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xué)考試“古代漢語”復(fù)習(xí)資料(九)

字號:

第五課五柳先生傳
    一字: =吝
    二虛詞:1 、“因以為號焉”:“因”,連詞,于是、就:“焉”,句尾語氣詞,表提示語氣。1 、“或置酒而招之”:有時(shí)候(肯定性無定代詞)2 、“曾不吝情去留”:語氣副詞,與否定副詞“不”連用,以加強(qiáng)否定語氣。3 、“造飲輒盡”:每每、總是。
    三實(shí)詞:1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地方(名詞)。2 、“不詳其姓字”:清楚。3 、“或置酒而招之”:邀請。4 、“造飲輒盡”:到、往。5 “曾不吝情去留”:偏義復(fù)詞,重在“去”,離開。6 、“環(huán)堵蕭然”:墻。7 、不戚戚于貧賤:愁苦的樣子。8 、不汲汲于富貴:急切追求的樣子。
    四常用字:1 、造:形聲字,從辵,告聲(1 )本義:到、往,如本課“造飲輒盡”。(2 )引申義:造訪、拜訪——達(dá)到某一境界。(3 )、今義:制作、做。(此義與古義同)。
    2 、去:(1 )古義:離開,如《掣肘》“辭而去也”。——距離(空間、時(shí)間)——除去、廢除—死亡的委婉語。(2 )今義:往。(與古義相反)。
    3 、解:會意字,從刀從牛從角。(1 )本義:分解動物的骨肉肢體(2 )引申義:A 把糾結(jié)的東西解開,解脫—特指解脫對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罰—特指解除軍事包圍、戰(zhàn)爭B 打開、開放C 破碎、離散——松弛、懈?。ㄟ@個意義讀xie ,后來寫作“懈”)-D對事理的分析、解釋—理解、知曉。如本課“不求甚解”。
    4 、讀:(1 )本義:解釋、闡發(fā)文字語句。(2 )引申義:閱讀、誦讀。如本課:“好讀書,不求甚解”?!渥x(dou )。
    第六課送董邵南序
    一、字:彊= 強(qiáng),邪—耶,
    二、虛詞:1 郁郁適茲土:這(指示代詞)。2 、董生勉乎哉:語氣詞連用,語氣重點(diǎn)落在感嘆語氣的“哉”上。3 、茍慕義強(qiáng)仁者皆愛惜焉:“茍”,如果、只要是。(假設(shè)連詞)“焉”:語氣詞。4 、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惡”:疑問代詞,哪里、怎么。“邪”:句末疑問語氣詞。5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副詞)。6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矧”,何況(轉(zhuǎn)折連詞)“乎”,介詞,同“于”。
    三、實(shí)詞:1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懷有任俠激情,以義氣為重。2 、郁郁適茲土:往。3 、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謂,說。4 、董生勉乎哉:努力。5 、為我弔望諸君之墓:憑吊。6 、為我謝曰:懇切相告,殷勤致辭。
    四、常用詞:1 、適:(1 )本義:到(某地)去。如本課“郁郁適茲土”。(2 )與“之”“如”是同義詞,可能只是方言的不同。與“往”的意義較接近,但用法卻不相同,“往”在上古不帶賓語,而其他三個字都可帶賓語。(3 )與“嫡”“敵”“謫”等字的聲符都是“啻”,上古讀音相同相近,常互相通假。(4 )古書中“適”與“適”不是一個字,“適”讀,主要用于人名。
    2 、舉:是形聲字,從手與聲。(1 )本義:用兩手把東西舉起來(2 )A 捧著、提起—特指鳥抬起翅膀起飛,飛動—抽象意義,舉出、提出—特指把優(yōu)秀人才提拔出來,即推舉。如本課“董生舉進(jìn)士”—特指把壞人壞事揭發(fā)出來,即糾舉、檢舉B 做、舉動、發(fā)動—拔取,即占領(lǐng)。C 整個拿出、全部發(fā)動—包舉、窮盡—整個(形)。
    3 、利:(1 )本義:刀劍銳利,刀口快。(2 )引申義:迅速、敏捷—順利、方便—利益、好處—特指財(cái)利—特指功名利祿,如“不慕榮利”—重要的、貴重的、要害的(形)。
    4 、謝:形聲字,從言射聲。(1 )本義:向人認(rèn)錯道歉。(2 )引申義:A 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告辭—告訴,如本課“為我謝曰‘明天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薄匝赞o相問候B 對別人的贈予或幫助表示感謝。C 衰退、消亡—草木凋謝。
    第七課祭十二郎文
    一字:羞→饈,彊= 強(qiáng),歛→殮,已—以。
    二虛詞:1 、乃能銜哀致誠:才,(副)。2 、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孰”,誰?!板帷?,突然、很快地。(副)3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誠”,如果確實(shí)如此,(副)?!捌洹?,代詞,它?!半m”,即使(假設(shè)連詞)?!耙浴?,表時(shí)間(介)。4 、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然而,(轉(zhuǎn)折連詞)。5 、其能久存乎:難道,(副詞,表反詰語氣)?!捌湫湃恍埃科鋲粜??其傳之非真邪?”用法同。6 、雖然,吾自今年來:兩個詞,雖然如此。7 、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有的、有些(肯定性無定代詞)。8 、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多少,這里指多少時(shí)間。9 、其無知:如果(假設(shè)連詞)。10、比得軟腳?。航⒔鼇?。11、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或是、還是(選擇連詞)。12、其然乎?其不然乎?:相當(dāng)于“是…還是…”(用于并列的選擇問句,表示推測語氣)。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用法。13、然后惟其所愿:他們(代詞)。其又何尤:難道(表反詰的語氣副詞)。14、吾其無意于人世也:大概(表擬測語氣副詞)。15、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對象,譯“和”“跟”。
    三、實(shí)詞:1 、乃能銜哀致誠:內(nèi)心的感情。2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孤”,幼年喪父?!凹啊?,等到?!笆 ?,明白?!扳铩?,依靠?!八铩保阂揽康娜?,指父親。3 、請歸取其孥:妻室子女的統(tǒng)稱。4 、而汝抱無涯之戚也:悲痛、悲傷。5 、強(qiáng)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與上句“存”義近。6 、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能。7 、未可以為信也:誠信、真實(shí)。8 、弔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向死者親屬致以慰問。8 、窆不臨其穴:“窆”把靈柩放入墓穴?!办`”,哭悼死者。9 、曷其有極:窮盡。10、其又何尤:責(zé)怪、怨恨。11、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孩提者”,本指嬰兒和尚須牽抱的幼兒,這里泛指小孩。“冀”:希望、指望。
    四、詞類活用:1 、使建中遠(yuǎn)具時(shí)羞之奠:動→名,祭奠用的供品。2 、就成家而致汝:使動,使…來到。3 、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名→動,繼承家業(yè)。
    五、句:1 、惟兄嫂是依。2 、何為而在吾側(cè)也?3 、其又何尤?
    六、常用字:1 、信:會意字,從人從言,(1 )本義:言語真實(shí),不虛偽。(2 )引申義:忠誠、誠實(shí)—真實(shí)、確鑿可信,如本課:“信也,”—表確鑿的情態(tài)語氣,含有果真、的確之意。(副詞)。——實(shí)踐諾言、守信用—相信、信任、信奉,如《黎丘丈人》“其父信之”—信約、盟約—可作憑信的物件、符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是傳送信訊書信的人—書信(名詞)(這已是晚起的意思了)(3 )假借為“伸”。
    2 、實(shí):(1 )本義:財(cái)物糧食充足、富有(2 )引申義:財(cái)貨、物資—實(shí)利- 充實(shí)、充滿—果實(shí)及谷物—實(shí)際內(nèi)容、實(shí)際情況—實(shí)心實(shí)意、忠實(shí)—實(shí)在、確實(shí)(副)如本課“吾實(shí)為之,其又何尤”。
    3 、誠:(1 )本義:心意誠摯由衷懇摯,如本課“乃能銜哀致誠”(2 )引申義:真實(shí)可信—實(shí)在、的確(副詞)如本課“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BR>    4 、保:象形字,象大人抱(背)孩子的形狀。(1 )本義:護(hù)養(yǎng)幼兒(2 )引申義:保護(hù)、保全—恃、依靠—固守、防守—保有、據(jù)有—安、安定—保育幼兒的婦女,后來寫作“媬”—保護(hù)嬰兒的包裹衣,后來寫作“褓”—護(hù)衛(wèi)用的城堡,后寫作“堡”。
    5 、旅:(1 )古指軍隊(duì)的編制,五百人為旅(2 )引申義:軍隊(duì)—同、俱—在外的人—野生的(這一意義的專用字是“穞”)。
    第八課《送薛存義序》
    一字:直→值,蚤—早
    二虛詞:1 、若知其職乎:你,(第二人稱代詞)。2 、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同上)3 、蓋民之役:大概,(語氣副詞)4 、出其十一傭乎吏:“于”(介詞)5 、使司平于我也:我們,這里是以民的口氣說話。6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我們,此處是以“吏”的口氣說話。7 、如吾民何:對…怎么辦8 、得不恐而畏乎:能不…呢。9 、吾賤且辱:又(連)10、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于”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時(shí)間?!耙浴苯樵~,譯為“用、拿”,介賓結(jié)構(gòu)作補(bǔ)語。11、向使傭夫于家:假使(假設(shè)連詞)
    三、實(shí)詞:1 柳子載肉于俎:古代祭祀或設(shè)宴用的一種木制禮器。2 、有達(dá)于理者:明白、通達(dá)。3 、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為”,動詞,做、干?!暗摹钡拇_、真實(shí)。4 、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前一“役”是名詞,仆役;后“役”是動詞,役使、驅(qū)使。
    四、詞類活用:1 、飲食之:使動用法“使…飲食”,即給(他)吃喝。2 、凡吏于土者:名→動,為吏,做官。
    五、常用字:1 理:形聲字,從玉里聲。(1 )本義:治玉。(2 )引申義:對國家對事物的治理、管理,與“治”同義?!卫愍z訟的法官——紋理—條理、情理、道理、規(guī)律—治理得好,井井有條,天下太平(形),與“亂”對。
    2 、達(dá):(1 )基本意義:到達(dá)、通達(dá)(2 )引申義:通達(dá)事理,如本課“有達(dá)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胸襟寬廣、豁達(dá)—特指仕途通達(dá),政治上得志,與“窮”相對?!ㄐ械?、共同的。與“通”意義相近。
    3 、直;(1 )基本意義:不彎曲,與“曲”“枉”相對。(2 )引申義:道德品質(zhì)的正直、忠直—徑直、直接—簡直(副詞)——當(dāng)著、迎對,此意后寫為“值—價(jià)值、工值”。如本課“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僅僅、只不過(副)——特意、故意。
    4 、受:形聲字,從舟省聲。(1 )本義:給予、接納。如本課“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保? )引申義:遭受(是接納義的引申。)(3 )給予義后起分化了,寫成“授”。
    第九課《始得西山宴游記》
    一字:隟= 隙,游—遊,谿= 溪,遯= 遁,志→誌.
    二、虛詞:1 、居是州,恒惴慄:“是”,這(指示代詞)。恒,常常、經(jīng)常。2 、其隙也:那(指示代詞)3 、日與其徒上高山:同上。4 、醉則更相枕以臥:又(副)5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凡”,所有、全部(副)?!笆恰?,這,指示代詞。5 、因坐法華西亭:因?yàn)椤⒂捎凇? 、莫得遯隱:沒有什么,(否定性無定代詞)。7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乎”形容詞尾,相當(dāng)于“然”?!熬恪币黄?,(副)?!澳?,沒有什么,無定代詞。8 、游于是乎始:句中語氣詞。
    三、實(shí)詞:1 、恒惴慄:恐懼不安。2 、施施而行:慢步緩行的樣子。3 、漫漫而游:隨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樣子。4 、日與其徒上高山:門徒。5 、意有所極:至、向往。6 、覺而起:睡醒。7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奇異非常。8 、箕踞而遨: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狀,這是古人不講禮貌或清單自得、無拘無束的一種坐姿。9 、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土壤”土地、地域。“袵席”,坐墊、席子。10、不與培塿為類:小土丘。11、心凝形釋:散。
    四、詞類活用:1 、日與其徒上高山:名→狀,每日。2 、入深林,窮回溪:形→動,走完。3 、始指異之:形→意動,認(rèn)為…奇異。4 、外與天際:名→動,交接、相連。
    五、句:1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辭方法?!搬弧背小案摺倍??!巴萑弧背小跋隆倍??!叭糅臁庇殖小搬弧倍?,“若穴”又承“洼然”而言。2 、縈青繞白:指代修辭方法?!扒唷敝复嗌剑鞍住敝复恿魃酱ā? 、故為之文以志:雙賓語。
    六、常用字:1 、特:形聲字,從牛寺聲。(1 )本義:雄性的馬。(2 )引申義:突出、特別如本文“然后知山之特立”—單獨(dú)、單單—僅僅、只不過(副)。
    2 、徒:形聲字,從辵土聲,(1 )本義:徒步而行。(2 )引申義:步兵—同一學(xué)派同一主張的或同一集團(tuán)、同一類的人—門徒、弟子—同伴、手下人,如本課“日與其徒上高山”—服勞役的人—空、白白地。
    3 、趣:(1 )本義:疾迅地朝著某一方向奔去。(2 )引申義:泛指一切動作行為的疾速、緊迫,即趕快、立即—催促、督促,這種意義寫作“促”—?dú)w向于某一方面,傾向于某種情況—旨趣、意向、情趣、興趣,如本課“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4 、坐:(1 )古義:兩膝接觸于鋪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壓在腳跟上的姿勢,和現(xiàn)在的“坐”有所不同。引申為所坐的位置。此義后來寫作“座”(2 )在古代還用作法律術(shù)語,指因…犯罪、觸犯法律—判罪、定…罪,如“廣漢竟坐要斬”(3 )在中古時(shí)還用為介詞,表示原因。
    第十課鄭伯克段于鄢
    一字:寤—牾,佗- 他,辟→避,厭→饜,暱= 昵,闕—掘,錫—賜,無—毋。
    二、虛詞:1 、亟請于武公:屢次(副)2 、無使滋蔓:不要。3 、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表敬副詞,請?jiān)试S我。4 、公伐諸鄢:“之于”的合音。5 、請以遺之:同3.6 、其誰曰不然:語氣副詞,難道。7 、焉辟害:哪里、怎么(疑問代詞)。8 、爾有母遺,繄我獨(dú)無:“爾”,你。“繄”,句首語氣詞,與“唯”相近。“獨(dú)”,偏偏、唯獨(dú)(副)。
    三實(shí)詞:1 、亟請于武公:請求(動)2 、及莊公即位:等到。3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都”,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俺恰?,城墻?!帮簟?,量詞。長約合古尺三丈?!皣?,指諸侯國家。4 、先王之制:制度。5 、君將不堪:能忍受,能支持。6 、況君之寵弟乎:處于尊榮地位。7 、多行不義必自斃:倒下去。8 、既而大叔命北鄙西鄙貳于己:“鄙”,邊境上的城邑?!百E”分為兩下(動)。9 、無庸,將自及:“庸”,用。“及”,到達(dá),這里指招致。10、不義不昵,厚將崩:領(lǐng)土廣大。11、大叔完聚:修葺城郭。12、具卒乘:“具”,準(zhǔn)備(動)?!俺恕保瑧?zhàn)車,“卒乘”泛指軍隊(duì)。13、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到達(dá)。14、食舍肉:放置、擱置在一邊。15、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及”,到。1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盡。
    四、活用:1 、驚姜氏:使動,使…驚。2 、今京不度:名→動,合限度。3 、無生民心:使動,使…生(二心)。
    五句:1 、謂之京城大叔。(雙賓語)2 、姜氏何厭之有?(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3 、不如早為之所。(雙賓語)4 、敢問何謂也?(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5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雙賓語)6 、君何患焉?(疑代)7 、其是之謂乎?(代詞復(fù)指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
    1 、都:從邑者聲,(1 )本義:人民聚居的城邑(2 )引申義:泛指邦國的都城—城市—建都(動)——聚集、匯總—總是、完全(副)此義成了現(xiàn)代漢語的常用義。
    2 、所:(1 )處所,如本課“不如早為之所”?!橄蟮奶幩?、場所,即地方—虛化為特殊的代詞(2 )表示約數(shù),后來寫成“許”。(3 )用于表示被動。
    3 、斃:(1 )本義:向前倒下。如本課“多行不義必自斃”(是比喻用法),《鞍之戰(zhàn)》“射其右,斃于車中”。(2 )引申義:死。也是今義。
    4 、羹:(1 )本義:煮熟的帶汁的肉。如本課“未嘗君之羹”。(2 )引申義:煮熟帶汁的蔬菜—湯(后起義)。
    5 、舍:(1 )本義:放置、安放。(2 )引申義:放下—留置待用或棄置不用,如本課“食舍肉”表留置義—留著生命不殺—安身止息—特指軍隊(duì)住下來—住宿的處所—軍隊(duì)每住宿一天所行的路程(約二十里)。
    6 、完:(1 )基本意義:完整、完善、沒有損壞,如本課“大叔完聚”。(2 )引申義:使之完整(動)——修繕、修整。(注意:古時(shí)沒有今天所講的“完了”的意思,“完了”是用“畢”“竟”“盡”來表示。)
    第十一課公孫無知之亂
    一字:期= 期,適→嫡,絀—黜,女→汝,隊(duì)→墜,御→籞,見→現(xiàn),反→返,辟→避,稅—脫。
    二虛詞:1 、二人因之以作亂:“因”,依、靠?!耙浴边B詞,而。2 、吾以女為夫人:介詞。3 、我奚御哉:何,(疑代)。4 、師及齊師戰(zhàn)于乾時(shí):與(介)。5 、管夷吾治于高傒:比(介)
    三、實(shí)詞:1 、期戍,公問不至:“期”,一周年?!皢枴?,音訊。2 、衣服禮秩如適:“衣”,衣冠禮服?!胺?,服飾,如佩玉之類?!岸Y秩”,禮遇級別。3 、使間公:伺其間隙探聽消息。4 、捷,吾以女為夫人:“捷”,事成。“夫人”,諸侯正妻。5 、遂田于貝丘:田獵。6 、傷足,喪屨:鞋子。7 、誅屨于徒人費(fèi):責(zé)求。8 、君使民慢:“使”,役使?!奥?,輕忽,對人對事態(tài)度輕浮傲慢。9 、亂將作矣:起,發(fā)生。10、是以皆止:住、走不脫,指被俘。11、管夷吾治于高傒:治國的才干。12、召忽死之:為之而死。
    四、活用:1 、豕人立而啼:名→狀,像人一樣。
    五、常用字:
    1 、問:從口門聲。(1 )本義:詢問。如“敢問何為謂也?”(2 )訪問—責(zé)問—慰問、問候—問訊、音訊,如本課“公問不至”。
    2 、田:象形字,(1 )本義:農(nóng)田。(2 )又表示打獵,如本課“宣子田于首山”。(3 )耕作田地也叫“田”,后寫作“佃”。
    3 、隊(duì):(1 )本義:墜落。如本課“公懼,隊(duì)于車?!保? )又表示隊(duì)列—軍隊(duì)編制單位。
    4 、慢:(1 )本義:輕慢。如本課“君使民慢”—怠慢(3 )不及時(shí)、遲了—緩慢。
    5 、示;象形字,象神主牌位。(1 )本義:代表祖先神靈的神主。(2 )引申義:讓人看、顯示。如“袒而示之背”。與“視”音同意近。
    6 、故:(1 )古義:事、事情。特指不幸的或意外的事、事故、事變。(2 )引申義:A 舊的、原來的—舊的、原有的事物—舊交、老朋友。B 原因、緣故—因此、所以(3 )副詞:常用義有原先、從前—本來—故意。
    第十二課鞍之戰(zhàn)
    一字:道→導(dǎo),無—毋,禽→擒,桀—揭,陳→陣,介→,俛= 俯
    二、虛詞:1 、克于先大夫:比(引進(jìn)行為比較對象)2 、卻子使速以徇:用(介),引進(jìn)行為動作的工具,賓語省略。3 、若其不許,亦將見也:如果,表假設(shè)。4 、桀石以投人:連詞,連動賓,表示手段、目的。5 、系桑本焉,以徇齊壘:“焉”代詞?!浴B前后兩分句,表順承。6 、卻克傷于矢:被(介)引進(jìn)行為主動者。7 、茍有險(xiǎn),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茍”,如果,(假設(shè)連詞)“豈”,難道,哪里。8 、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若之何”奈何、哪能,“其”,語氣副詞,加強(qiáng)反問語氣?!耙浴?,因(介)。9 、固即死也:本來。10、射其左,越于車下:他的,代詞。11、射其御者:那個(代詞)。12、再拜稽首:兩次。
    三、實(shí)詞:1 、臧宣叔逆晉師:迎接。2 、及衛(wèi)地:到達(dá)。3 、卻子使速以徇:遍行。4 、師從齊師于莘:跟蹤。5 、無令輿師淹于君地:留。6 、桀石以投人:揭,舉起。7 、系桑本焉:樹木的主根。8 、欲勇者賈余余勇:買。9 、不介馬而馳之:“介”,編結(jié)馬尾?!榜Y”驅(qū)馬奔馳。10、茍有險(xiǎn),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險(xiǎn)”,地勢不平,難行的路?!白R”,知道。11、病未及死,吾子勉之:“病”,古代凡病重、傷重、饑餓、勞累過度等造成體力難以支持,都叫病?!凹啊?,至、到達(dá)?!懊恪?,努力。12、斃于車中:倒下去。13、將及華泉:到達(dá)。14、故不能推車而及:追上。15、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承擔(dān)。16、以勸事君者:“勸”,鼓勵?!笆戮摺保路罹鞯娜?。17、有一于此,將為戮乎:被殺。
    四、活用:1 、皆主卻獻(xiàn)子:名→動,以()為主人。2 、君無所辱命:使()受辱。3 、三周華不注:名→動,繞著走了三圈。4 、故中御而從齊侯:名→狀,在中間。5 、皆肘之:名→動,用肘撞。6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難”,形→動,把()看作是難事?!懊狻?,使動,使()免。7 、乃免之:使()免死。
    五、句:1 、此城濮之賦也,(判斷句)2 、晉與魯衛(wèi),兄弟也。(同上)3 、丈夫之許,寡人之愿也。(同上)
    六、常用字:
    1 、險(xiǎn):從阜聲。(1 )本義:地勢高低懸殊。如本課“茍有險(xiǎn)”(2 )引申義:地勢險(xiǎn)峻危險(xiǎn)—抽象道路—情勢傾危,抽象意義的危險(xiǎn)—防御工事—險(xiǎn)惡。
    2 、識:(1 )本義:記錄下來作為標(biāo)志。(2 )引申義:用心記住—知道、認(rèn)識,如本課“子豈識之”。
    3 、?。海? )本義:毀壞。(2 )引申義:用于抽象的意義。如本課“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軍隊(duì)被摧毀擊破,如本課“齊師敗矣”—使動,摧毀敵軍—事情沒辦成—魚肉腐壞。
    4 、如:從口女聲,(1 )本義:隨從、順從。(2 )引申義:A 照…辦理—像…一樣—比得上。B往…去,如本課“如華泉取飲”。(3 )如果,連詞,表假設(shè)。(4 )或者,選擇連詞。
    5 、?。海? )本義:重病。(2 )引申義:動詞,有重病—毛病、弊端—困難、不利(形)——憂慮、擔(dān)心。
    6 、陳:(1 )常用義:陳列、排列,如“陳力就列”—戰(zhàn)陣、行列。(2 )引申義:向上陳述、陳說—久、陳舊。
    7 、定:(1 )本義:安定。(2 )引申義:A 固定,如“韓厥伏,定其右”—平定—確定、決定。B 止息、停止。
    第十三課子產(chǎn)說范宣子輕幣
    一字:說→悅,
    二虛詞:1 、僑也惑之:句中語氣詞。2 、夫令名,德之輿也;發(fā)語詞。3 、無亦是務(wù)乎:為什么不…呢。4 、有令德也夫:“也”句末語氣詞,表肯定?!胺颉本淠┱Z氣詞,表感嘆。5 、毋寧使人謂子“子實(shí)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毋寧”常用于反問句首,對后面所表達(dá)的內(nèi)容進(jìn)行否定?!皩?shí)”,副詞,確實(shí)。“而”,連詞,表轉(zhuǎn)折。
    三、實(shí)詞:1 、諸侯之幣重:此處指禮物。2 、且晉國貳:懷有二心。3 、諸侯貳,則晉國壞:“貳”同上,“壞”,此處指國或家的損害。3 、晉國貳,則子之家壞:與晉國相對,指范氏私家。春秋時(shí)諸侯稱國,卿大夫稱家,指宗族而言,與今義很不相同。4 、夫令名,德之輿也:好的(形)。5 、德,國家之基也:根基。6 、無亦是務(wù)乎:致力(動)。7 、恕思以明德:在古代有特定的含義,表示“以心揆心”,“恕思”,用“恕”的思想。
    四、活用:1 、鄭人病之:名→意動,把…當(dāng)作憂患。2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形→動,作…長,即掌管3 、恕思以明德:使動,使…顯明昭彰。4 、宣子說,乃輕幣:形→使動,使(幣)輕。5 、無令名之難:形→動,憂慮、畏懼。6 、是以遠(yuǎn)至邇安:“遠(yuǎn)”,形→名,遠(yuǎn)方的諸侯?!斑儭保巍?,近鄰的諸侯。
    五、句:1 、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復(fù)指前置賓語)2 、無亦是務(wù)乎?(疑代作前置賓語)。3 、有令德也夫:判斷句。4 、夫令名,德之輿也。(判斷句)5 、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兩個動詞共用一個賓語。
    六、常用詞:
    1 、幣:(1 )本義:用于饋贈或獻(xiàn)神的繒帛。(2 )上申義:用作禮物(包括敬神)的皮、帛、玉、禽等也統(tǒng)稱為“幣”—禮物—諸侯之間貢納的財(cái)物,也叫“幣,如”諸侯以幣輕“—泛指財(cái)物—漢代后,才主要用于指錢幣。
    2 、賄(1 )本義:財(cái)物。如本課“夫講侯之賄,聚于公室?!保? )引申義:贈送財(cái)物—賄賂(后起義)。“賄”、“賂”義近,但通常“賄”為動詞,“賂”為名詞。
    3 、貳:(1 )本義:一分為二。如“西鄙北鄙貳于己”、“國不堪貳”。(2 )常用義:分開、離心離德。如本課“諸侯貳”—原物的仿制品、復(fù)制品也叫貳—事物不統(tǒng)一。
    4 、壞:(1 )本義:建筑物之類毀壞。(2 )引申義:使動,破壞,如本課“有基無壞”—事物的毀壞敗壞,如本課“諸侯貳則晉國壞”—生物受到損傷—軍隊(duì)潰敗。(注意:古代漢語中“壞”沒有不好的意思。
    5 、務(wù):(1 )本義:致力從事。(2 )引申義:所致力的事情,事務(wù)—一定、務(wù)必(副)
    6 、臨:(1 )本義:俯視。如“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 )引申義:從上往下,如本課“上帝臨女,無貳爾心”—上級面對下級、高貴的面對卑賤的—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對下,強(qiáng)對弱—遇到、碰見(3 )哭,多指哭悼死者,讀。如“窆不臨其穴”。
    第十四課邵公諫厲王弭謗
    一字:盡—進(jìn)
    二虛詞:1 、以告:介詞,把。賓語省略。2 、道路以目:介詞“用”3 、國人莫敢言:否定性無定代詞,沒有誰。4 、乃不敢言:就。5 、是障之也:這,指示代詞。6 、防民之口:助詞,連定中詞組。7 、為川者、為民者:特殊代詞,用于動詞性詞組后,形成名詞性詞組,譯為“……的人”。8 、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用在主謂間,取消獨(dú)立性,使之成為偏正詞組。9 、財(cái)用于是乎出:“于”,介詞,從?!笆恰?,代詞,指山川。“乎”,句中語氣詞。10、猶其有原隰衍沃也:第三人稱代詞,它。11、胡可壅也:怎么(疑代)12、若壅其口:如果。(假設(shè)連詞)。13、于是國人莫敢出言:沒有誰(否定性無定代詞)14、其所以阜財(cái)用衣食者也:語氣副詞,表示推測。大概。
    三、實(shí)詞:1 、國人謗王:“國人”住在國都內(nèi)的人?!爸r”,公開批評指責(zé)。2 、民不堪命矣:經(jīng)得起,受得住。3 、吾能彌謗:消除,制止。4 、是障之也:阻擋,堵塞。5 、其所以阜財(cái)用衣食者也:增多。6 、其與能幾何:參與,贊同,此處指幫助。
    四、活用: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本義堤壩,名→動,堵塞意。2 、師箴:名→動,本是一種用于規(guī)誡的韻文,這里指獻(xiàn)上韻文。
    五、常用字:
    1 、謗:形聲兼會意,從言旁聲。(1 )本義:在背后公開地議論或批評某人的短處,如本課“國人謗王”。(2 )引申義:毀謗,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2 、言:(1 )本義:說、說話。本課“國人莫敢言?!保? )引申義:談?wù)?、議論—說出的話,即言語如本課“口之宣言也”—一句話或一個字也稱為一言。
    3 、聽:(1 )本義:用耳聽取聲音(2 )引申義:聽從,如本課“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薄?wèi){、任憑—治理、處理,如君王聽政。
    4 、成:(1 )本義:完成、成就。如本課“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 )引申義:成功—成為—特指成盟、講和。
    第十五課蘇秦連橫約從
    一字:肴—?dú)?,庭—廷,禽→擒,伯→霸,從→緃,餝= 飾,章→彰,——沖,羸—累,蹻—屩,犁—黧,歸—愧,受→授,溢—鎰,熿==煌,掘—窟,伉—抗,虵==蛇,蓋—盍。
    二、虛詞:1 、以大王之賢:憑借(介)。2 、愿大王少留意:稍稍(副)。3 、愿以異日:在(介)。4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固”本來。“之”,取獨(dú)用法。5 、昔者:從前。6 、惡有不戰(zhàn)者乎:哪里(疑代)。7 、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即使。8 、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一定,必。9 、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哪里(疑代)。10、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且夫”,再說。“特”,只是,不過是?!岸保T了(語氣詞)。11、天下莫之能伉:否定性無定代詞,沒有誰。12、盍可忽乎哉:怎么(疑代)。
    三實(shí)詞:1 、戰(zhàn)車萬乘:量詞,一車四馬為一乘。2 、臣請奏其效:“請”,請求(動),奏,下對上的陳述、說明。3 、田肥美,民殷富:富足。4 、今先生儼然不遠(yuǎn)千里而庭教之:莊嚴(yán)鄭重的樣子。5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懲罰。6 、科條既備:法律。7 、民無所聊:賴,依靠。8 、舌弊耳聾:壞。9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主張、言論(名)。前一“說”是動詞。10、去秦而歸:離開。11、羸縢履蹻:羸,纏繞??g:綁腿布。履,踩,穿著。蹻,草鞋。12、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睡”,坐著打瞌睡,用的是本義。“引”拿起。“股”,大腿。13、期年:一周年。14、式于政,不式于勇:用。(動)15、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宮”,房屋?!俺毙拚?。16、張樂設(shè)飲:陳設(shè),設(shè)置。17、四拜自跪而謝:道歉。18、子元元:百姓。
    四活用:1 、今先生儼然不遠(yuǎn)千里而庭教之:“遠(yuǎn)”,形→意動,以…為遠(yuǎn)?!巴ァ?,名→狀,在朝廷上。2 、辯言偉服:形→使動:使…雄辯,使…華美。3 、繁稱文辭:名→使動,使用權(quán)華麗。4 、安坐而廣地:形→使動,使…廣(擴(kuò)大)。5 、詘敵國,制海內(nèi),子元元,臣諸侯:“詘”,使動,使…屈服?!白印?,名→使動,使…成為子女。“臣”,名→使動,使…成為臣子。6 、約從散橫:使動,使…離散。7 、嫂蛇行匍匐:名→狀,象蛇一樣。8 、貧窮則父母不子:名→意動,以…為子。
    五句:天下莫之能伉(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
    1 、禽:象形字,象捕捉鳥獸的狩獵工具。(1 )本義:捕獲鳥獸。(2 )引申義:捕獲別的也叫“禽”。后來寫成“擒”。如本課“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詞義轉(zhuǎn)移為:鳥獸。
    2 、履:(1 )本義:踩,踐踏。如本課“羸縢履蹻”(2 )引申義:鞋子。
    3 、張:(1 )本義:給弓安上弦。(2 )引申義:開弓,拉弓—A 緊張—把網(wǎng)、緯帳展開掛起來也叫“張”?!O(shè)置,陳放,如本課“張樂設(shè)飲,郊迎三十里?!盉 擴(kuò)展、張大、振奮。C 幃帳,后來寫成“帳”。
    4 、建:會意,從聿從廴。(1 )本義:建立朝廷的制度。(2 )引申義:建立、設(shè)置,如本課“然后可以建大功”—設(shè)置職官—樹立、設(shè)立—建造、建設(shè)。
    5 、數(shù):(1 )本義:計(jì)算(動)讀shu ,(2 )引申義:A 列舉—責(zé)備,B 算術(shù)(名)讀shu ,——技藝,多指博奕之類—術(shù)數(shù)、占卜—命運(yùn)。C 數(shù)目、數(shù)量(名)——不確定的數(shù)目,幾—時(shí)間上不確定的次數(shù),多次,讀shuo. ——密,與“疏”相對,讀cu.
    6 、資:從貝次聲。(1 )本義錢財(cái)。(2 )引申義:積蓄—依靠、憑借—資歷、資格—條件—資助—資質(zhì)、天資。