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題目要求做出正確選擇
1.我國地產市場的土地轉讓是指:
A.土地所有權的轉讓 B.土地使用權的轉讓
C.土地占有權的轉讓 D.土地收益權的轉讓
2.我國現行分稅制把稅種分為:
A.流轉稅、所得稅和財產稅
B.中央稅、共享稅和地方稅
C.增殖稅、營業(yè)稅和消費稅
D.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3.社會主義金融市場的基礎是:
A.資金市場 B.證券市場
C.外匯市場 D.期貨市場
4.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A.個人業(yè)主制企業(yè) B.合伙制企業(yè)
C.合作制企業(yè) D.公司(法人)制企業(yè)
5.國有資產管理的原則有:
A.國有資產分級所有
B.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
C.國有資產集中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經營
D.國有資產分散由各級政府經營
6.區(qū)分不變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
A.資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實物形式
B.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資本各部分價值轉移的方式不同
D.資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7.考察資本周轉,重點在于分析()
A.資本周轉的速度及其對剩余價值產生的影響
B.資本運動的連續(xù)性
C.資本循環(huán)所經歷的階段和資本形式的變化
D.資本運動的間斷性
8.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目的分別是:
A.自給自足;社會分工 B.自給自足;商品交換
C.擴大生產;滿足他人需要 D.社會分工;專業(yè)化
9.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的區(qū)別在于資本積累的結果會使()
A.社會資本總額增大 B.個別資本規(guī)模擴大
C.剩余價值數量增加 D.資本有機構成提高
10.通過組織股份公司擴大個別資本生產規(guī)模的方式稱為:
A.資本積聚 B.資本原始積累
C.資本集中 D.資本壟斷
11.(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A.國有企業(yè) B.民營企業(yè) C.合資企業(yè) D.私營企業(yè)
12.( )是市場體制的三大支柱。
A.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力市場、消費品市場
B.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
C.商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技術信息市場
D.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
13.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
A.剩余價值如何再生產問題
B.剩余價值如何分配的問題
C.擴大再生產的實現形式問題
D.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
14.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來自
A.物物交換 B.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
C.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D.固定資本更新
15.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要實現十五大確定的目標,必須要解決好的兩大課題是:
A.國有大中型企業(yè)的改革和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
B.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fā)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和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
C.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
D.以上說法都不對
16.資本的價值構成是指()
A.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
B.機器設備和原材料之間的比例
C.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之間的比例
D.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
17.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是( )
A.到建黨100周年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000美元
B. 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基本實現工業(yè)化
C. 2020年,GDP是2000年的四倍
D. 205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20年再翻一番,基本實現現代化
18.十六大報告指出,發(fā)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B.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
C.保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D.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19.因為變質而賣不出去的商品有沒有價值,下列看法你認為哪個是正確的?( )。
A.有價值,因為這些商品同樣凝結了人類的一般勞動
B.沒有價值,因為商品賣不出去,意味著生產商品的勞動沒有得到社會承認
C.有價值,只不過這些商品的價值沒有得到實現
D.沒有價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20.復雜勞動被當作簡單勞動的倍加,是因為( )。
A.從事簡單勞動不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
B.從事復雜勞動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
C.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
D.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有差別
21.資本家競相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動因是( )。
A.降低勞動力的價值 B.追逐超額剩余價值
C.求得絕對剩余價值 D.獲取相對剩余價值
22.目前,中國國有企業(yè)效益不佳,陷入了困境,下面幾項不可能作為解決問題的措施的是( )。
A.明晰產權 B.私有化 C.兼并、破產 D.股份制改革
23.資本的周轉時間包括( )。
A.勞動時間和產品的銷售時間 B.產品的購買時間和生產時間
C.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D.勞動時間和流通時間
24.生產資料的儲蓄時間屬于( )。
A.資本的流通時間 B.資本的生產時間
C.資本的購買時間 D.資本的銷售時間
25.在我國現階段,個人消費的分配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這是由于:( )。
A.生產資料公有制居于主體地位 B.社會化大生產占據主導地位
C.按勞分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標準 D.按勞分配符合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要求
26.社會保障中的大項目是( )支出。
A.社會福利 B.社會救助 C.社會保險 D.社會優(yōu)撫
27.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價格改革,要求建立起:( )。
A.由企業(yè)自由定價的價格機制
B.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C.以國家指導性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D.嚴格按照產品價值定價的價格機制
28.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對市場經濟認識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B.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C.市場經濟不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
D.市場經濟是有國家干預的經濟
29.社會主義社會保持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大體平衡是指:( )。
A.消費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單位對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B.生產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C.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量和實物量之間的平衡
D.社會可供購買的商品總量與社會有支付能力購買的商品總量之間的平衡
30.市場經濟中,企業(y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目的是( )。
A.繁榮市場 B.發(fā)展生產 C.增加稅收 D.追求利潤
31.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下面對“納稅人”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只要負有直接納稅的義務,就是納稅人
B.納稅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C.納稅人是由稅法和企業(yè)或個人所處的經濟地位決定
D.不同的稅種有不同的納稅人
32.在我國現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方針。這就要求在社會總資產中:( )。
A.非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B.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C.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超過私營經濟
D.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超過非公有制經濟
33.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實現共同富裕
C.實現現代化 D.提高國民素質
34.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方向是:( )。
A.承包經營 B.租賃經營
C.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 D.土地收益權的轉讓
35. 世界市場,也叫國際市場,它主要指的是( )。
A.各國之間的商品流通活動 B.各國之間的科學技術聯系
C.各國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 D.各國之間的勞務相互交換
36. 從根本上講,商品的價格水平決定于( )。
A.商品的供求狀況
B.人們對商品的偏好
C.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政府部門對商品價格的調整
37.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對公司負有責任,是指( )。
A.股東以購買的股票為限 B.股東以出資額的收益為限
C.股東以其財產額為限 D.股東以出資額為限
38.我國國有企業(yè)建立現代化企業(yè)制度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方向是實行( )。
A.公司制 B.承包制 C.租賃制 D.合作制
39.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資源的( )。
A.交易和分配的場所 B.交易和銷售的場所
C.交易和消費的場所 D.分配和消費的場所
40.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是( )。
A.處理好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B.處理好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C.中央與地方分權 D.政企職能分開
41.存款儲蓄有多種形式,其中能夠大限度地吸收社會閑散獎金的有效形式是( )。
A.活期存款 B.整存整取 C.零存整取 D.整存零取
42.必須把提高經濟效益行為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企業(yè)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使( )。
A.自己的利益總額不斷增加 B.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消耗減少
C.利潤總量比成本總量增長快 D.資金利潤率高于成本利潤率
43市場調節(jié)是指:( )。
A.通過制定國民經濟發(fā)展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調節(jié)
B.通過市場競爭,由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地進行調節(jié)
C.把市場作為基礎和主要手段的資源配置方式
D.以市場為基礎,輔之以必要的宏觀調控
44.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我國的顯著特點。這個顯著特點表現在( )。
A.它遵循價格規(guī)律的要求
B.它面向市場,注意供求關系變化
C.它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
D.它是通過市場競爭達到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4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是( )。
A.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B.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C.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yè)制度
D.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46.商品結構的復雜化是當今世界市場的重要特征,其表現是,在國際貿易中,形成了制成品貿易擴大,初級產品貿易減少的商品結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
A.國際貿易中不等價交換進一步發(fā)展
B.科技水平的提高,使生產對原材料的消耗相對降低,而對原材料的加工和綜合利用程度提高
C.國際分工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市場競爭激烈化
D.初級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比較低,而制成品的市場競爭力比較高
參考答案
1-5 BBADB 6-10 BABAC 11-15 ABDBC 16-20 DCABC 21-25 BBCBA 26-30 CBCDD 31-35 BDACA 36-40 CDAAD 41-46 ACBCCB
1.我國地產市場的土地轉讓是指:
A.土地所有權的轉讓 B.土地使用權的轉讓
C.土地占有權的轉讓 D.土地收益權的轉讓
2.我國現行分稅制把稅種分為:
A.流轉稅、所得稅和財產稅
B.中央稅、共享稅和地方稅
C.增殖稅、營業(yè)稅和消費稅
D.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3.社會主義金融市場的基礎是:
A.資金市場 B.證券市場
C.外匯市場 D.期貨市場
4.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A.個人業(yè)主制企業(yè) B.合伙制企業(yè)
C.合作制企業(yè) D.公司(法人)制企業(yè)
5.國有資產管理的原則有:
A.國有資產分級所有
B.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
C.國有資產集中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經營
D.國有資產分散由各級政府經營
6.區(qū)分不變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
A.資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實物形式
B.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資本各部分價值轉移的方式不同
D.資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7.考察資本周轉,重點在于分析()
A.資本周轉的速度及其對剩余價值產生的影響
B.資本運動的連續(xù)性
C.資本循環(huán)所經歷的階段和資本形式的變化
D.資本運動的間斷性
8.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目的分別是:
A.自給自足;社會分工 B.自給自足;商品交換
C.擴大生產;滿足他人需要 D.社會分工;專業(yè)化
9.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的區(qū)別在于資本積累的結果會使()
A.社會資本總額增大 B.個別資本規(guī)模擴大
C.剩余價值數量增加 D.資本有機構成提高
10.通過組織股份公司擴大個別資本生產規(guī)模的方式稱為:
A.資本積聚 B.資本原始積累
C.資本集中 D.資本壟斷
11.(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A.國有企業(yè) B.民營企業(yè) C.合資企業(yè) D.私營企業(yè)
12.( )是市場體制的三大支柱。
A.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力市場、消費品市場
B.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
C.商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技術信息市場
D.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
13.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
A.剩余價值如何再生產問題
B.剩余價值如何分配的問題
C.擴大再生產的實現形式問題
D.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
14.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來自
A.物物交換 B.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
C.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D.固定資本更新
15.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要實現十五大確定的目標,必須要解決好的兩大課題是:
A.國有大中型企業(yè)的改革和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
B.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fā)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和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
C.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
D.以上說法都不對
16.資本的價值構成是指()
A.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
B.機器設備和原材料之間的比例
C.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之間的比例
D.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
17.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是( )
A.到建黨100周年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000美元
B. 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基本實現工業(yè)化
C. 2020年,GDP是2000年的四倍
D. 205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20年再翻一番,基本實現現代化
18.十六大報告指出,發(fā)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B.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
C.保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D.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19.因為變質而賣不出去的商品有沒有價值,下列看法你認為哪個是正確的?( )。
A.有價值,因為這些商品同樣凝結了人類的一般勞動
B.沒有價值,因為商品賣不出去,意味著生產商品的勞動沒有得到社會承認
C.有價值,只不過這些商品的價值沒有得到實現
D.沒有價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20.復雜勞動被當作簡單勞動的倍加,是因為( )。
A.從事簡單勞動不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
B.從事復雜勞動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
C.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
D.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有差別
21.資本家競相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動因是( )。
A.降低勞動力的價值 B.追逐超額剩余價值
C.求得絕對剩余價值 D.獲取相對剩余價值
22.目前,中國國有企業(yè)效益不佳,陷入了困境,下面幾項不可能作為解決問題的措施的是( )。
A.明晰產權 B.私有化 C.兼并、破產 D.股份制改革
23.資本的周轉時間包括( )。
A.勞動時間和產品的銷售時間 B.產品的購買時間和生產時間
C.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D.勞動時間和流通時間
24.生產資料的儲蓄時間屬于( )。
A.資本的流通時間 B.資本的生產時間
C.資本的購買時間 D.資本的銷售時間
25.在我國現階段,個人消費的分配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這是由于:( )。
A.生產資料公有制居于主體地位 B.社會化大生產占據主導地位
C.按勞分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標準 D.按勞分配符合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要求
26.社會保障中的大項目是( )支出。
A.社會福利 B.社會救助 C.社會保險 D.社會優(yōu)撫
27.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價格改革,要求建立起:( )。
A.由企業(yè)自由定價的價格機制
B.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C.以國家指導性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D.嚴格按照產品價值定價的價格機制
28.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對市場經濟認識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B.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C.市場經濟不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
D.市場經濟是有國家干預的經濟
29.社會主義社會保持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大體平衡是指:( )。
A.消費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單位對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B.生產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C.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量和實物量之間的平衡
D.社會可供購買的商品總量與社會有支付能力購買的商品總量之間的平衡
30.市場經濟中,企業(y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目的是( )。
A.繁榮市場 B.發(fā)展生產 C.增加稅收 D.追求利潤
31.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下面對“納稅人”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只要負有直接納稅的義務,就是納稅人
B.納稅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C.納稅人是由稅法和企業(yè)或個人所處的經濟地位決定
D.不同的稅種有不同的納稅人
32.在我國現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方針。這就要求在社會總資產中:( )。
A.非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B.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C.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超過私營經濟
D.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超過非公有制經濟
33.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實現共同富裕
C.實現現代化 D.提高國民素質
34.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方向是:( )。
A.承包經營 B.租賃經營
C.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 D.土地收益權的轉讓
35. 世界市場,也叫國際市場,它主要指的是( )。
A.各國之間的商品流通活動 B.各國之間的科學技術聯系
C.各國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 D.各國之間的勞務相互交換
36. 從根本上講,商品的價格水平決定于( )。
A.商品的供求狀況
B.人們對商品的偏好
C.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政府部門對商品價格的調整
37.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對公司負有責任,是指( )。
A.股東以購買的股票為限 B.股東以出資額的收益為限
C.股東以其財產額為限 D.股東以出資額為限
38.我國國有企業(yè)建立現代化企業(yè)制度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方向是實行( )。
A.公司制 B.承包制 C.租賃制 D.合作制
39.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資源的( )。
A.交易和分配的場所 B.交易和銷售的場所
C.交易和消費的場所 D.分配和消費的場所
40.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是( )。
A.處理好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B.處理好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C.中央與地方分權 D.政企職能分開
41.存款儲蓄有多種形式,其中能夠大限度地吸收社會閑散獎金的有效形式是( )。
A.活期存款 B.整存整取 C.零存整取 D.整存零取
42.必須把提高經濟效益行為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企業(yè)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使( )。
A.自己的利益總額不斷增加 B.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消耗減少
C.利潤總量比成本總量增長快 D.資金利潤率高于成本利潤率
43市場調節(jié)是指:( )。
A.通過制定國民經濟發(fā)展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調節(jié)
B.通過市場競爭,由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地進行調節(jié)
C.把市場作為基礎和主要手段的資源配置方式
D.以市場為基礎,輔之以必要的宏觀調控
44.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我國的顯著特點。這個顯著特點表現在( )。
A.它遵循價格規(guī)律的要求
B.它面向市場,注意供求關系變化
C.它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
D.它是通過市場競爭達到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4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是( )。
A.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B.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C.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yè)制度
D.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46.商品結構的復雜化是當今世界市場的重要特征,其表現是,在國際貿易中,形成了制成品貿易擴大,初級產品貿易減少的商品結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
A.國際貿易中不等價交換進一步發(fā)展
B.科技水平的提高,使生產對原材料的消耗相對降低,而對原材料的加工和綜合利用程度提高
C.國際分工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市場競爭激烈化
D.初級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比較低,而制成品的市場競爭力比較高
參考答案
1-5 BBADB 6-10 BABAC 11-15 ABDBC 16-20 DCABC 21-25 BBCBA 26-30 CBCDD 31-35 BDACA 36-40 CDAAD 41-46 ACB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