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新聞學(xué)概論”復(fù)習(xí)資料(二)

字號:

第二章 新聞——起源;本源;特性(04年);定義(02年)
    什么是信息交往?精神交往包括知識、情感和意志的交往,也就是常說的信息交往。
    為什么說獲取新聞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第一信息需要?
    人類生存環(huán)境和社會歷史的新近變遷關(guān)系到團體和個體的切身利益,關(guān)系到人類社會眼前狀態(tài)和未來命運。有關(guān)事態(tài)和時局的信息是人類認識世紀第一信息需求。在古代人類既要應(yīng)對自然災(zāi)害又要堤防猛獸突然襲擊,還要警惕敵對部落的軍事進攻,一旦信息交往滯后,整個部落就會陷入災(zāi)難之中。所以人類社會自古就十分重視新聞信息的捕捉和傳遞,新聞傳播這種社會行為就應(yīng)運而生,萬世不衰。
    古代新聞為什么處于歷史、情報等信息的混一狀態(tài)之中?
    在陳述內(nèi)容上新聞信息與歷史信息相近,如遠在五千多年前的我國夏代,史官已將當時的新聞事件記錄史冊,可以說是歷史與新聞的混一。在傳播方式上,新聞信息與情報信息相同??梢哉f新聞信息與歷史、情報信息處于混一狀態(tài)中?!胺榛饒缶本褪乔閳笈c新聞的混一。
    為什么事實本源說和新聞選擇說兩者并不矛盾?
    為什么實施本源說和新聞選擇說二者并不相悖bei?
    新聞是客觀事物在傳播主體頭腦中的反映,但這種反映不是鏡子式的被動反映,而是自覺接近和進入客觀事物的主動反映;不是有聞必錄、凡事皆傳的自然主義反映,而是有取向有選擇的能動反映。做出選擇的前提是對包羅萬象的事物進行比較和評價,然后決定報道什么和不報道什么,多報道什么和少報道什么,先報道什么和后報道什么,這就是傳播主體在反映客觀事物時的能動性和傾向性。這與堅持實事求是的新聞本源的根本觀點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