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xué)考試“古代漢語”復(fù)習(xí)資料(十)

字號:

第十六課馮諼客孟嘗君
    一字:屬→囑,責(zé)→債,徧=遍,說→悅,介—芥,反→返。
    二虛詞:1、客無好也??蜔o能也。表肯定的句尾語氣詞。2、食以草具:用(介)3、左右以告:把(介),后省賓語。4、無使乏:不要。5、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乃”,就是(副)?!胺颉保莻€(代)。6、因燒其券:“因”,于是,就。“其”,那些(代)。7、竊以為君市義:私自(副詞,表示自謙)。8、乃所以為君市義也:用來的方式。9、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才。10、僅得免其死耳:才(副)。11、齊其聞之矣:大概(表推測的語氣副詞)。12、視吾家所寡有者:代詞,……的東西。13、齊人有馮諼者:代詞,復(fù)指前面的名詞。譯為馮諼這樣一個人。14、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代詞,表示……的原因。
    三、實詞:1、食以草具:“食”給他吃?!安菥摺贝至拥娘埵场?、揭其劍,過其友:“揭”,高舉。“過”,拜訪。3、左右皆惡之:厭惡。4、馮公有親乎:父母親。5、使人給其食用:供應(yīng)。6、吾負(fù)之:對不起。7、請而見之,謝曰:道歉。8、于是約車治裝:捆扎,套。9、驅(qū)而之薛:“驅(qū)”,趕車?!爸?,到去(動)10、市義奈何:買。11、孟嘗君顧謂馮諼:回頭看。12、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攜帶。
    四、詞類活用:1、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賤”,形→意動,認(rèn)為…貧賤,即輕視。2、孟嘗君客我:名→意動,把…當(dāng)門客。3、先生不羞:名→意動,以…為羞恥,后省略賓語。4、孟嘗君怪其疾也:形→意動,認(rèn)為…怪。5、衣冠而見之:名→動:穿好衣服戴好帽子。6、不拊愛子其民:名→意動,把…當(dāng)作兒子。7、因而賈利之:“賈”,名→狀,用商賈的方法?!袄?,名→動,取利。
    五、句:1、客何好?客何能?(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2、為之駕。(雙賓語)3、以何市而反?(疑代作賓語前置)。4、不拊愛子其民(二動詞共一賓語)5、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判斷句)。
    六、常用字:
    1、給:(1)本義:衣食豐足、富裕。(2)引申義:使…豐足,即充足的供應(yīng)、供給。如本課“使人給其食用”。
    2、約:(1)本義:用繩索捆縛、套。如本課“約車治裝。”(2)引申義:用別的東西套—約束、限制—簡約、節(jié)儉—訂立盟約—約會—大約(副)
    3、驅(qū):(1)本義:策馬前進。如本課“驅(qū)而之薛”。(2)引申義:驅(qū)趕、驅(qū)逐—逼迫、迫使。
    4、之:(1)本義:到…去。(2)假借義:代詞。A作賓語。如本課“左右以君賤之也”。B作定語?!爸x又何如?”C作賓語前置的標(biāo)記。D假借為連詞。位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位于主語和謂語之間,使用句子詞組化。
    5、被:(1)本義:睡眠蓋身的被子。(2)引申義:A復(fù)蓋、披復(fù),如“披堅執(zhí)銳”—長發(fā)復(fù)在肩背上也叫“被”。此二義后來寫作“披”。B某一事物加在另一事物之上—及、至—遭到—表被動意義的助動詞。
    6、稱:(1)本義:稱量物體的重量。(2)假借義:通常借為“偁”。舉起、揚起—發(fā)起、舉事—舉用、稱引—稱為、稱呼—稱頌、稱揚。如“民稱萬歲”。
    第十七課郭隗說燕昭王求士
    一字:嘿=默,馮→憑,反→返,籍—藉,句——跔。
    二虛詞:1、欲將以報讎:用,(介詞后省略賓語)2、然得賢士與共國:和(介詞后省略賓語)3、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怎么(疑問代詞)4、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且”尚且。“況”,何況。
    三實詞:1、以雪先王之恥:洗刷。2、詘指而事之:“詘”,彎曲、屈服?!爸浮?,意思、想法,此義,后多寫為“旨”?!笆隆?,侍奉。3、天下聞王朝其賢臣:拜見。4、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事”,侍奉。此處指“與…打交道”?!熬琛?,失去,丟棄。5、士卒樂佚輕戰(zhàn):輕視,不害怕。6、燕兵獨追北:打敗仗的軍隊。
    四活用;1、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形→使動,使…低下。2、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都是名→動,成就帝業(yè),成就王業(yè),成就霸業(yè)。3、豈遠(yuǎn)千里哉:形→意動,以…為遠(yuǎn)。4、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名→動,作為老師。
    五句:1、寡人將誰朝而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2、千里之馬至者三:數(shù)量詞作謂語。3、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見”表被動的助動詞,整句是被動句。)
    六、常用字:
    1、因:象形字。(1)本義:席墊。是“茵”的本字。(2)常用義:憑借、依靠(動),如本課“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沿襲、因襲—由于、因為(介)—原因、緣由(名)——于是、就(連)。
    2、期:(1)本義:限定的時間,即期限。(2)引申義:A限度—約會—期望B一周(年、月)讀作,如本課“不能期年”。
    3、北:象形字。象兩個人背對著背,(1)本義:背離。(2)常用義:背棄、背叛—敗北、逃跑,如“未嘗敗北”—敗逃的軍隊。如本課“燕兵獨追北”—方位名詞,北方。
    4、致:(1)常見義:送到、送給、獻出。(2)引申義:傳達、稟告—使至、導(dǎo)致、取得—招引、引來。如本課“此古道致士之法也。”—歸還、交出。
    5、宮:(1)本義:住宅、房屋。如本課“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2)引申義:秦漢以來專指帝王所住的房屋、宮殿—宗廟、佛寺、道觀等莊嚴(yán)宏偉的建筑(3)古代還指音樂中的“五聲”之一、五刑之一
    6、室:(1)古義:房屋內(nèi)部,后部中央叫室。(2)引申義:房屋、居處的統(tǒng)稱—人家、住戶—家人。也表示家族—墳?zāi)埂b刀劍的套子。
    第十八課項羽本紀(jì)
    一字;說→悅,?!鷴?,戮—勠,沈→沉,采→採,內(nèi)→納,蚤—早,伏—服,罷—疲,承—乘,寤→悟,
    一、=蜂。
    二虛詞:1、毋妄言,族矣:不要。2、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即使。3、莫知其處:沒有誰(否定性無定代詞)4、行略定秦地:將要(副)。5、具告以事:全部(副)本段下文三個“具”字用法同?!案妗焙笫 爸?。6、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前“為”,替(介)。后“為”,出(動),“者”,的人。7、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代)?!扒摇?,將,(副)。8、側(cè)其盾以撞:連接兩項動作行為,表示前項是后項的方式。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且”,尚且?!鞍病蹦睦铮ㄒ纱?。9、何辭為:“何”,什么,作狀語?!盀椤?,語氣詞,表反問。10、舜目蓋重瞳子:大概。
    三實詞:1、毋妄圖言,族矣:殺死全族,(動)。2、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先”,先做某事,(動。)“后”,后舉事(動)。3、使公及桓楚將:統(tǒng)率軍隊(動)。4、桓楚亡人:逃亡。(“是時桓楚亡在澤中”同。)5、籍為裨將,徇下縣:“裨將”,輔佐主將的將領(lǐng)?!搬摺?,帶兵巡行并收取地方。6、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鼓”,擊鼓?!芭e”,攻下。7、很如羊:乖戾,不聽從。8、將戮力而攻秦:并力、合力。9、歲饑:年成不好,出現(xiàn)饑荒。10、莫敢枝梧:本指架屋的小柱與斜柱,引申為支撐、抗拒。11、行略定秦地:奪取財物和土地。12、沛公軍霸上:駐軍(后省“于”)13、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馳”,騎馬馬快跑?!爸?,往,到去。1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告罪。15、常以身翼蔽沛公:近義復(fù)合詞,遮掩、遮蔽。16、衛(wèi)士仆地:向前倒。17、沛公起如廁:往,到去。(動)18、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是,(動)。19、會其怒:適逢。正碰上。20、道芷陽間行:“道”,經(jīng)由(動),“間”,秘密地。21、再拜:二次。22、業(yè)已講解:講和、和解。23、又惡負(fù)約,恐諸侯叛之:“惡”厭惡、嫌忌?!柏?fù)”,背棄、違背。24、乃陰謀曰:暗中,策劃。(兩個詞)。25、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前“泣”名詞,眼淚。后“泣”動詞,小聲地哭。26、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決戰(zhàn):前“決”,一定(副)。后“決”,決定性的(形)。27、江東雖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園,兩個詞。
    四、詞類活用:1、梁以此奇籍:形→意動,認(rèn)為…同凡俗。2、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方名→動,西進。3、故不如先斗秦趙:使動:使…斗。4、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形→名,分別指堅甲、銳兵。5、無不膝行而前:名→狀,用膝蓋。6、沛公欲王關(guān)中:名→動,稱王、為王。后省“于”與關(guān)中構(gòu)成述補結(jié)構(gòu)。5、項伯殺人,臣活之:使動,使…活。6、吾得兄事之:名→狀,像對待兄長一樣。7、籍吏民:名→動,登記入戶口冊。8、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使動,使…跟隨。9、范增數(shù)目項王:名→動,用目示意。10、頭發(fā)上指,方名→狀,向上。11、收其貨寶婦女而東:方名→動,往東撤。12、關(guān)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阻”,名→意動,以…為險阻。“都”,名→動,建都,定都。“霸”,名→動,建立霸業(yè)。13、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名→動,戴帽。14、故當(dāng)分其地而王之:名→使動,使…為王。15、田父紿曰:“左”:方名→動,向左走。16、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名→使動,讓…當(dāng)王。17、豪杰蜂起:名→狀,像蜂群一樣飛起。
    五、句:1、項籍者,下相人也。(判斷句)2、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賓語前置)。3、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表示目的的判斷句。4、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謂語。“者”字結(jié)構(gòu)表示“的次數(shù)”作主語。5、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被動句。6、賜之卮酒、賜之彘肩:雙賓語。6、大王來何操(疑代賓語前置)7、吾為若德。(雙賓語)。
    六、常用字:1、及:會意字,從人從又(手)(1)本義:追趕上,抓住。如本課“及之齊,殺之?!保?)引申義:A達到,如“將及華泉”—涉及,連及—和,與(介或連)B比得上。
    2、奉:(1)本義:兩手恭敬地捧著。如“沛公奉卮酒為壽”(2)引申義:A進獻,如“再拜奉大將軍足下”—給予—供養(yǎng),供給—奉祿,此義后寫作“俸”。B持、拿—輔助、擁戴。C尊奉—表敬意的副詞。
    3、勝:形聲字,從力朕聲。(1)本義:有能力承擔(dān)。(2)引申義:禁受得起,勝任。A如本課“沛公不勝杯杓”—盡(形)如“刑人如恐慌不勝”以上舊讀sheng.B打勝仗(動)與“敗、負(fù)”相對?!獎倮?)后起義:勝過—優(yōu)美的、卓越的(形)——優(yōu)美的山水或古跡(名)
    4、說:(1)本義:用言語說解、開導(dǎo)。如本課“人或說項王”(2)引申義:勸說、游說。此義舊讀shuo.——勸說的話、主張如“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評議、評論—談?wù)f(今義)(3)聽取了別人的主張,心情開解,也稱為“說”,此義后來寫作“悅”yue
    5、具:(1)本義:設(shè)食,準(zhǔn)備酒席。(2)引申義:飯食(名),如“食以草具”—設(shè)置,備辦,如“繕甲兵,具卒乘?!薄狝具有—完備(形)——全都,一五一十地。B用具、器具(名)——才具。
    6、俱:(1)本義:一起做某件事。(2)引申義:一起一同(副),如“欲呼張良與俱—全都(副)。
    第十九課田單列傳
    一、字:傅—附,涂→途,距—拒,反→返,插—鍤,溢—鎰,無—毋,文→紋,畔—叛,適—敵。
    二、虛詞:1、已而保莒城:后來不久。2、以轊折車敗,為燕所虜:“以”由于?!盀椤北?。(介)3、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由于的緣故。4、城中相與推田單:共同。5、城之不拔者二耳:用在主謂間,取獨用法,(連)。6、唯恐他將之來:“他”,其他的,(代)?!爸?,取獨。(連)7、卒至河上:終于(副)。8、田單知士卒之可用:取獨用法(連)。
    三、實詞:1、習(xí)兵:熟悉兵法。2、城壞,齊人走:城墻倒塌。3、與樂毅有隙:裂痕。4、宣言曰:揚言。5、每出約束:命令。6、入臨淄而聽政:處理政事。7、適不及距:敵人來不及抵擋。
    四、詞類活用:1、燕既盡降齊城:使動,使……投降。2、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南”,名→狀,向南?!澳厦妗奔醋背希复Q王?!巴酢保鷦?,當(dāng)王。3、引還,東向坐,師事之:“東”,名→狀,向東?!皫煛?,名→狀,象對待老師一樣對待。4、因師之:名→意動,以…為師。5、可為寒心:形→使動:使…寒。7、追亡逐北:動→名,“亡”,指逃跑?!氨薄敝笖√印,F(xiàn)活用為敗逃的人。
    五、句:其田單之謂邪:(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
    六、常用詞:
    1、習(xí):(1)本義:鳥類反復(fù)地試飛。(2)反復(fù)練習(xí)、鉆研—A熟習(xí),通曉。如本課“習(xí)兵”—常常、經(jīng)常(副)B習(xí)慣—習(xí)慣于(動)
    2、鄉(xiāng):古文字形是兩人相對共食的情狀。(1)本義:用酒食款待別人,是“饗”的古字。(2)引申義:面對著、朝著,讀xiang.此義又寫作“嚮”如本課:“東向坐”?!较?,名詞。此義又寫作“向”—趨向、向往。(3)作時間名詞,指先前、過去。(4)古代基層行政區(qū)域名稱,讀xiang—鄉(xiāng)村、家鄉(xiāng)。
    3、邑:(1)古義:國,又指國都。(2)引申義:古代的一種行政區(qū)域,指無宗廟的城市及周圍地域。如“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一般城鎮(zhèn),如本課“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封邑,分封給人以一定地方—縣(3)通“悒”,愁悶不安。
    4、封:(1)本義:給樹木培土(2)引申義:把土堆積起來筑墳—A古代帝王在泰山堆土筑壇祭天的活動也叫封。——厚——大。B邊界。如“四封”——帝王劃出一塊土地賜給臣子。如“襄王封田單,號曰平安君”C封閉,如“封府庫而待將軍?!?BR>    5、即:會意字,像人就食之形。(1)本義:接近、靠近、走向,如“固即死也”。特指就君位。(2)引申義:—就在某時某處—立刻、馬上—就、便—即是、就是。如“梁父即楚將項燕”(動)——表示假設(shè)的連詞。即和就是同義詞,但“即”的反義詞是“離”,而“就”的反義詞是“去”。
    第二十課蘇武傳
    一、字:竝==并,毉==醫(yī),蹈—搯,畔——叛,縣→懸,見→現(xiàn),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歡,-霑==沾,衿==襟,決→訣,歐→嘔,鄉(xiāng)→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強,須→鬚.
    二、虛詞:1、少以父任:因(介)。2、稍遷:逐漸。3、數(shù)通使相窺觀:屢次。(副)。4、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如果。5、明日復(fù)然:如此(代詞)。6、君因我降:依靠,憑借。7、即時誅滅:立刻。8、羝乳乃得歸:才。9、信義安所見:哪里(疑代)。`10、壹聽陵言:一定、務(wù)必要。(副)11、具自陳道:全部。12、令漢且貰陵罪:令,假設(shè)。且,姑且。12、庶幾乎曹柯之盟:庶幾,差不多。乎,句中語氣詞。13、已矣:算了吧。14、凡隨武還者九人:總共。
    三、實詞: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對年長者的尊稱?!靶小?,輩份。3、因厚賂單于:送厚禮。4、置幣遺單于:泛指用作禮品的玉、馬、皮、帛等物。5、會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數(shù)通使相窺觀:窺探觀察。7、欲發(fā)使送武等:派遣。8、以狀語武:“狀”情況?!罢Z”,告訴。(動)9、單于使使曉武:前“使”,動詞,派。后“使”,名詞,使者。10、會論虞常:判決罪犯。11、副有罪,當(dāng)相坐:相連坐,一個人犯罪,他的親屬也要連帶一同受罰,稱為“連坐”。12、馬畜彌山:滿。13、即時誅滅:殺。14、白單于:報告。15、羝乳乃得歸:“羝”公羊,“乳”,生育。16、杖漢節(jié)牧羊:“杖”拄。(動)“節(jié)”,使節(jié)。17、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屮”,草?!笆场背?。(去,收藏。)18、扶輦下除:臺階。19、宦騎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宮:囚禁。21、法令亡常:無。22、因泣下沾襟,與武決去:“泣”,淚?!皼Q”,訣別。23、旦夕臨數(shù)月:哭吊死者。24、如惠語以讓單于:責(zé)備。25、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駑,才能低下。貰,赦免,寬大。
    四、詞類活用:1、宜皆降之:使動。使…投降。2、輿歸營:名→狀,用車。3、單于壯其節(jié):形→意動,認(rèn)為…壯勇。4、欲因此時降武:使動,使…投降。5、劍斬虞常已:名→狀,用劍。6、空以身膏草野:名→動,肥美、滋潤。7、反欲斗兩主:使動,使…斗。8、單于愈益降之:使動,使…降。9、絕不飲食:使動,使…飲食。10、別其官屬?;莸龋菏箘?,使…分開。11、王必欲降武:使動,使…降。
    五、句:1、何以復(fù)加?(疑代)2、何謂相坐?(同上)3、何以女為見(同上)。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同上)5、皆為陛下所成就:“為所”被動句式。6、雖欲報恩將安歸:(疑代)
    六、常用字:
    1、賂:(1)常用義:(贈送的)財物。(2)引申義:用財物贈送給別人。如“因厚賂單于?!薄V賂(帶貶義)。上古時“賄賂”用“賕”字來表示。
    2、闕:(1)本義:皇宮門前兩邊的樓,中間有通道。如本課“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氨标I”就是皇宮北門兩邊的樓。(2)引申義:A一般的城樓—朝廷—宮殿。B豁口、空隙讀que,——缺點、缺漏,此義現(xiàn)多寫為“缺”。(3)又讀jue.通“掘”。
    3、乳:(1)本義:人或鳥的生育(動),(2)引申義:A其他動物的生育。如本課“羝乳乃得歸”—*或乳汁—初生的、年幼的(形)B哺乳期間的動物。
    4、再:用法:作數(shù)詞,兩次或第二次。不同于現(xiàn)在用來指行為的重復(fù)。如本課“愿勿復(fù)再言”。古代表示行為重復(fù)的是“復(fù)”。
    5、賜:從貝從易,易亦聲,會意兼形聲字。(1)本義:賞賜、賜給,本課“幸蒙大恩,賜號稱王”。(2)引申義:賜予的財物或恩惠。
    6、朝:(1)本義:早晨。如本課“人生如朝露”。讀zhao(2)引申義:早晨向父母或君王省視、拜見、問安—拜見—使動,使朝見—朝廷—朝代。以上音讀chao
    第二十一課班超傳
    一字:研→硯,直→值,覩==睹,裁—才,然→燃,鈆==鉛,禽→擒,→勢,卹==恤,——邀,張→帳,萌—氓,縣→懸,蠲——捐,覩,匈→胸。
    二虛詞:1、而當(dāng)封侯萬里之外:你。2、后忽更疏懈:改變。3、具服其狀:全部。4、愿將本所從三十余人足矣:原本、原先(副)。5、互抱超馬腳不得行:交錯、交替,這里有紛紛的意思(副)。6、超因此叵平諸國:完全(副)7、庶幾張騫棄身曠野:希望。(副)8、宜因其力:依靠、憑借。9、盛毀超擁其愛妻:大力、深(程度副詞)。10、莫不賓從:沒有(副)。11、其封超為定遠(yuǎn)侯:語氣副詞,表祈使或命令。
    三實詞:1、祭酒,布衣諸生耳:“祭酒”,古禮,后因以為官名,這里等于說先生?!安家隆保矫竦拇Q。2、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封官。3、后坐事免官:因犯罪。4、具服其狀:承認(rèn)。5、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前“使”,名詞,使者,兼語;后“使”,動詞,出使。6、固欲益其兵:增加。7、因辭讓之:責(zé)備。8、逆遣吏田慮先往降之:預(yù)先。9、下詔征超:招回。10、效命絕域:獻出。11、尚能和輯諸戎:懷柔、團結(jié)。12、將弛弄及義從千人就超:投向。13、盛毀超擁其愛妻:誹謗。14、啖以重利:利誘引誘。15、陰緩所得生口:“陰”,暗中?!吧凇?,俘虜。16、遂去其妻:離開。17、若邑任在外者:勝任。18、便留與從事:辦事。19、可須夜鼓聲而發(fā):等待。20、及臣生在:趁時。
    四、活用:1、不恥勞辱:用于意動,以…為恥。2、超手格殺三人:名→狀,用手。3、帝壯超節(jié):意動,以…為壯,贊許。4、超既西:方名→動,向西走。5、因辭讓之:名→狀,用言辭。6、逆遣吏田慮先往降之:使動,使……投降。7、終不聽其東:名→動,向東行。8、寇盜河西:名→動,侵犯。9、復(fù)沒都護:使動,使…復(fù)沒。即*。10、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形→使動:使…苦。11、狐死首丘,代馬依風(fēng):名→動,頭朝向。
    五、句:1、卿弟安在?(疑代)2、恐見疑于當(dāng)時矣:被動句。3、是何言之陋也?。ǜ袊@句)這說的話是多么的淺薄。
    六、常用字:
    1、除:(1)本義:宮殿的臺階。如“扶輦下除”(2)引申義:一般的臺階—去舊生新,除去—每年的后一天—官吏的任命,本課“帝乃除超蘭臺令史?!?BR>    2、更(1)本義:改變、更換。如本課“后忽更疏懈”。(2)引申義:A舊時夜間報時的單位,如三更、五更。B另外(副)讀去聲,如本課“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再、又。如“更上一層樓”。(3)假借為“經(jīng)”,經(jīng)歷。(4)假借為“庚”,繼續(xù)。
    3、須:(1)本義:胡須。(2)引申義:獸的須。(3)假借義:等待如本課“可須夜鼓聲而發(fā)”—需要—必要、應(yīng)當(dāng)(助動詞)
    4、質(zhì):(1)本義:抵押。如“遂納子為質(zhì)”(2)引申義:樸實—本質(zhì)、體質(zhì)—質(zhì)地、底子—斬殺犯人時墊底的砧板。此義后造“?!薄拌e”以區(qū)別。——質(zhì)問—對質(zhì)。
    5、就:(1)本義:接近、趨向,如“陳力就列”,如本課“廣德乃遣使就超請馬?!保?)引申義:采納、擇取?!删?、成功,如“三窟已就”
    6、格:(1)本義:樹木的長枝條。如“枝格相交”(2)引申義:柵欄—阻止、阻攔—抵擋、抵御—搏擊,如“超手格殺三人”—方格—格式、規(guī)格、標(biāo)準(zhǔn)。(3)假借義:常被借為“佫”,表示到達、來到,——通達、感通—窮究、探底。
    第二十二課華佗傳
    一字:→…旉→敷,藏→臟,兒→倪,支→肢,管—脘,欬==咳,煖==暖,利→痢,酢→醋,鬲→膈,反→返,縣→懸,去—弆,已—以,彊→強,頸—經(jīng),猨==猿。
    二、虛詞:1、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且”,將近(副)。“而”,然而。(連詞表轉(zhuǎn)折)。2、病亦行差:將(副)。3、適至:剛(副)。4、卒頭眩墮車:突然,同“猝”。(副)5、卒可得寐:終于。6、病是也:這,指示代詞。7、其人盛怒則差:非常,程度深,(副)。8、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大都(副)。9、以醫(yī)見業(yè):用在動詞前,指代自己。10、適值佗見收:“適”,正好?!耙姟?,被。
    三、實詞:1、太尉黃琬辟,皆不就:“辟”,征如任用?!熬汀?,就任。2、語其節(jié)度:服藥的禁忌及注意事項。3、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yīng)除:“壯”,量詞,一灸叫一壯?!皯?yīng)”,應(yīng)手。4、若當(dāng)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dāng)引某許,若至,語人”:“針”,扎針,中醫(yī)和一種治病方法?!耙保娱L?!霸S”,處。“語”,讀去聲,告訴。5、病亦行差:病愈。以下同。6、人亦不自寤:醒,感覺到。7、藏氣已絕于內(nèi),當(dāng)涕泣而絕:前一“絕”,斷絕。后一“絕”,死。7、故令不時愈:應(yīng)時。8、彭城夫人夜之廁:到(動)。9、呻呼無賴:辦法。10、止親人宿:留宿。11、五日卒:死。12、欲造佗:到去。13、逆見:迎面。14、士大夫不耐痛癢:疼痛難受。(偏義復(fù)詞)。15、此脈故事有胎:(按照)先例。16、必燥箸母脊:附著。17、長可尺所: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18、佗恃能厭食事:侍奉,侍侯人。19、考驗首服:拷問審究。20、普依準(zhǔn)佗治:依據(jù)按照。21、人體欲得勞動:運動。22、動搖則谷氣得消:運動。23、熊頸鴟顧:通“經(jīng)”,掛。24、漆葉處所而有:處處。25、朝歌云:句末語氣詞,有“據(jù)說如此”的意思。
    四、活用:1、縫腹膏摩:名→狀,用藥膏。2、不汗,后三日死:名→動,出汗。3、佗脈之:名→動,切脈。4、以醫(yī)見業(yè):名→動,作為職業(yè)。5、佗久遠(yuǎn)家思?xì)w:形→動,遠(yuǎn)離。6、此可以活人:使動用法,使…活。7、太祖累書呼:名→狀,用書信。8、熊頸鴟顧:名→狀,像一樣。9、動諸關(guān)節(jié):使動用法,使…動。10、輕體:形→使動,使…輕。11、于是傳付許獄:名→狀,用傳車。
    五句:1、車邊病是也:(判斷句)2、耳目聰明:分承修辭方法,即耳聰目明。
    六、常用字:1、傳:(1)本義:古代送信或供使臣往來的一種快車。如本課“于是傳付許獄”(2)引申義:驛舍或傳舍—一般的傳遞、傳送—流傳—傳記—注釋或解釋經(jīng)義的文字—“經(jīng)”以外的“賢人”著作也稱為傳。
    2、許:(1)本義:應(yīng)允、許可,(動)如“公弗許”。(2)引申義:同意、贊許。(3)處所(名)如本課“當(dāng)引某許”(4)用在數(shù)量詞后面,表示不能確定的零數(shù),如本課“吐出三升許蟲”。(5)如此、這樣(代),如“許多”。
    3、辟:(1)本義:刑,刑法。(2)引申義:法度、法律—制定與執(zhí)行法的君主,音讀為?!蠈ο碌恼髡伲纭疤军S琬辟”。(3)假借義:A避免;B開辟—消除、排除;C偏僻—邪僻。
    4、案:(1)本義:木制的托盤。(2)引申義:矮長桌、幾案—案卷、文書—查辦—查訊、審問。(3)通“按”,用手摁或壓。如本課“案脈,胎未去也?!?BR>    5、著:(1)明顯、顯露。讀音zhu,引申為:著述、寫作。(2)附著,加于上。如本課“必躁著母脊”,后寫作“著”,讀zhuo—穿(衣),動詞。
    6、經(jīng):從糸從,亦聲。(1)本義:機上的縱線,泛指紡織物上的縱線。(2)引申義:主干—常法、經(jīng)典,如本課“兼通數(shù)經(jīng)”—度量、畫分,如“辨正方位,體(分)國經(jīng)野”—經(jīng)略、經(jīng)營連用,表謀畫、籌畫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