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文選部分
第一課 神話四則
一、字
(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下同)
形—刑,鼇= 鰲,
二、虛詞:
1 、以:A 介詞: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把”)B 連詞
(1 )操干戚以舞。(“而”)
(2 )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bǔ)天。(“而來”)后三句同。
2 、于:介詞。飲于河﹑渭。(引進(jìn)動(dòng)作行為的處所,“于河渭”介賓詞組作補(bǔ)語)
3 、與:(1 )介詞。形天與帝爭神。(引進(jìn)動(dòng)作的參與者,“跟、同”)(2 )連詞??涓概c日逐走。(和)
4 、焉:(1 )代詞兼語氣詞,“于是(此)”。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塵埃歸焉;
5 、乃:副詞,“于是、就”:乃以乳為目。
三、詞類活用:
(1 )欲得飲。(動(dòng)→名,飲的水。)(2 )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名詞作狀語,在道路上。)
四、常用詞:
1 、逐:(1 )本義:追趕、追捕、競逐。如“夸父與日逐走?!保? )引申義:追擊-趕跑、驅(qū)逐—放逐—被放逐的官。
2 、干:(1 )本義: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 )引申義:“干戈”連用泛指作戰(zhàn)武器、代稱兵事、戰(zhàn)爭。-沖撞、觸犯、冒犯—追求、求取—干預(yù)。
3 、極:(1 )本義:房屋的正梁。(2 )引申義:北極星—高的地位—高準(zhǔn)則、標(biāo)準(zhǔn)、、極點(diǎn)、邊際、盡頭,如本篇:“四極廢”—達(dá)到極點(diǎn)、窮盡(動(dòng)詞)—高的、遠(yuǎn)的、達(dá)到極點(diǎn)的(形容詞)
—非常、(副詞)。4 、濟(jì):(1 )常用義:渡過水流。(2 )引申義:過河的地方—幫助、給濟(jì)、拯救,如本課:“殺黑龍以濟(jì)冀州”—成功、成就事業(yè)。(3 )濟(jì)濟(jì):形容眾多、美好的樣子。
5 、天:(1 )本義:人的頭頂,如:“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2 )引申義:天帝、上天—自然所生成的事物—頭等大事—頭頂上刺鑿?fù)亢诘镊粜獭杨^發(fā)剃掉。
6 、道:(1 )(本義):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 )引申義:為達(dá)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徑、方法—規(guī)律、道理—思想學(xué)說、政治主張—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倫理道德要求的所謂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引導(dǎo)、疏導(dǎo)(后寫作“導(dǎo)”)-遵循—稱道、述說。
第二課 寓言四則:
一、字:
腹—覆,有—宥。菜—采。反→返,說→悅,麤= 粗,有—又,部—培,責(zé)→債,譆= 嘻,端—耑
二、虛詞:
1 、微:否定副詞作狀語,表假設(shè)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幾過?!保ā叭绻麤]有”)
2 、所以:“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此臣所以辭而去也”(“導(dǎo)致…的原因”),“是乃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的地方。)
3 、是:(指示代詞“這”):“是必夫奇鬼也?!?BR> 4 、因:于是(連詞)“鼠因往托焉”。
5 、之:“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shù)也”、“吏書之不善”
:(用在主謂間,取消獨(dú)立性)“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動(dòng)詞“到…去”)“與之去”、“則宓子賤為之怒”(代詞)
三、活用:
1 、“扶而道苦之”:道:名→狀,苦:形→使動(dòng)(使…苦),“汝道苦我”:同上。
2 、“灌之則恐?jǐn)∑鋲T”:動(dòng)→名,(涂的泥)。(注意:“束木而涂之”中的“涂”是動(dòng)詞“涂泥”)
3 、“孽矣!”名→動(dòng),作孽。4 、“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名詞性詞組,是“相”的狀語。意為“根據(jù)形貌筋骨來識(shí)別”。
四、特殊句式:(符號(hào):主語、謂語、賓語。以下同。)
1 賓語前置:治國何患?何謂也?(以上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又何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
2 、判斷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五、常用詞:1 、過:(2 )本義:走過、經(jīng)過(2 )引申義:超過、勝過—過分、太甚-犯錯(cuò)誤(動(dòng)詞)如本課“微二人,寡人幾過”—責(zé)備、批評—過訪、拜訪。
2 、責(zé):(1 )本義:債款、債務(wù)—收取債款、討債,如本課“往責(zé)于東邑”—索取、要求、責(zé)令—責(zé)問、責(zé)備、審問—責(zé)罰—責(zé)任、職責(zé)。
3 、誅:(1 )本義:以言語批評、譴責(zé)人(2 )引申義:要求、索取—聲討、討伐—?dú)⒙尽⑾麥?,如本課“不誅之則為亂”。
4 、相:(1 )常用義:仔細(xì)看、審察,如“九方皋相馬”“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保? )引申義:相貌—觀測命運(yùn)—扶助、輔佐—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官吏。(名詞)作某國或某人的相—贊禮者,主持禮節(jié)儀式的人。(以上各義均讀xiang )(3 )用作副詞讀xiang.互相—遞相—?jiǎng)幼饕环绞┒硪环绞埽皇腔ハ嗍?、受。如“雜然相許”
第三課 《論語》八章
一、字:
脩—修,蕓—耘,反→返,歸—饋,知→智,塗→途。
二、虛詞:
1 、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爾志?”之:(取獨(dú))“德之不脩,學(xué)之不講”,“道之不行”,“君子之仕”。
2 、且:(連詞“而且”)“不義而富且貴”。
3 、焉:“又何加焉”(“于之”),“則將焉用彼相矣”(疑問代詞)
4 、也:“丘也聞?dòng)袊屑艺摺保ň渲姓Z氣詞,表停頓)
5 、夫:“君子疾夫舍曰”(指示代詞,那個(gè))“夫如是”(句首語氣詞表提示議論)“今夫顓臾”
(與“今”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一個(gè)發(fā)語詞。)
6 、“予與爾言”:“予”,我,代詞。“與”,介詞。
7 、“遇諸途”,“之于”的合音字。
8 、“亟失時(shí)”,副詞,屢次。9 、“如之何其廢之”:語氣副詞,加強(qiáng)反問語氣。
三、實(shí)詞:
1 、“顏淵季路侍”:在尊長者旁邊陪伴侍候。
2 “學(xué)之不講”:研究、討論。
3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憤”,憋悶、郁積?!皢ⅰ保_導(dǎo)?!鞍l(fā)”啟發(fā)。
4 、飯疏食:“飯”吃(動(dòng))。疏食:粗糧。
5 、子適衛(wèi),冉有仆:“適”,“到…去”?!捌汀敝格{車的人。
6 、庶矣哉:“庶”,眾,指人多。
7 、無乃爾是過矣(動(dòng),責(zé)備)且爾言過矣(形,錯(cuò)誤)是誰之過與:(名,過錯(cuò))
8 、相:“將焉用彼相矣”: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跋喾蜃印?,輔佐,(動(dòng))。
9 、陳力就列:“陳”,陳列,擺出來。“列”,位、職務(wù)。
10、蕭墻之內(nèi):指宮內(nèi)。國君宮門內(nèi)的矮墻,叫蕭墻。
11、有事于顓臾:戰(zhàn)爭。
12、有國有家:“國”,諸侯統(tǒng)治的區(qū)域:“家”,大夫統(tǒng)治的區(qū)域。
13、歲不我與:在一起(動(dòng))。
14、歸孔子豚:小豬。
15、時(shí)其亡:不在。
16、亟失時(shí):時(shí)機(jī)。
17、吾將仕也:動(dòng)詞,做官。
18、子路從而后:“從”跟隨:“后”,動(dòng)詞,走在后面。
19、四體不勤:“四體”,四肢:“勤”辛勞、勞苦。
20殺雞為黍:做粘黃米飯。21、而亂大倫:指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準(zhǔn)則。
22、道之不行:指儒家所主張的治國之道。
四、詞類活用:
1 、“敝之而無憾”:“形→使動(dòng)”使…壞“。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都是使動(dòng)用法,”使之安逸“”使之信任“”使之歸依“。
3 、“曲肱而枕之”:“曲”,形→使動(dòng)“使…彎曲”,“枕”,名→動(dòng)“用頭枕物?!?BR> 4 、“富之”:形→使動(dòng)“使…富起來”。
5 、“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薄皝碇保怪畞?,“安之”,使之安。
6 、“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使動(dòng)用法,后省“之”。
7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笔箘?dòng),“使之見”讀。后“見”,及物動(dòng)詞,會(huì)見。
8 、“懷其寶而迷其邦”,形→使動(dòng)“使…迷亂”。9 、“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笔箘?dòng)用法,“使之吃”、“使(其二子)拜見”。
10、“欲潔其身”形→使動(dòng)“使…潔”。
五、句:
1 、判斷句:(1 )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2 )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是”是指示代詞“這”意。)2 、賓語前置:(1 )無乃爾是過與?(2 )何以伐為?(3 )又何加焉?(4 )歲不我與。3 、雙賓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第一課 神話四則
一、字
(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下同)
形—刑,鼇= 鰲,
二、虛詞:
1 、以:A 介詞: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把”)B 連詞
(1 )操干戚以舞。(“而”)
(2 )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bǔ)天。(“而來”)后三句同。
2 、于:介詞。飲于河﹑渭。(引進(jìn)動(dòng)作行為的處所,“于河渭”介賓詞組作補(bǔ)語)
3 、與:(1 )介詞。形天與帝爭神。(引進(jìn)動(dòng)作的參與者,“跟、同”)(2 )連詞??涓概c日逐走。(和)
4 、焉:(1 )代詞兼語氣詞,“于是(此)”。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塵埃歸焉;
5 、乃:副詞,“于是、就”:乃以乳為目。
三、詞類活用:
(1 )欲得飲。(動(dòng)→名,飲的水。)(2 )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名詞作狀語,在道路上。)
四、常用詞:
1 、逐:(1 )本義:追趕、追捕、競逐。如“夸父與日逐走?!保? )引申義:追擊-趕跑、驅(qū)逐—放逐—被放逐的官。
2 、干:(1 )本義: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 )引申義:“干戈”連用泛指作戰(zhàn)武器、代稱兵事、戰(zhàn)爭。-沖撞、觸犯、冒犯—追求、求取—干預(yù)。
3 、極:(1 )本義:房屋的正梁。(2 )引申義:北極星—高的地位—高準(zhǔn)則、標(biāo)準(zhǔn)、、極點(diǎn)、邊際、盡頭,如本篇:“四極廢”—達(dá)到極點(diǎn)、窮盡(動(dòng)詞)—高的、遠(yuǎn)的、達(dá)到極點(diǎn)的(形容詞)
—非常、(副詞)。4 、濟(jì):(1 )常用義:渡過水流。(2 )引申義:過河的地方—幫助、給濟(jì)、拯救,如本課:“殺黑龍以濟(jì)冀州”—成功、成就事業(yè)。(3 )濟(jì)濟(jì):形容眾多、美好的樣子。
5 、天:(1 )本義:人的頭頂,如:“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2 )引申義:天帝、上天—自然所生成的事物—頭等大事—頭頂上刺鑿?fù)亢诘镊粜獭杨^發(fā)剃掉。
6 、道:(1 )(本義):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 )引申義:為達(dá)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徑、方法—規(guī)律、道理—思想學(xué)說、政治主張—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倫理道德要求的所謂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引導(dǎo)、疏導(dǎo)(后寫作“導(dǎo)”)-遵循—稱道、述說。
第二課 寓言四則:
一、字:
腹—覆,有—宥。菜—采。反→返,說→悅,麤= 粗,有—又,部—培,責(zé)→債,譆= 嘻,端—耑
二、虛詞:
1 、微:否定副詞作狀語,表假設(shè)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幾過?!保ā叭绻麤]有”)
2 、所以:“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此臣所以辭而去也”(“導(dǎo)致…的原因”),“是乃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的地方。)
3 、是:(指示代詞“這”):“是必夫奇鬼也?!?BR> 4 、因:于是(連詞)“鼠因往托焉”。
5 、之:“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shù)也”、“吏書之不善”
:(用在主謂間,取消獨(dú)立性)“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動(dòng)詞“到…去”)“與之去”、“則宓子賤為之怒”(代詞)
三、活用:
1 、“扶而道苦之”:道:名→狀,苦:形→使動(dòng)(使…苦),“汝道苦我”:同上。
2 、“灌之則恐?jǐn)∑鋲T”:動(dòng)→名,(涂的泥)。(注意:“束木而涂之”中的“涂”是動(dòng)詞“涂泥”)
3 、“孽矣!”名→動(dòng),作孽。4 、“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名詞性詞組,是“相”的狀語。意為“根據(jù)形貌筋骨來識(shí)別”。
四、特殊句式:(符號(hào):主語、謂語、賓語。以下同。)
1 賓語前置:治國何患?何謂也?(以上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又何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
2 、判斷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五、常用詞:1 、過:(2 )本義:走過、經(jīng)過(2 )引申義:超過、勝過—過分、太甚-犯錯(cuò)誤(動(dòng)詞)如本課“微二人,寡人幾過”—責(zé)備、批評—過訪、拜訪。
2 、責(zé):(1 )本義:債款、債務(wù)—收取債款、討債,如本課“往責(zé)于東邑”—索取、要求、責(zé)令—責(zé)問、責(zé)備、審問—責(zé)罰—責(zé)任、職責(zé)。
3 、誅:(1 )本義:以言語批評、譴責(zé)人(2 )引申義:要求、索取—聲討、討伐—?dú)⒙尽⑾麥?,如本課“不誅之則為亂”。
4 、相:(1 )常用義:仔細(xì)看、審察,如“九方皋相馬”“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保? )引申義:相貌—觀測命運(yùn)—扶助、輔佐—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官吏。(名詞)作某國或某人的相—贊禮者,主持禮節(jié)儀式的人。(以上各義均讀xiang )(3 )用作副詞讀xiang.互相—遞相—?jiǎng)幼饕环绞┒硪环绞埽皇腔ハ嗍?、受。如“雜然相許”
第三課 《論語》八章
一、字:
脩—修,蕓—耘,反→返,歸—饋,知→智,塗→途。
二、虛詞:
1 、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爾志?”之:(取獨(dú))“德之不脩,學(xué)之不講”,“道之不行”,“君子之仕”。
2 、且:(連詞“而且”)“不義而富且貴”。
3 、焉:“又何加焉”(“于之”),“則將焉用彼相矣”(疑問代詞)
4 、也:“丘也聞?dòng)袊屑艺摺保ň渲姓Z氣詞,表停頓)
5 、夫:“君子疾夫舍曰”(指示代詞,那個(gè))“夫如是”(句首語氣詞表提示議論)“今夫顓臾”
(與“今”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一個(gè)發(fā)語詞。)
6 、“予與爾言”:“予”,我,代詞。“與”,介詞。
7 、“遇諸途”,“之于”的合音字。
8 、“亟失時(shí)”,副詞,屢次。9 、“如之何其廢之”:語氣副詞,加強(qiáng)反問語氣。
三、實(shí)詞:
1 、“顏淵季路侍”:在尊長者旁邊陪伴侍候。
2 “學(xué)之不講”:研究、討論。
3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憤”,憋悶、郁積?!皢ⅰ保_導(dǎo)?!鞍l(fā)”啟發(fā)。
4 、飯疏食:“飯”吃(動(dòng))。疏食:粗糧。
5 、子適衛(wèi),冉有仆:“適”,“到…去”?!捌汀敝格{車的人。
6 、庶矣哉:“庶”,眾,指人多。
7 、無乃爾是過矣(動(dòng),責(zé)備)且爾言過矣(形,錯(cuò)誤)是誰之過與:(名,過錯(cuò))
8 、相:“將焉用彼相矣”: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跋喾蜃印?,輔佐,(動(dòng))。
9 、陳力就列:“陳”,陳列,擺出來。“列”,位、職務(wù)。
10、蕭墻之內(nèi):指宮內(nèi)。國君宮門內(nèi)的矮墻,叫蕭墻。
11、有事于顓臾:戰(zhàn)爭。
12、有國有家:“國”,諸侯統(tǒng)治的區(qū)域:“家”,大夫統(tǒng)治的區(qū)域。
13、歲不我與:在一起(動(dòng))。
14、歸孔子豚:小豬。
15、時(shí)其亡:不在。
16、亟失時(shí):時(shí)機(jī)。
17、吾將仕也:動(dòng)詞,做官。
18、子路從而后:“從”跟隨:“后”,動(dòng)詞,走在后面。
19、四體不勤:“四體”,四肢:“勤”辛勞、勞苦。
20殺雞為黍:做粘黃米飯。21、而亂大倫:指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準(zhǔn)則。
22、道之不行:指儒家所主張的治國之道。
四、詞類活用:
1 、“敝之而無憾”:“形→使動(dòng)”使…壞“。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都是使動(dòng)用法,”使之安逸“”使之信任“”使之歸依“。
3 、“曲肱而枕之”:“曲”,形→使動(dòng)“使…彎曲”,“枕”,名→動(dòng)“用頭枕物?!?BR> 4 、“富之”:形→使動(dòng)“使…富起來”。
5 、“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薄皝碇保怪畞?,“安之”,使之安。
6 、“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使動(dòng)用法,后省“之”。
7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笔箘?dòng),“使之見”讀。后“見”,及物動(dòng)詞,會(huì)見。
8 、“懷其寶而迷其邦”,形→使動(dòng)“使…迷亂”。9 、“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笔箘?dòng)用法,“使之吃”、“使(其二子)拜見”。
10、“欲潔其身”形→使動(dòng)“使…潔”。
五、句:
1 、判斷句:(1 )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2 )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是”是指示代詞“這”意。)2 、賓語前置:(1 )無乃爾是過與?(2 )何以伐為?(3 )又何加焉?(4 )歲不我與。3 、雙賓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