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串講(2)

字號:

簡答題
    □ 簡述《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如何描寫詩意環(huán)境。
    答:①寫樓的清幽曠遠。
    ②寫樓的清韻泠然。
    ③寫樓主人的恬淡高雅的情趣和博大坦蕩的胸懷。
    □ 簡析《天仙子。水調數(shù)聲持酒聽》“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的藝術特點。
    答:①三物四景,構成了一幅幽雅和幽美朦朧的畫面。
    ②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
    □ 簡述《秋聲賦》的思想傾向。
    答:①人生多艱。
    ②力求超脫。
    □ 簡述《朋黨論》的思想內(nèi)容。
    答:①大膽地提出“君子有黨,小人無黨”的立論。
    ②勇于斗爭的性格。
    ③勸告皇帝辨別君子和小人之黨。
    □ 簡述《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詞運用領字的藝術效果。
    答:①全詞多用領字。
    ②描寫出了自然的變化。
    □ 簡述《六國》謀篇布局的特點。
    答:①開門見山。
    ②具體分析。
    ③提出策略。
    ④告戒*。
    □ 簡述蘇軾的《游金山寺》的結構特點。
    答:此詩的描寫如天馬行空,而結構又極具匠心。
    ①首二句,概括了萬里之行程,半生之經(jīng)歷,揭示出思歸的主題。
    ②“羈愁”以下十句,寫由傍晚至深夜長江的瑰麗景象。
    ③最后四句,寫作者渴望歸隱的心情。
    □ 簡析《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善用設問的藝術特點。
    答:此詞善用設問,章法別致(2分)。舉例分析深入細致程度(4分)
    □ 簡析《聲聲慢。尋尋覓覓》使用疊字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
    答:①善用疊字、聲情并茂。
    ②由外到內(nèi),由淺到深、層次鮮明地寫出詞人不能擺脫失落感和孤獨感的心理過程。
    ③在音律上急促、跳動、鏗鏘的的節(jié)奏和旋律,給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感受。
    □ 簡述陸游《卜算子。詠梅》的藝術特色。
    答:此詞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特點是比興寄托、體物傳神。梅花所寄托的是士大夫狷潔的品格。(2分)舉例分析深入細致程度(4分)。
    □ 簡析《青玉案。元夕》一詞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這是一個不同凡俗、自甘落寞“燈火闌珊處”的美人形象,是為了通過這個不逐眾流、孤高拔俗的形象,寄寓作者自甘落寞、不與流俗為伍的高潔情操。
    □ 簡述《竇娥冤》一劇在場面安排上的特點。
    答:《竇娥冤》場面安排的主要特點是冷場熱場,搭配得當。(2分)舉例分析深入細致程度(4分)□ 簡析《一枝花套。不伏老》所表現(xiàn)出的關漢卿的性格和風貌。
    答:①顯示出對當時社會和封建禮教的背叛。
    ②顯示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獻身雜劇藝術的決心。
    ③顯示出元代士大夫生活的墮落滑稽放誕的作風……
    □ 分析《漢宮秋》中王昭君的形象。
    答:①王昭君在國家危亡之時挺身而出,在匈奴武力脅迫下出塞。
    ②王昭君和漢元帝之間的愛情關系,最后被活活拆散。
    ③為了保持氣節(jié),王昭君未入匈奴而投江殉國,顯示出她崇高的悲劇性格。
    □ 簡析《西廂記》紅娘的性格特征。
    答:紅娘是一個具有同情心、是非心,性格真帥、為人熱心,辦事聰明,有膽識的一個非??蓯巯踩说慕巧?。
    □ 簡析《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中鶯鶯的心理特征。
    答:①強忍離別悲哀。
    ②對老夫人不滿。
    ③擔心愛情落空。
    □ 簡析對比手法在《賣柑者言》中的作用。
    答:①對比鮮明,揭露深刻。
    ②柑子和文臣武將形成一種類比關系。
    ③“查”與“不查”的對比。
    □ 簡述《項脊軒志》的細節(jié)描寫。
    答:①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
    ②細膩筆觸寫人寫物。
    ③筆法清淡卻很傳神。
    □ 分析《西游記。大鬧天宮》中孫悟空的形象。
    答:①具有猴子的某些特征。
    ②具有神魔的法力,本事高強。
    ③富有獨特而鮮明的人性。
    □ 簡述《徐文長傳》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答:①徐文長是一個具有多方面藝術才能的作家,
    ②他是一個被許多人不可理解的“狂人”,命運不好。
    ③展開正面評論。作者表達了對徐文長遭遇的不平。
    □ 簡述《浣花溪記》的寫景特點。
    答:①作品描寫景物,可以抓住其特有形態(tài),語言精練,景象鮮明。
    ②條理分明,歷歷如畫。
    ③情景交融,寫景抒情,結合自然……
    □ 簡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百寶箱”在小說結構中的作用。
    答:百寶箱是一個貫穿小說始終的道具,代表了杜十娘的血汗和悲慘。百寶箱是杜十娘一生的寫照,是人物生活的寄托希望,杜十娘指望著百寶箱支撐后半生。杜十娘的百寶箱是一個貫穿始終的“埋伏”。
    □ 簡述《葉生》中主人公的悲劇性格及其意義。
    答:①抒寫了讀書人耽于科舉,難以自拔的精神痛苦,揭示了迷戀科舉的讀書人的悲劇。
    ②揭露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在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摧殘,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科舉制度的不公平。
    □ 簡述《桃花扇。余韻》三段唱詞所表達的感情。
    答:①老贊禮冷嘲熱諷,宣泄了對丑惡現(xiàn)實的一腔憤懣。
    ②柳敬亭通過說書人概括了一部南明興亡史。
    ③蘇昆生概括了兵火洗劫后的南明舊都滿目蕭條的凄涼景象,將全劇的悲劇情感推向了高潮。
    □ 簡述《長相思。山一程》一詞的藝術特色。
    答:①語言樸素,塑造幽深的意境。
    ②運用鋪墊,產(chǎn)生一種對照的手法。
    □ 簡析《范進中舉》的思想意義。
    答:①揭露了科舉對文人的摧殘與毒害。
    ②揭露和抨擊了當時的事態(tài)人情。
    □ 簡析《儒林外史。范進中舉》中胡屠戶的形象。
    答:胡屠戶是范進的丈人,他對女婿前踞后恭的不同態(tài)度活脫脫地表現(xiàn)出一個市儈小人的嘴臉。
    □ 據(jù)《紅樓夢。抄檢大觀園》簡述惜春和探春的性格差異。
    答:①探春精明干練、有膽有識。
    ②惜春冷心冷面、膽小懦弱、孤介性僻。
    論述題
    □ 分析《雨霖鈴?寒蟬凄切》這一詞的藝術特點。
    答:①善用點染、鋪敘,景深情長。
    ②音韻節(jié)奏與感情表達的完美結合。
    答:①寫月亮形象想象豐富。
    ②抒寫作者情感曲折委婉。
    □ 分析《赤壁賦》的哲理內(nèi)涵。
    答:本文是蘇軾被貶黃岡時所作,表達了他孤獨、寂寞、與故人不通問訊,疾病饑寒,心情沉重的心境。正是在此心境下游赤壁,當有無限苦悶,諸多意感慨。
    ①放達的人生觀,提出“以我觀物”和“以物觀物”兩種對世界的看法
    ②不僅能“入乎其內(nèi)”地深銳感受到人類無法逃避的憂患意識,同時也能“出乎其外”地深刻領悟到“物與我皆無盡”、“造物者無盡藏”的宇宙人生哲理。
    ③蘇軾從對人生的渺小到放達,表達了他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
    □ 分析李清照《永遇樂?元宵》一詞的藝術特點。
    答:①運用對比描寫,用美景襯托哀傷。
    ②問句寫心,深刻入微。
    □ 分析《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答:此詞將景物描寫與人物描寫層次分明地結合起來,并通過用典層層深入地揭示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塑造了有血有肉、鮮明生動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①孤獨寂寞,充滿了感傷。
    ②豪邁有志的英雄形象。“
    ③在現(xiàn)實的打擊下,感嘆年華空逝。
    □ 分析《揚州慢?淮左名都》點化杜牧詩句的特點。
    答:①引用杜牧詩可以增加作品的可信性和感情力度。
    ②形成了一種今昔對比。
    ③既有杜牧的詩情畫意又有作者的“黍離之悲”。
    □ 分析《三國演義?三顧茅廬》孔明形象的刻畫手法。
    答:①“三顧茅廬”的結構精巧,情節(jié)曲折。
    ②了烘云托月的效果。
    ③其他描寫。
    □ 分析《項脊軒志》一文細節(jié)描寫和語言描寫方面的特點。
    答:①作品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筆法清淡傳神。
    ②作品語言平淡自然,整體語言沒架子。
    □ 分析《牡丹亭?驚夢》中杜麗娘的形象。
    答:①“游園”部分主要描寫杜麗娘以少女之心將人的春天和自然的春天聯(lián)結為一體,由此產(chǎn)生了一種來自天性中的對于自由、青春和美的贊美與追求。
    ②轉入壓韻。
    ③“驚夢”是“游園”內(nèi)在情感的延伸。
    □ 分析《滿井游記》描寫景物的特點。
    答:①物我交融,韻味深遠。
    ②筆觸精巧,頗為傳神。
    □ 分析《儒林外史》中的諷刺藝術。
    答:①對比諷刺。
    ②細節(jié)諷刺。
    ③情節(jié)諷刺。
    □ 分析《老殘游記?黑白二妞》描寫的特點。
    答:①音樂描寫上翻空出奇,層層渲染。
    ②用鋪墊、對比、烘托等手法突出白妞的技藝。
    閱讀理解題
    □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①文中的“君實”、“某”指誰?
    “君實”指司馬光:“某”指王安石。
    ②“盤庚之遷”出于哪個朝代?載入這一事件的文獻是什么?
    “盤庚之遷”出于商朝,載入這一事件的文獻是《尚書。盤庚》。
    ③總結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態(tài)度。
    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引用盤庚典故說明自己的變法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完全是為了“膏澤斯民” ,作者的態(tài)度是對變法義無返顧的決心和氣魄。
    ④指出這篇文章的文體。
    書信體駁論文。
    □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①指出這闋詞的詞牌名和作者。
    辛棄疾《摸魚兒》。
    ②指出詞中“蛾眉”所指代的人和“玉環(huán)飛燕”所象征的人。
    蛾眉“指代陳皇后,暗指作者自己?!庇癍h(huán)飛燕“象征那些嫉妒自己的人。
    ③這闋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達自己遭人排擠、懷才不遇的哀怨之情。
    ④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主要藝術手法是什么?
    比興寄托。
    □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①寫出文中“文長”、“韓曾”、“歐陽公”的名字。
    “文長”是徐渭:“韓曾”是韓愈、曾鞏:“歐陽公”是歐陽修。
    ②文中評論了文長的哪些藝術形式?
    詩、文、書法、繪畫。
    ③其詩歌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奇和悲,格局小。
    ④將“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奴之”這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文長一向不與時俗調合,對于當時文壇的領袖人物,文長都叱責他們,把他們視為奴隸。
    □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雖然,使后之為君者,果能保此產(chǎn)業(yè),傳之無窮,亦無怪乎其私之也。既以產(chǎn)業(yè)視之,人之欲得產(chǎn)業(yè),誰不如我?攝緘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遠者數(shù)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昔人愿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創(chuàng)業(yè)時,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廢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為君之職分,則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務光非絕塵也;不明乎為君之職分,則市井之間,人人可欲,許由、務光所以曠后世而不聞也。然君之職分難明,以俄頃*樂,不易無窮之悲,雖愚忠者亦明之矣。
    ①寫出本文作者名字和文章的題目。
    黃宗羲《原君》。
    ②這篇文章“攝緘縢,固扃鐍”典故的出處。
    《莊子。胠篋》。
    ③“昔人愿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這句話“昔人”和“毅宗”分別指哪一朝的人?
    “昔人”指南朝人。“毅宗”指明朝人。
    ④作者為何認為“許由、務光非絕塵也”?并用自己的話總結這段話。
    許由、務光并不是超出世人上面的完人。
    古人君位不要把江山視為自己的傳給子孫后代,最終會給天下造成無窮禍害。
    □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魂從知己,競忘死耶?聞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離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猶識夢中之路。而況繭絲蠅跡,嘔學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嗟乎!遇合難期,遭逢不偶。行蹤落落,對影長愁;傲骨嶙嶙,搔頭自愛。嘆面目之酸澀。來鬼物之揶揄。頻居康了之中,則須發(fā)之條條可丑;一落孫山之外,則文章之處處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爾;顛倒逸群之物,伯樂伊誰?抱刺于懷,三年滅宇;側身以望,四海無家。人生世上,只須合眼放步以聽造物之低昂而已。天下之昂藏淪落如葉生者,亦復不少,顧安得令威復來,而生死從之也哉?噫!
    ①解釋“繭絲蠅跡”和“高山流水”的含義。
    繭絲蠅跡指寫文章;高山流水指知音。
    ②文中哪些典故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感受?
    卞和、伯樂、抱刺。
    ③將“遇合難期,遭逢不偶”改寫為現(xiàn)代文。
    知己相逢不容易,人生不順利。
    ④總結這段文字的思想。
    揭露了科舉制度的不公正,造成對世人懷才不遇的慘狀。
    □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為一說,使與書俱。
    ①寫出隨園主人的名字。
    袁枚。
    ②說明七略四庫在本文中的意思。
    宮廷藏書。
    ③“通籍”是指什么?
    初作官。
    ④文中這段主要論點并說明作者立論的目的。
    主要論點是書非借不能讀;立論目的是勸告借書者珍惜讀書機會之難得,專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