點:
    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體詩。有一些詩中也摻雜二至八言的句子。句型富有參差變化,表達上活潑自然,有錯落有致的形式美。例如“兼葭蒼蒼,白露為霜?!?BR>    二、在章法上,保存著濃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疊唱的詠嘆方法,強化抒情。如:“兼葭蒼蒼,白露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狈磸驮亣@抒發(fā)感情,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語言準確、生動、豐富多彩,表現(xiàn)出高度的藝術(shù)性。運用疊字、雙聲、疊韻等詞語來描繪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詩歌音律節(jié)奏和諧優(yōu)美。如“凄凄,蒼蒼,參差、輾轉(zhuǎn)”。
    四、用韻純?nèi)翁煺?,自然和諧。對后世詩歌影響很深。如句句押韻,隔句換韻
    《詩經(jīng)》中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使其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shù)魅力。
    2.什么是賦、比、興?《詩經(jīng)》是如何運用賦、比、興的?
    ——答:《詩經(jīng)》在藝術(shù)上對后代文學影響的是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所謂賦、比、興就是:“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BR>    賦是《詩經(jīng)》中運用最多的表現(xiàn)手法。賦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直接描繪,直接抒情,直接鋪敘。《詩經(jīng)》中使用賦法較多的是“雅”、“頌”,而“國風”里也不乏用賦法寫出的優(yōu)秀篇章,例如:《靜女》、《七月》。
    比,即比喻。使被說明生動形象具體,給人深刻印象。例如:《氓》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風華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婦間愛情的變化。
    興即起頭、開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詠的對象和所抒發(fā)的感情,《詩經(jīng)》中大多借句起興,借“外物”起興,所“借”之物和內(nèi)容沒很大聯(lián)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關(guān)雎》用“雎鳩”的鳴叫起興,引出詩人即景生情的聯(lián)想。
    3.《左傳》的藝術(shù)特色(05年已考其辭令特點)
    ——答:《左傳》的藝術(shù)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敘事特點精彩細密。①在敘述歷史事件時,具體細微地展現(xiàn)其發(fā)展過程。通過鋪墊、插敘等寫作手法,把相關(guān)的事實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嚴謹?shù)钠?。例如:晉楚城濮之站②在戰(zhàn)爭描寫時,不僅描寫出生動逼真的戰(zhàn)爭場面,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場面,還具體揭示了戰(zhàn)爭的背景和勝負原因的交代,注重描寫與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政治、外交活動。例如:城濮之戰(zhàn)。
    二、▲人物個性鮮明。①《左傳》特別注重人物的描寫,采取隨事寫人的方法,將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隨著敘事的展開,通過細節(jié)、場面、對話展現(xiàn)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例如:對晉文公重耳的描寫②《左傳》筆墨簡省,故事性強。對于次要人物,通過幾個富有特征的細節(jié),展現(xiàn)出人物的鮮明性格。
    三、辭令的委婉巧妙,典雅從容。
    4.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教育主張有:a有教無類b提倡學而不厭,誨人不卷c提出很多對教育的精辟見解“溫故知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多問闕疑”“不恥下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d重視詩、樂對人的熏陶作用。主張“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e強調(diào)美與善、文與質(zhì)的統(tǒng)一,提倡中和之美“樂而不*,哀而不傷”
    5.孟子的論辨藝術(shù)
    ——答:孟子的文章表現(xiàn)出高超的論辨藝術(sh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①善于抓住對方心理,因勢利導,誘其就范。如:《齊桓晉文之事》孟子以巧妙的方式把話題引到王道仁政上。
    ②采用迂回戰(zhàn)術(shù),先設(shè)好圈套,讓對方鉆入,然后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如在《齊桓晉文之事》中,他批評齊宣王未治理好國家的時候,就是通過一個故事,引出兩問兩答,讓齊宣王無法回答
    ③通過設(shè)問,使對方暴力其理論弱點,然后找到突破口,發(fā)動反擊。
    ④其正面議論,都能圍繞中心,嚴謹細密地展開論述。例如:《天時不如地利》一章,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層次分析。
    6. 《莊子》的藝術(shù)成就(《莊子》寓言的特點<04年已考>)
    ——答:《莊子》的藝術(shù)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哲理與詩意的交融。表現(xiàn)于①《莊子》的理想本身就帶有詩意,這些理想境界構(gòu)成了詩意昂然的藝術(shù)境界。如:《逍遙游》中描寫了翱翔于天地間得大鵬與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遙游”。造出一個詩意盎然的藝術(shù)境界。②莊子以藝術(shù)的態(tài)度體味人生,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意。例如:《齊物論》中莊生夢蝶。莊子產(chǎn)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的奇想。③《莊子》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間跳蕩著強烈的激情。流露莊子的苦悶悲憤之情。后人稱其為“蒙叟之哭泣”。例如《大宗師》?!肚f子》表達了對生活的理性認識,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體驗,達到了哲理與詩意的和諧交融。
    ▲二。異彩紛呈的寓言故事。①把深奧的哲理形象化。用寓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②《莊子》寓言獨具寓真實于詭誕的浪漫主義特色。如:涸轍之鮒能夠“忿然作色”。③《莊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莊子主張“得意忘言”④《莊子》寓言注意細節(jié)刻畫和夸張渲染。如“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
    ▲三。意出塵外的想象。莊子的作品充滿了奇幻而豐富的想象,這與他的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有關(guān),他主張突破僵化的思維模式的束縛??朔?成見''成心'達到絕對的自由,生活范圍的狹隘,限制了人們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無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極大地擴展人的精神視野。他主張用多種尺度對同一事物作多側(cè)面、多角度的透視,而不要拘執(zhí)于一成不變的眼光。莊子善于逆反型思維。
    四、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文章結(jié)構(gòu)富于跳躍性,跌宕開闔,曲折有致,起伏變化,他的語言奇峭富麗,精彩傳神。
    7.屈原作品中進步的政治思想
    ——答:屈原的理想是使楚國走向富強。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想。
    首先,政治上,主張“美政”,重德政又重法制。在《離騷》中,他以堯、舜和桀、紂的例子,希望楚王接受桀、紂覆亡的教訓,象耿介的堯、舜一樣尋找治國的正確道路。
    其次,屈原提出了“舉賢授能”的政治改革主張。希望國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如:《離騷》中“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再次,屈原提出要修明法度,打破世襲貴族的特權(quán)。在《離騷》中,描述了楚國貴族集團當權(quán),使得賢人疏斥,小人得志。及各種黑暗的政治現(xiàn)象。
    8.司馬相如賦的藝術(shù)特點
    ——答:司馬相如賦的藝術(shù)特點有:
    一、結(jié)構(gòu)宏偉,富麗堂皇。表現(xiàn)在①講究場面的開闊,講究層次分明②多層次的描寫,由外及里,由上及下,由近及遠③空間的轉(zhuǎn)移,時間的流動④司馬相如主張“賦家之心要包括宇宙,總攬人物。”故此,他的賦形成了多種生活,多種場面,多種氣氛構(gòu)成的廣闊復雜而又及其統(tǒng)一和諧的藝術(shù)畫面。
    二、講究繪聲繪色,有聲有色。聲音、色彩的種類極多,變化大,窮盡極相,驚心動魄。但總體氣氛富麗、歡愉、熱烈、莊嚴。
    三、極大程度的利用了漢字字形構(gòu)造的特點,在字形排列上給閱讀者強烈視覺刺激。幾十個山字頭、魚字旁,草字頭等等的連用,增強文章視覺上的氣勢。
    9.董仲書散文的藝術(shù)特點
    ——答:董仲書散文方面的特點是:
    首先,一變賈誼、司馬相如豪邁雄放、氣勢磅礴的特點,轉(zhuǎn)為溫文爾雅、侃侃論道。
    其次,引經(jīng)據(jù)典、深奧宏博、有條不紊、從容不迫,給人以醇厚典雅之感。
    唐代裴度“董仲書、劉向之文。通儒之文也。”
    10.《漢書》與《史記》的比較
    ——答:《漢書》和《史記》都是正的紀傳體史書?!稘h書》以史家之筆,記錄西漢一代的歷史,對漢代統(tǒng)治集團的昏庸殘暴,對上層社會的炎涼冷暖,對社會危機和民生疾苦,對有功于社會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較客觀真實的反映,其中也寄寓著作者的愛憎和批判。此是《漢書》與《史記》的相似之處。但因為班固生在專制壓迫、經(jīng)學統(tǒng)治嚴重的時代,又因為班固家世傳統(tǒng)的影響和他自身性格的軟弱,《漢書》的史學見解和史學精神,又不如《史記》?!稘h書》在文學的地位僅次于《史記》。它與《史記》相比的特點有:
    一、《漢書》寫人敘事不以夸張見長,在娓娓而談中以簡練的筆調(diào)勾畫人物,把人物的神情心理展現(xiàn)出來。而《史記》則是注重于繪聲繪色渲染氣氛,描寫情節(jié)。例如《蘇武傳》。
    二、《漢書》語言簡潔規(guī)范,韻味悠遠?!妒酚洝穭t是感情濃烈,氣勢雄放。例如《漢書》里的《公孫賀傳》。
    三、《漢書》中部分篇目直接來源于《史記》,進行加工。其生動性較《史記》弱,但語言的簡明規(guī)范卻多有提高。例如《魏其武安侯列傳》。
    四、《漢書》材料周全,扎實穩(wěn)妥,看法全面。糾正了司馬遷的一些偏頗之見,對歷史人物評價更加公允。例如:賈誼?!妒酚洝穭t是思想解放,見解卓絕,批判性較強 ,其相比之下,各有千秋。
    11.漢樂府民歌的藝術(shù)成就(05已考)
    ——答:漢樂府民歌的藝術(shù)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
    (1)生動的故事性。樂府大都是敘事詩,漢代樂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動性、注意情節(jié)場面的描寫。
    (2)鮮明的人物形象。為了刻畫人物,樂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張地描寫了各種人見到羅敷的不同情態(tài),以客觀效果來突出羅敷的美,極為精彩。還有的作品,語言個性化的程度很高。
    (3)句式自由,變化多樣。漢代樂府在形式上貢獻的是五言體。漢代樂府開創(chuàng)并完成了五言體詩歌的形式,推動了文人五言詩的發(fā)展,為建安時期五言詩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
    (4)語言樸實凝練,善于敘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語,樸素自然,沒有什么人為的雕飾。如《江南》。
    12.《古詩十九首》的藝術(shù)特點
    ——答:《古詩十九首》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性,鐘嶸評價說:“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逼浔憩F(xiàn)在:
    一、抒情、議論和敘事、寫景的高度融合。如《迢迢牽牛星》、《西北有高樓》。
    二、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動、典型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兩句,在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極了。
    三、語言的淺近凝練,韻律和諧。讀起來完全感覺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跡,而又讓人感到無一處不生動,無一處不妥貼。大批判家劉勰說:“婉轉(zhuǎn)附物,惆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
    13.曹植詩歌創(chuàng)作前后期變化
    ——答:曹植的詩歌創(chuàng)作明顯地分為前后兩期。
    前期詩歌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抒寫自己的理想和懷抱。《白馬篇》是他前期詩歌的代表作。詩中那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的游俠兒,顯然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融注了詩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詩中,也有不少描寫宴飲游樂的詩歌,均為他鄴下時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實反映。
    曹植后期的詩歌在內(nèi)容和風格方面與前期大不相同。后期詩更多地表現(xiàn)了壯志不得施展的苦悶、備受迫害的無限壓抑和悲憤。其代表作《贈白馬王彪》是他“憤而成篇”的傳誦千古的贈別詩。此詩集中抒發(fā)了詩人對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滿腔悲憤;痛斥了監(jiān)國使者一類小人離間他們兄弟關(guān)系的丑惡行徑;對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達了自己在岌岌可危處境中的憂生嗟嘆;對白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寬慰和勸勉。
    14.阮籍詠懷詩的主要內(nèi)容
    ——答:阮籍詩文兼長,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為其代表作。這組詩真實地反映了詩人一生極度復雜的思想感情。主要內(nèi)容有:
    (1)抒寫了詩人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寂寞的處境和抑郁苦悶的情懷。如“胸中懷湯火”,“終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無限焦慮與憂懼心態(tài)。
    (2)《詠懷詩》中,也諷刺時政及某些丑惡現(xiàn)象,如“小人計其功,君子道其?!鼻鄣亟衣读怂抉R氏操縱大權(quán)、為所欲為的重大歷史事實。
    (3)《詠懷詩》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經(jīng)歷和建功立業(yè)理想的篇章。例如“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zhàn)場”所刻畫的臨難赴危,誓死報國的英雄形象。
    (4)《詠懷詩》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都是詩人為解脫苦惱,追求遺世高蹈情懷的流露,對黑暗現(xiàn)實對立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鐘嶸《詩品》說他“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H多感慨之辭,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15.陶淵明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04年已考)
    ——答:陶詩的內(nèi)容多樣,所以詩風也不盡相同。主要是以平淡為主,還具有多樣性的特點。(1)陶淵明的詩歌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親切淳真。陶詩的平淡主要是其內(nèi)容貼近生活;陶詩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實感。
    (2)渾融完整,意境高遠,但并不重自然實景的工筆描繪,不拘于眼前實有,只取與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詩,既有客觀實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寫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感情色彩。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陶詩中的理趣往往與具體的景物和詩人的真摯感情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且以情景為主,把人們引向一種更加高遠而深沉的境界。這種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詩與哲理的結(jié)合,更使陶詩意境高遠,清新拔俗。
    (3)精工而本色的語言,是陶詩的又一特色。陶詩語言樸素、真率,毫無斧鑿之痕。
    (4)風格多樣。陶淵明的詩歌除沖淡自然外,也有《詠荊柯》那種豪放之作。
    16.謝靈運山水詩歌的特點
    ——答:謝靈運山水詩歌的特點:
    一、對山水景物精細刻畫,善于營造畫境。如“白云抱幽石,綠筱媚青漣?!?BR>    二、工于字句錘煉,不重視情感的抒發(fā)。
    三、他的山水詩真正以自然山水為獨立、客觀的審美對象。謝靈運詩山水詩派的開山作家,對扭轉(zhuǎn)玄言詩風有重要作用。鐘嶸稱其為“元嘉之雄”。
    17.鮑照在中國詩歌的地位(05已考)
    ——答:鮑照在中國詩歌占有重要的地位。
    (1)他繼承和發(fā)揚了漢魏樂府和建安風骨的傳統(tǒng)精神,用詩歌來反映現(xiàn)實。
    (2)他對詩體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七言詩的發(fā)展樹立了樣板。此外,鮑照學習南朝民歌所寫的五言四句小詩,對后來五言絕句的形成頗有影響。
    (3)鮑照對古代詩歌的題材也有新的開拓,特別表現(xiàn)在邊塞詩方面,對后世邊塞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18.高適和岑參的邊塞詩歌比較
    ——答:高適和岑參都是盛唐的邊塞詩人。內(nèi)容都是描寫了從軍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及對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的描寫。但二者從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又有所不同:
    表現(xiàn)內(nèi)容上的不同:
    一。高適反映現(xiàn)實問題要超過岑參。他的詩歌在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方面超過同時許多詩人,應時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氣,與冷峻直面現(xiàn)實的悲慨相雜糅,使其詩歌創(chuàng)作頗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渾厚,有一種感慨悲壯的美。
    二。描寫邊塞風光,民域風情上,岑參超過高適。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詩人印象中的軍旅生活、邊塞風物、民域風情,全都變得神奇瑰麗起來,并熱情地加以歌頌,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tǒng)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nèi)容范圍。
    藝術(shù)上的不同:
    一。高適將自己的個人邊塞見聞,觀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為遺一體,蒼涼悲慨中帶有理智的冷靜,但基調(diào)是慷慨昂揚的。
    二。岑參的詩歌中帶有感性的色彩,講究感覺印象,浪漫的想象,飄逸的描寫,寓情于景。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氣候環(huán)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zhèn)ッ馈?BR>    三。高適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駢語,但并不繁于文采華麗,而是以縱橫頓宕,氣質(zhì)深雄和渾厚的骨力取勝。岑參七言歌行縱橫頓宕、舒卷自如體勢十分靈活。
    19.李賀詩歌浪漫主義的特點(04年已考論述)
    ——答:由于有高度的藝術(shù)才華,醉心于浪漫主義,而心理又極度壓抑;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創(chuàng)新,李賀的詩也以奇著稱。但他的詩不但是怪奇、奇麗,而且是詭奇以至怪誕,為浪漫主義又增加了新色彩。其具體表現(xiàn)有三:
    一、構(gòu)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時空的局限,充滿神秘色彩。如:“小白長紅越女腮”
    二、意象奇特,選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陸離以至荒誕不經(jīng)的意象。如“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鳳凰叫”已很奇特,再配之以“昆山玉碎”則奇上加奇,接著又以“芙蓉泣露香蘭笑”來形容不同的聲音效果更是出人意外。李賀在選擇意象時還經(jīng)常擷取陰森幽怖、鬼氣拂拂的畫面。因而詩中常出現(xiàn)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螢丘荒冢等形象。
    三、語言修辭奇特,經(jīng)常選擇感情強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較特殊的修辭方法,如通感。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詩歌充滿幽冷哀傷的色彩??傊钯R的詩詭譎怪奇,堪稱“騷之苗裔”,被后人稱為“長吉體”。
    20.白居易的新樂府理論(05年已考)
    ——答:首先,他提出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wù),必須負起“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政治使命。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口號,即針對現(xiàn)實來進行創(chuàng)作。
    其次文學不僅具有反映社會的價值,而且也具有能動地改造社會、干預政治、直接影響人的思想意識的巨大功能。他認為文學應植根現(xiàn)實生活,以現(xiàn)實生活為本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從現(xiàn)實生活中選材進行藝術(shù)表現(xiàn),特別提倡周朝的采詩制度“啟秦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以指言者,輒詠歌之,欲稍稍遞進聞于上”要“感于事”“動于情”。
    最后,他也論及到文學的特征、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guān)系。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情和義是內(nèi)容,言和聲是形式,要求內(nèi)容和形式統(tǒng)一到根情實義上。他認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他主張,形式要為內(nèi)容服務(wù),系于意,不系于文。在詩歌的語言方面,要求語言通俗平易,章節(jié)和諧婉轉(zhuǎn)??傊@些觀點,繼承發(fā)揚了《詩經(jīng)》以來重道的傳統(tǒng),將儒家傳統(tǒng)的文道觀成功地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
    21.中唐古文運動的背景
    ——答:唐代古文的發(fā)展,興起于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陳子昂為其先驅(qū);發(fā)展于安史之亂前后,蕭穎士、李華、獨孤及、元結(jié)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榮于貞元、元和年間,韓愈、柳宗元為其領(lǐng)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孫樵、羅隱等為其余響。
    (1)安史之亂以后,出現(xiàn)了唐德宗貞元至唐憲宗元和年間的所謂“小中興”時期。但社會矛盾并未真正緩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識分子,深刻感受到社會的矛盾與危機,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迫切要求社會改革,要求文學為政治改革服務(wù)。
    (2)以韓愈為代表的儒家復古思潮成為古文運動的推動力量和指導思想。
    (3)從古文自身發(fā)展的情況看,古今文體之爭從駢文鼎盛的齊、梁時代已經(jīng)開始,后經(jīng)“初唐四杰”和陳子昂,力主恢復風雅比興傳統(tǒng)和漢魏風骨。安史之亂前后,又涌現(xiàn)出一大批倡導古文的作家,在更廣闊的范圍內(nèi)和更高級的層次上推動了古文的發(fā)展。
    (4)形成了教化中心說和完整的道統(tǒng)文學理論。元結(jié)等人又特別強調(diào)文學的諷時刺世功能,蕭穎士、柳冕等強調(diào)人文成化,元結(jié)等強調(diào)褒貶諷諫,這對韓柳古文運動都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
    22.韓愈文的藝術(shù)成就
    ——答:韓愈從事古文運動,其文章成就很高,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韓愈文兼眾體。韓愈之前的散文家,大多都只寫過一種或幾種文體,而韓愈對于各種文體都敢于嘗試和突破。他的作品有碑志、祭文、贈序、傳記、辭賦、小說、寓言等等。
    二、韓文理直氣壯,感情真摯。韓愈主張“氣盛言宜”,因此他的文章多重氣勢,再有韓愈是個自信的人物,故其文多理直氣壯。如《祭十二郎文》不僅氣盛而且感情真摯。
    三、韓文深于立意,巧于構(gòu)思。多以習見之題材,但往往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四、韓文長于描繪,形象生動。如《送李愿歸盤谷序》
    五、(重點)韓文的語言準確精練、新奇自然。A韓愈的文章均為散體,以質(zhì)樸的散句為主,但也并不排斥對偶句。文句駢散相間。B在力求文從字順的同時,重視語言錘煉,力求準確精練,言簡意多。如“傳道、授業(yè)、解惑”C力求新穎獨到,大量運用比喻和比擬,善于活用詞類,有意錯綜詞序,大量運用虛詞和感嘆詞,善于用對話形式和對比句、反詰句,使文章句法靈活,節(jié)奏多變,氣勢雄壯,搖曳多姿。
    23.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特點(02年已考)
    ——答: 柳宗元繼承了歷代山水散文的特點并加以改造完善,開創(chuàng)了具有獨立意義的山水游記,并在這一領(lǐng)域取得了獨特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柳宗元的山水游記以“永州八記”為。這些作品形神畢肖地再現(xiàn)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如《小石潭記》等一系列游記,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來進行細膩的工筆描繪,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滿著勃勃生機,畫廊式地展現(xiàn)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其次,柳宗元寫景,但不客觀的模山范水,而是寫自己主觀感受中的景物。如 “枕席而臥,則清冷之狀與目謀,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笨陀^之景與主觀之景完全融二為一。在情景交融之外他還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例如《小石城山記》以小石城自喻等。用山水景物的特點和遭遇來表現(xiàn)自己性格特點和思想狀況。山水景物性格化的寫法是柳宗元對山水游記文學的一個發(fā)展。
    再次,在情景交融、以山水自喻還不足以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時,柳宗元還善于加之以形象化的議論?!缎∈巧接洝分嘘P(guān)于造物者之有無的議論,都大大開拓了讀者的思路,深化了作品的主題。這種從描繪的景物形象出發(fā),展開生動活潑、極富啟發(fā)性的議論,是柳宗元為游記文學的發(fā)展又開辟一新的途徑。
    最后,精煉而不雕琢的、優(yōu)美而不華糜的語言。是柳宗元游記的又一特色。其語言字凝句煉,簡潔明快,善用短語,駢散相兼,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例如《小石潭記》等,都堪稱這方面的典范。使他的山水游記既象一幅色彩迷人的風景畫,又像一首真摯深沉的抒情詩,充滿詩情畫意。形成了清峻自然的獨特風格,把山水游記推向了一個高峰。
    24.李商隱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
    ——答: (1)構(gòu)思縝密,情致深蘊。他的詩無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但同時又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錦瑟》、《夜雨寄北》。
    (2)長于用典、精工貼切。李商隱是唐代詩人中用典最多的一個,也是運用得極為精彩的一個。如其《安定城樓》一詩,八句中連用四個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絕倫。
    (3)錘煉字詞,工于造語。如“集鳥翻魚艇,殘虹拂馬鞍”,一個“翻”,一個“拂”,寫盡了水禽飛舞嬉戲、殘虹行空如彩的景象。此外,如其“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保皠⒗梢押夼钌竭h,更隔蓬山一萬重?!钡龋罅總魇烂渚赖溲?,曲盡唱嘆之妙。
    (深清綿邈,典麗精工)
    25唐傳奇的藝術(shù)成就
    ——答:唐傳奇擺脫了六朝小說粗陳梗概的寫法,開始對社會生活進行精細的描繪,具有很高藝術(shù)成就
    一、唐傳奇開始自覺地進行藝術(shù)虛構(gòu)來塑造人物形象。唐傳奇中出現(xiàn)了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如《李娃傳》
    二、自覺地追求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安排,構(gòu)思新穎巧妙,情節(jié)曲折生動,結(jié)構(gòu)完整嚴謹。如《柳毅傳》
    三、文辭華美,活潑流暢。
    唐傳奇標志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發(fā)展進入了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